虎鲸吧 关注:9,861贴子:92,314

回复:【鱼丸计划】--------大洋性海豚(喙嘴明显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短吻飞旋原海豚(Short-snouted Spinner Dolphin)
多年以来,短吻飞旋原海豚一直被视为长吻飞旋原海豚的诸多变种之一;但从1981年起,已经公认其为另一独立的品种。这两个品种的分布范围在大西洋有着极大部分的重叠,因此两者在海上可能难以分辨。短吻飞旋原海豚的体型比长吻飞旋原海豚粗壮一些,背鳍也较不像三角形;此外正如其名,嘴喙比较短胖,而且也可以注意短吻飞旋原海豚背鳍下方、朝下延伸几乎触及白色腹部的披肩部位。可能会与瓶鼻海豚、真海豚混淆。虽然可能在某些地点观察得到,但是破难鉴别;推测其数量可能不太多。
别名:(旧称:短吻飞旋海豚)、克莱门海豚、灰海豚、塞内加尔海豚
行为:当跃身击浪时,偶尔会侧身翻转,通常则以背部或体侧着水。最近在墨西哥湾的观察显示,短吻飞旋原海豚的跳跃就和长吻飞旋原海豚一样高且复杂;但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的族群中都很罕见。已知短吻飞旋原海豚会在某些地区进行船首乘浪,有时也会十分接近船只。咸信是在中等深度水域出没的夜间觅食者。它们也可能与长吻飞旋原海豚、真海豚,以及其他小型鲸同游。
牙齿 78~98/76~96
分布区域:下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10-15 22:48
回复
    @幻惑大师 上图片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10-16 06:59
    回复
      顶顶顶


      IP属地:广东22楼2014-10-16 09:46
      回复
        长吻飞旋原海豚(Long-snouted SpinnerDolphin)
        长吻飞旋原海豚是鲸豚类中极擅长空中特技者,素以壮观的翻腾绝技闻名。可能有许多体型、大小和体色不同的变种其中四种生活在热带太平洋东部(夏威夷型、东部型、哥斯达黎加型、白腹型),而世界其它地方尚有较罕为人知的变种。泰国湾的侏儒型长吻飞旋原海豚就是最新的发现。区别长吻飞旋原海豚与其他海豚的最佳方法是从其修长的嘴喙、直立的背鳍以及高空旋转的飞跃来判断。虽然东太平洋型的体色主要为灰色,但是大多数的长吻飞旋原海豚的体色都具有明显的三层色区。热太平洋东部的拖网捕鲔业已经屠杀了好几十万只,此举使得该地区的长吻飞旋原海豚数量骤减。
        ·别名:(旧称:长吻飞旋海豚)、长吻海豚、飞旋海豚、长喙海豚、旋滚海豚
        行为:跃身击浪时会将身体跃至水面上方3米,然后扭体形成弯曲的弧度,或者以身体为纵轴旋转,可达7次才落水。短吻飞旋原海豚是另一种也会如此做的鲸豚类动物(其他的会空翻,但不会以身体为纵轴转动)。长吻飞旋原海豚也会做普通的跃身击浪。在大多数的地区,常做船首乘浪(会从远处游至船只前方,可能停留半小时或更久);但在东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长吻飞旋原海豚生性比较紧张,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地区的长吻飞旋原海豚也很少接近船只。游泳时大群海豚经常将海面搅出大片泡沫。在东太平洋热带海域,经常会与热带斑海豚、黄鳍鲔鱼以及海鸟聚集在一块。在其分布范围内可能与其他的鲸豚类同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10-16 17:13
        回复
          新帖来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4-10-18 23:28
          回复
            热带点斑原海豚(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其大小、体型与体色差异极多,目前已鉴别出2种:一种生活在沿岸,另一种栖居在外海。沿岸型通常体型较大、较厚实,身上斑点也较多。虽然部分族群根本没有斑点,例如生活在夏威夷周围与墨西哥湾者,但大多数的成年热带点斑原海豚还是可以利用其斑点来鉴别。可能会与瓶鼻海豚以及同样长有斑点的驼海豚混淆。在大西洋部分地区,想要分辨其与大西洋点斑原海豚可能很困难。尽管热带点斑原海豚可能是最普通的鲸豚类,但自19世纪60年代起,被捕捉黄鳍鲔鱼的渔网缠住的意外事件,已经使得东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族群数目遽降65%。
            ·别名:(旧称:热带斑海豚)、斑海豚、白斑海豚、缰绳海豚、斑点仔海豚、斑点小海豚、细喙海豚
            牙齿:70~96/68~94
            初生:80~90厘米
            成年:1.7~2.4米
            行为:非常活跃,或许从远处就可籍其跳跃产生的泡沫来寻找。游泳快速且活力十足,会以小角度长距离跳跃。经常跃身击浪,有时奋力跃入高空,刹那间仿佛悬挂在天上,之后回落造成大片水花。经常与长吻飞旋原海豚及黄鳍鲔鱼共游,也常与觅食的海鸟在一起。经常进行鲸尾击浪与船首乘浪;但在捕鲔区,有些个体会躲避船只。
            颜色差异:斑点的数目因年龄与位置而有所差异。初生者完全没有斑点;幼年者腹部先长出一些暗色斑点,之后身体的背面再长出淡色斑点;斑点的数目与大小会随年龄而增多。有些老海豚斑点多到底色几乎完全不可辨识,身体的背部显得色泽很淡,而获得“银背海豚”之称。
            现存:不详
            威胁:为渔网所困;人为捕 杀/捕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4-10-18 23:28
            回复
              大西洋点斑原海豚(Atlantic Spotted Dolphin)
              现存:不详
              威胁:猎杀/捕鲸;为渔网所困
              北大西洋对其研究颇多,但其它地区群就所知不多了。与热带点斑原海豚非常相似,但是身形较为粗壮,肩部两边都有一道浅色条纹,而腹部的点斑轮廓鲜明,鲜少融合在一起。还可能与大西洋驼海豚、糙齿海豚瓶鼻海豚及飞旋原海豚混淆。在各种年龄层混合的群队中,可利用老海豚遍布的斑点(虽然有个体差异,且在某些光线下,可能难以见到),以及年轻海豚(身体没有斑点)的深色披肩部位来鉴别。由于点斑原海豚有许多变种型,所以其分类让专家困扰了许久尽管如此,目前已认定大西洋点斑原海豚是独立的品种。
              ·别名:(旧称:大西洋斑海豚)、斑点小海豚、斑点仔海豚、缰绳海豚、湾流斑海豚、长吻海豚;S.Plagiodon(美国东岸者之学名)
              牙齿:64~84/60~80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4-10-19 22:49
              回复
                继上篇
                ·行为
                海面非常活泼。经常跃身击浪,有时会将自己抛至空中,仿佛高悬在天上;之后再回落海面,造成一大片水花。这些空中动作大都在其摄食时观察到。游行快速,活力十足会采行小角度的长距飞跃。热衷船首乘浪,可能会从远处游近快速航行的船只行列(但在会被捕猎的地区,对船只则会较为警觉)。过去常报道本种会与瓶鼻海豚共游应是误判(可能是有斑点的老海豚,与没有斑点的年轻海豚共游所造成的印象)。浮升时嘴喙前端通常会破水而出,然后是头部、背部与背鳍。社会结构显然相当复杂,一般相信包含个体同与社会联系之行为。
                个体差异:大西洋点斑原海豚的体色和斑点有极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几乎完全没有两只是完全相像的。现已知主要有两种主要的变形型:一种生活在海岸;另一种栖居在外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4-10-20 13:57
                回复
                  续上篇
                  初生者:刚出生者的披肩部位呈明显的暗灰色或紫灰色,体侧呈淡灰色,腹部呈白色,而且完全没有斑点。一岁大时,开始出现灰白色斑点,一般都在体侧的下方;而后这些斑点会朝披肩部位蔓延(随着年纪而愈来愈不明显);此时腹部也会开始浮现深色的斑点。出水满第二年时,斑点已经几乎遍布全身;但是斑点的数目仍会随着年龄而日益增多。
                  族群大小:5~15(1~50),可能集数百只成暂时性团体
                  背鳍位置:中央
                  初生重量:不详
                  成年重量:100~140
                  食物:鱼类、乌贼或章鱼(海星)
                  现况:地区性普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4-10-20 22:46
                  回复
                    糙齿海豚(Rough-toothed Dolphin)
                    及易在海上鉴别出,但因罕见而所知甚少。头形独特:长窄的嘴喙与前额毫无界限(皱褶),与其它嘴喙明显的海豚不同。此外狭窄的头部与罕见的大眼睛使其略具爬行动物的外观。虽是如此独特,依然不免与其他品种相混淆,尤其是瓶鼻海豚、点斑原海豚,以及飞旋原海豚。除了头形外,深色的披肩部位、白色的“唇”,以及黄白或粉白色的斑块也是特征。死亡的糙齿海豚可利用牙齿上垂直的细纹来鉴定(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不过这些细纹也经常难以看出。族群间可能有些体型差异,尤以分布在大西洋,以及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的族群更是明显。
                    ·别名:(旧称:皱齿海豚)、斜头海豚
                    行为:因为能在水中潜行达15分之久,所以极难观察。偶见不甚带劲的跃身击浪游行快速,有时会进行间以小弧度飞跃的豚游。可能贴近海面快速游泳,此时背鳍与小部分的背部清晰可辨。虽然不像其他的热带地区的海豚般喜爱船首乘浪,但是有时也会进行。,尤其喜欢在航速快的船只前方。可能与瓶鼻海豚、领航鲸共游;其次会与飞旋原海豚、点斑原海豚共游,有时也与黄鳍鲔鱼群共游。可能观察到浮漂。
                    牙齿:38~52/38~56
                    现况:不详
                    现存:不详
                    威胁:捕鲸/猎杀;为渔网所困
                    初生重量:不详
                    成年重量:100~150㎏
                    食物:鱼类;章鱼或乌贼
                    背鳍位置:中央
                    族群大小:10~20(1~50),偶尔可见数百只成群结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4-10-21 22:42
                    回复
                      瓶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
                      大小、体型与体色因个体及分布地理环境之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的确也可能有数个品种,然而主要分为两个变种:较小的沿岸型,以及体型粗壮、主要居于海外者。两者都有相当复杂的体色,只是在海上大多数的光线情况下,看起来仿佛都是一致、毫无特色的灰。瓶鼻海豚的主要特征有突出的深色背鳍,以及好奇、活泼的行为。可能会与灰色海豚如:土库海豚、糙齿海豚、里氏海豚、驼海豚及点斑原海豚等混淆。瓶鼻海豚相当普遍而且分布极广,但是近来发现栖居在欧洲北部部分海域、地中海与黑海的族群数量有减少的现象。
                      ·别名:大西洋(或太平洋)瓶鼻海豚、灰小海豚、黑小海豚、瓶状鼻海豚、牛角鱼海豚
                      行为:在海面上非常活跃,经常进行鲸尾击浪、船首乘浪、船尾乘浪、豚身乘浪或借着巨鲸造成的波浪压力前行,以及跃身击浪(有时高达数米)。单独的野生瓶鼻海豚(通常是雌性)有时会靠近泳客与小船,并会常年久居一地。是耐力强劲的泳者。沿岸潜水时很少超过3至4分钟,但在海外有时会潜久一点。浮升时,一般会露出前额,但很少露出嘴喙。在某些地区会追赶鱼类上岸而造成自己搁浅,但会再蠕动身躯,游回水中。群队个体之间会互相帮助;有时也与当地捕鱼业者合作捕鱼。
                      牙齿:40~52/36~48
                      现况:普遍
                      现存:不详
                      威胁:捕鲸/猎杀;为渔网所困;污染;人为的干扰;栖地破坏
                      族群大小:1~10(沿岸型),1~25(外海型),外海型可多达500只
                      背鳍位置:中央
                      初生重量:15~30kg
                      成年重量:150~650kg
                      食物:鱼类;章鱼或乌贼;磷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4-10-22 22:48
                      回复
                        真海豚(Common Dolphin)
                        由于真海豚的外观差异极大,所以近年来为之提出的品种已超过20多个。尽管真海豚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短吻及长吻,或许很快就能成为品种鉴别的根据,但是公认的却只有一个品种(编按:目前已正式发表分成两种)。可能会与条纹原海豚、飞旋原海豚、大西洋斑纹海豚混淆,但是真海豚鲜明的交叉或沙漏图案是极佳的鉴别特征。两性的体色只有些微的差异。虽然有证据显示黑海、地中海与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族群已经减少,但真海豚仍是世界上数目最多的鲸豚类动物,全球总数可能达数百万。
                        ·别名:鞍背海豚、白腹小海豚、岬角披肩海豚、十字海豚、沙漏斑纹海豚
                        行为:经常活跃地聚集成群:可看到跳跃、激起水花,甚至从相当的距离外也可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同一群中的数个成员会一起浮升。群队的规模通常会依季节或每日的不同时段而有所差异。受到惊吓时,真海豚会紧密地群聚在一起。游泳快捷,空中翻腾强而有劲,经常进行豚游,会以下巴、胸鳍拍水,也会鲸尾击浪、船首乘浪与跃身击浪(有时会转体空翻)。常常发出声音:海面上有时可听到其高音的悲鸣。潜水时间可达8分钟,但是一般都在10秒至2分钟之间。在条件良好的摄食区内,会与其他海豚共游;在热带太平洋东部会和黄鳍鲔鱼同游。
                        牙齿:80~120/80~120
                        现况:普遍
                        现存:不详
                        威胁:为渔网所困;捕鲸/猎杀;污染;人为的干扰
                        族群大小:10~500(1~2000),最大族群在热带太平洋东部
                        背鳍位置:中央
                        初生重量:不详
                        成年重量:70~110kg
                        食物:鱼类;章鱼或乌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4-10-23 13:49
                        回复
                          加油


                          来自iPad33楼2014-10-23 18:45
                          回复
                            续上篇
                            所有的真海豚都能利用其体侧的白、灰、黄及黑色所组成的细致沙漏图案加以鉴别;光线不佳的情况下,紧接在背鳍下方的暗色披肩部位所形成的V字形图案则是最明显的特征。然而在这个基本架构下,仍有许多的颜色变化。例如背鳍的颜色变化还就可能从黑色,或是中间带有灰点的黑色,到带有暗色边缘的白色。其他的变化还包括腹部黄色或灰色条纹的数目与形状、尾干淡灰色分布的面积、黄色色块的色彩浓度,以及脸部图案的细部等。仔鲸身上的图案与成年海豚相似,但颜色较淡。
                            嘴喙:长、短吻真海豚的最大差异在于嘴喙的长度与宽度;当然两者之间还有其他明显的差异。短吻真海豚的体型较为短胖,头部较圆,嘴喙的图案比较复杂眼睛四周的黑眼圈也比较明显,下颚与胸鳍间的条纹较窄,体色较明亮,而且主要出没在外海。长吻真海豚的体型比较修长,眼睛至胸鳍之间经常只带有些微白色色块,有的还没有前额的低缓斜度较明显,体色较柔和经常出没在内海。长、短吻真海豚之间可能也有行为上的差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4-10-25 11:58
                            回复
                              北露鳍海豚(Northern Rightwhale Dolphin)
                              北露鳍海豚是北太平洋唯一没有背鳍的海豚,因此不可能会与其他的鲸豚类动物混淆。虽然在海上可能看似全黑,但是身上明显的黑白图案非常独特。尽管如此,因为可能是所有鲸豚类中皮肤最光滑者,而且又经常进行平缓、小角度的飞跃游行,所以可能会被误认为海狮或海狗。它与栖居在南半球的近亲南露鳍海豚非常相似,但是身形较长些,而身体的白色面积则较小,两者的分布范围也没有重叠。南、北露鳍海豚皆得名自体型较大、没有长背鳍的南、北露鳍海豚。日本附近曾发现体色略有不相同的北露鳍海豚,可能是一支不同的变种。初生者通常呈灰褐色或乳白色,在初生的第一年内体色的改变会定型。北露鳍海豚经常会与太平洋斑纹海豚、里氏海豚与短肢领航鲸等其他的鲸豚类共游。
                              ·别名:太平洋露鳍小海豚
                              行为:当快速游行与跳跃时,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飞跃的动作;每飞跃一次,可达7米之遥。非常容易受到惊吓。逃命时整个群队会聚靠在一起,然后许多个体同时飞跃,使海面呈现一片泡沫。也可能缓慢游行,几乎水波不兴,只在海面上露出身体的一小部分。跃身击浪、腹部击水、侧身击水与鲸尾击浪相当常见。可能会船首乘浪,但通常会避开船只。
                              豚游:受到惊吓或只是单纯快速游行时,一整群北露鳍海豚会采行小角度的长跃;通常会干净利落且优雅的重新入水,若在逃避危险时,偶尔会以腹面击水和侧身击水的方式重新入水。
                              现况:普遍
                              现存:不详
                              威胁:为渔网所困;捕鲸/猎杀;污染;人为的干扰
                              族群大小:5~200(1~200),曾见3000只共游
                              背鳍位置:没有背鳍
                              初生重量:不详
                              成年重量:约60~100㎏
                              食物:乌贼/章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4-10-26 2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