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出了电影市场的基本规则之一:精准定位
秦时的TV剧市场定位是12-2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这次电影看剧情也是全年龄向的。并且确实打破了喜羊羊那种纯低幼动画的市场桎梏,向真人向成年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些作为一个领域拓荒者玄机的勇气是可嘉的,不过电影市场与电视剧市场又不一样, 12-25岁的年龄跨度对电影来说太大了——尤其是针对国产动画,市场现状是要不纯低幼,全年龄向的动画要不先披上低幼的外衣(比如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要不就是进口大片。玄机这次的电影版,虽然老少咸宜都看得懂,但真正的儿童不买账,18岁以上的青年又觉得偏低幼,口碑两边不讨好,想迎合所有人但最终大家都觉得有所欠缺。
笔者看过四遍电影了,认为这次电影的剧情,给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的人看最合适。但显然,这个阶段的群体,却是最没有购买力的。
综上,电影市场的受众定位,远比电视剧要窄的多,我认为,要么做纯粹的18岁以上受众群的动画电影,要么做纯粹低幼儿童的。全年龄向的电影不是不好,但是目前国内市场这方面只认可进口大片,想该变这种现状5年内基本没可能,而玄机计划未来5年还要出第二部第三部,是等不起的。所以,精准市场定位是下一部电影必须明确的问题。
4、试出了电影市场的基本规则之二:突出主题有卖点
这次的秦时电影,官方宣传上的亮点在于“首部武侠CG动画”、“摆脱低幼的动画”等等,确实,在低幼国产统治市场的现状下,这些确实是秦时与众不同之处。但电影上映后,各种差评拉低了豆瓣、时光的评分。很多粉丝愤愤说黑子太多,这点我不否认,但票房成绩也确实显示出了口碑的问题——剧情上主题不突出,卖点不足,难以吸引观众。
这里不说CG技术了,毕竟国产动漫的资金问题,不可能像进口大片一样动辄上亿的投入,所以画质这种硬件,我个人认为对于国产还是不能太过苛求。
其实好的作品,关键要有能扣动观众心弦的灵魂表达——宫崎骏的作品,我相信无论是做成2D的、还是3D的,或者其他的形式表现,都会一样吸引人,因为内核。动漫作品不比真人电影的地方,在于真人拍得再烂,只要有明星名导演撑着,一样有人买帐;动画片任凭你技术再顶级特效再震撼,如果剧情零散主题混乱,一样赢不了口碑!所以,做动画电影更考验编剧和导演的功力。
A、主题:秦时这次的主题是友情,个人认为在友情这个主题上没有完全铺开,伙伴间的对白比较牵强,感情表达的部分也不是很自然,总之,没有找到扣动观众心弦的那个点;
其实纵观全篇,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与其比较牵强的表现临时认识的几个小朋友之间的友情,不如更多的表现侠义、承诺这两个主题。
侠义更多的体现在盖聂这个人物身上——首先从形象,气质,盖聂就非常符合一个中国古代侠客的形象;行为上,他舍己为人,保护弱小,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式侠的特点;而天明少羽虽是小孩子,确愿意去救助毫不认识的小黎,这都是侠的体现。
承诺,这点更容易表达——天明后来的冒险,全因答应了吕老伯要把重要的东西送到楼兰这件事,并且他历经艰险做到了;盖聂之所以不顾一切保护天明,是因为他对一个亡友的承诺;两个人的身上,明明体现了守信的闪光点,但是出品方并没有在这点上做足文章。
B卖点:凡是电影,必须要有卖点。有些是明星名导,有些是剧情创意,有些是场面特效,有些是知名作家知名演员转型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
《变形金刚》从85年出动画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这个品牌仍然长盛不衰,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每部作品都卖点鲜明,最早动画的变形设定可谓在80年代惊艳冠绝,前无古人,后来拍成真人电影后,技术特效堪称世界顶尖,遥遥领先。观众宁可不看剧情,也要到影院感受机器人打架的震撼视效,这就是卖点!
纵观秦时明月,卖点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能够称得上卖点的,就是大陆国产动画,第一次把真人武侠,武打的元素加入到动画片里。让观众知道,国产的动画片不仅仅只有动物和神话人物。当然,首次做这个尝试的是《风云决》。
第二个卖点就是中国古风,这点在环境设定中表现的很清楚,秦时边境小镇。当然加入一个谁也没见过真容的楼兰风光,给人以过多臆想及欧化的感觉,冲淡了电影古风的味道。
第三个卖点就是美型人物。秦时里的主角配角大都美型,帅哥靓女是标签,也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美型人物配上帅气的武打动作,相信是追这部动画的很多人的动力。
综上,秦时的卖点其实不少,但拿出来单看却没有一个能够燃爆的——电影最需要的是有燃爆的卖点,不需要多。所以,未来的秦时续作,能不能特别突出自己的卖点,是影响票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