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朋友,你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吗?也许从器物的造型与用途看,两者极为相近,然而当你追寻一下陶器和瓷器各自生产发展的历史,了解了它们各自制作的原料与烧造工艺,你就会发现瓷器与陶器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器皿。 据目前野外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我国的陶器出现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了,而它的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阶段,也许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人类已开始用粘土塑造某些形象,如欧洲一万多年以前的马格德林文化的野牛和熊等塑像便是例证。故陶器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凡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在史前时代基本上都有了陶器,由此可证,陶器是世界共有的。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但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化学的手段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即把制陶用的粘上,经湿润后,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泥坯中的石英、云母、长石等粘土矿物起化学反应,烧制成为坚固的陶器。把松软的粘土变成坚固的陶器是一种质的飞跃。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用慢轮整修器口,继后又用快轮成型,这种制陶工具虽原始,但却是人类第一次运用机械装置生产产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陶器的品种十分丰富,就胎色而言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之分,从装饰手法而言有彩陶、刻花陶之别。新石器时代的产品主要是红陶、灰陶和黑陶;商代及商代以后出现了精美的刻花白陶和印纹硬陶,汉代流行铅釉陶制品,唐代盛行举世闻名的彩色釉陶器,俗称“唐三彩”,宋代北方继续烧造三彩陶器,明清以后江苏宜兴生产的紫砂陶和广东石湾生产的花釉陶界军突起,名噪一时。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它的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各国。过去曾有人认为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但为什么人类的祖先都生产陶器,唯有中国的陶器发展为瓷器呢?可见陶器与瓷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即陶器不可能自然发展为瓷器,但烧制陶器的技术无疑对瓷器的生产是有影响的。 对于我国瓷器的产生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国内外还未取得统一的意见,有些外国学者故意把它推迟到宋代才出现,国内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随着地下遗址墓葬的不断发掘和文物资料的陆续出土,近十多年来,在陶瓷考古研究领域里认识已比较一致,即我国最迟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即已出现了瓷器,而类似的出土物过去曾被视作釉陶。由于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和其它器物一样,亦有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故商周,战国、西汉时期的瓷器——般都称为原始青瓷。我国真正成熟的青瓷是从东汉开始的,七十年代后在浙江上虞,宁波、永嘉、余姚以及江苏的宜兴等地相继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瓷窑址及其制瓷作坊。唐代制瓷业更趋成熟,以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最为著名。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各处窑场林立,名窑辈出,官、哥、汝、定、钧、景德镇、龙泉等窑所烧的青,白,青白瓷等各具特色。元以后景德镇逐渐成为瓷器的制作中心。所制器物品种多样,有青、白、黑、紫、黄、绿、红、蓝等高,低温色釉瓷以及青花,籼里红、斗彩,五彩、粉彩、抉琅彩等装饰的彩瓷。中国的瓷器生产就这样愈来愈势众气壮,为中国赢得了“瓷国”的美称,“瓷器”也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陶器与瓷器的差异除上述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一致外,其最根本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三点: 第一,陶器是用可塑性较好的粘土(或加入不同的羼和料)成型的,这种原料是多种微细矿物的集合体,多呈粉状或土状,其矿物成份复杂,颗粒大小不一致,含铁量很高,还掺有其他有机杂质,因而胎土往往会呈现灰白、黄、褐红、灰绿、灰黑甚至黑等色,具有音哑、不透明、吸水性和吸附性较强等特点。制陶的粘土一般在采集后稍经淘洗、沉淀即可应用。 瓷器以瓷土为胎骨,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含有若干高岭石,长石等岩石状的矿物,由于不是单一的矿物岩石,故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性质差异亦稍大。从外观看瓷土有白、米黄、青色之分,呈致密岩石状,含有构成瓷的各种成份,但其共同的特点是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高,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低(仅在3%以下),击之有金属般响声,透明度高,吸水性和吸附性很弱。瓷石采集后,须经舂细、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再制成砖状泥块,这种泥块俗称“不子”或“白不子”,不子需配合后方可成型作器。由于瓷土的发现与运用,才使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又多了一项伟大的创造;陶器与瓷器所取材料的不同说明两者是质地完全不同的器物。 第二,陶器由于用粘土成型,故在800℃一1000℃左右的低温中即可烧成,特别粗松的器物只需600℃左右的温度,超过了这个极限,胎骨就会爆裂松塌。商代在我国东南地区开始流行的印纹硬陶和殷墟遗址中出上的精美白陶,其胎骨已不是一般的粘土,特别是后者,器物的成份主要是高岭土,但当时烧造温度亦只在1100℃左右。 瓷器由于用瓷土成型,其胎骨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高,故其烧成温度一般都高达1200℃以上,质地纯洁而坚硬,用刀子不能割削,以物敲击具金属声,把它打碎又呈现光辉四射的介壳屑状。所以是否用高温烧成就成了瓷器与陶器的又一重要区别。 第三,陶器器表一般多不施釉,所以器物上的彩绘极易磨损剥落,脏了也不易洗涤,有些陶器上虽也施釉,但由于陶器的质地没有变,只能施低温釉,釉面易于剥落。 瓷器器表施釉,釉和胎骨在高温中一次烧成,故眙釉结合紧密牢固,釉层透明,表面有光泽,犹如一池清水,淡雅清澈。瓷器上也有施低温釉或绘彩的,但必须先将瓷器的胎骨在高温中素烧而成,方能施此装饰工艺。 总之,陶器与瓷器所用材料的不同,决定了两者烧造温度的差异,而再加是否施高温釉,这三条就构成了陶器与瓷器区别的主要分水岭。


1楼2014-09-12 10: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