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松联队写真集——荣光の的五十年》第39页有两张照片表现若松联队进入通河县的场面,其画面背景是通河县有名的小白楼。在介绍小白楼之前先说说若松联队(二十九联队)进入通河前的行程。昭和12年(1937年)2月10日二十九联队编成,4月19日在日本新舄港上船,经由朝鲜罗津到通河,到达通河的时间是1937年4月28日。
通河小白楼,原名永兴隆商号,由通河人吴震(号东藩)、吴起兄弟始建于清朝末期。曾在1932年4月30日日军第六十一炮舰联队侵犯通河时被焚烧,同年被修复。1937年被二十九联队作为联队本部。1949年后曾作为通河林业局的招待所,1999年城建改造被拆除。
图为联队进入通河受到日本侨民和汉奸的欢迎。右侧的建筑即为小白楼。二十九联队进入通河后开始了疯狂的清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行动。
1937年7月抗联三军七师部队一部在通河三站北沟休息,突然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由于敌众我寡,一部分人冲出包围圈,30多名指战员牺牲,掩护部队突围的17名战士因伤残被俘,押在县城小白楼相继死去。
附:通河简介
通河县,原名大通县,以境内大通河得名。后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称通河县。清代属呼兰城守尉辖地。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将军于松花江北借地设站,其中“崇古尔库站”,即今通河县三站乡驻地。清末,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吉林将军奏准,于崇古尔库站设置大通县,隶属依兰府管辖。同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三日),知县张熙“开用关防任事”。1908年6月24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朱批,仍以松花江为天然界线,“吉省汤原、大通两县所属江北地方”,“改归江省管辖”。大通县划归黑龙江省兴东道管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将江南方正泡地方划出,设置方正县。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裁撤兴东道,大通县由黑龙江省直辖。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奉令于1914年4月将大通县改为通河县,同时将县署迁至岔林河口“县治城基”(今通河镇)。同年6月,改隶绥兰道。1929年1月1日,将境内北部凤山镇划出,设置凤山设治局(1933年10月改县)。同年2月,裁撤绥兰道,县、局均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改隶三江省管辖。1939年6月,撤销凤山县,并入通河县。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8月,划归松江省管辖。
通河小白楼,原名永兴隆商号,由通河人吴震(号东藩)、吴起兄弟始建于清朝末期。曾在1932年4月30日日军第六十一炮舰联队侵犯通河时被焚烧,同年被修复。1937年被二十九联队作为联队本部。1949年后曾作为通河林业局的招待所,1999年城建改造被拆除。
图为联队进入通河受到日本侨民和汉奸的欢迎。右侧的建筑即为小白楼。二十九联队进入通河后开始了疯狂的清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行动。
1937年7月抗联三军七师部队一部在通河三站北沟休息,突然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由于敌众我寡,一部分人冲出包围圈,30多名指战员牺牲,掩护部队突围的17名战士因伤残被俘,押在县城小白楼相继死去。
附:通河简介
通河县,原名大通县,以境内大通河得名。后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改称通河县。清代属呼兰城守尉辖地。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将军于松花江北借地设站,其中“崇古尔库站”,即今通河县三站乡驻地。清末,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吉林将军奏准,于崇古尔库站设置大通县,隶属依兰府管辖。同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三日),知县张熙“开用关防任事”。1908年6月24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朱批,仍以松花江为天然界线,“吉省汤原、大通两县所属江北地方”,“改归江省管辖”。大通县划归黑龙江省兴东道管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将江南方正泡地方划出,设置方正县。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裁撤兴东道,大通县由黑龙江省直辖。因与青海省大通县重名,奉令于1914年4月将大通县改为通河县,同时将县署迁至岔林河口“县治城基”(今通河镇)。同年6月,改隶绥兰道。1929年1月1日,将境内北部凤山镇划出,设置凤山设治局(1933年10月改县)。同年2月,裁撤绥兰道,县、局均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改隶三江省管辖。1939年6月,撤销凤山县,并入通河县。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6年8月,划归松江省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