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管理吧 关注:13贴子:27
  • 0回复贴,共1

什么是年鉴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1991年曲宗生发表《年鉴语体略谈》、1992年孙春丽发表《年鉴文体的规范化与语言的多样化》等论文基础上,李国新于1993年发表论文《论年鉴体》,正式提出“年鉴体”一词。次年,王守亚发表论文《年鉴体浅说》。李、王提出“年鉴体”一词后,响应者廖廖,以后好像再没有一篇专论年鉴体的文章,有的学者认为 “是否存在年鉴体这一特殊的文体仍值得讨论”,但实际上也没有讨论起来。笔者认为:李、王提出的:“年鉴体”一词,是中国年鉴界的一个创新,也是对世界年鉴界的一个贡献,年鉴的编纂实践太需
要它了,因此应该对年鉴体进行深入的探讨。
那么,什么是年鉴体?笔者认为,年鉴体简单的定义是用于年鉴的特殊文体和规范。确切的定义,则是需要进行一番讨论才能确定。
首先,要明确年鉴体或年鉴文体应该用的是什么性质的文体?笔者拜读了一些年鉴论文和著作,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年鉴文体是以记述为主兼有说明的文体,例如李今山、范作义等的《中国年鉴编纂规范化》等书,姚洪波的《年鉴的文体和文风》等文;一种意见主张年鉴文体是说明为主兼具记述的文体,例如肖东发等的《年鉴学概论》等书,孙春丽的《年鉴文体的规范化与语言的多样化》等文。
笔者认为,这里需要搞清楚什么是记述文体、说明文体,及其两者的区别?根据《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文体即语体,指文章的体裁,包括描写性文体、记述性文体、说明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等。描写性文体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人物、事件及其环境具体地表现出来的一类文章,其句型的特点是谓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如北京故宫壮丽宏伟。议论性文体是以事实为依据,运用逻辑推理阐明观点和意见的文章,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构成。记述性文体或记叙性文体,则是记述事和物的文章,有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明性文体是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记述文与说明文的区别:一是记述事、物;一是说明或释解事、物的有关情况和说明相关的道理。年鉴的宗旨是实事实录,可见年鉴文体的主体必然是记述文体,不然就违背了年鉴的宗旨。当然,年鉴在记述事物的过程中,不排斥必要的释解和说明,但这些释解和说明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年鉴的主体。而且,其说明和释解是事实性的说明,不是抽象性说明,也不是理论性说明,更不是艺术性说明。笔者认为,年鉴的这种事实性说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背景材料的说明、纵横比较的说明、资料概括的说明。再进一步探讨,年鉴的记述文体与一般的记述文体也还有所不同,它强调:①实录,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将事物的基本面貌展现给读者,不需要以情动人,也不需要描写人物、刻划心理等。②客观地反映事物,要求作者按捺住自己的感情,不去倾注任何主观见解,原原本本地陈述事物,把观点寓藏于事实之中。③让事物自然而然地显现主题,读者读出了主题,却见不到告诉主题的作者,对主题不需浓装艳抹,亦不需要展开细节的描写和修饰,而且是“白描”。也就是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的年鉴,只刊登翔实可靠的资料及其必要的事实性说明,除此以外的内容概不考虑,唯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感受到年鉴内容的坦诚朴实,登载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资料。
年鉴体还吸收辞书体的一些体例:例如,条目标题若是知识主题,则释文只要不转换主语,可以省略主语,从开始一直可以省略到结尾;如果条目标题是句子,则开始时要有主语,以后如主语没有转换,一直到结尾都可以不加主语。当然,如果主语转换了,则一定要加主语,不加主语则语法就出错误了。又如,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主谓句,少用倒装句;多用主谓语,少用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份;多用实词,少用或不用副词、助词、形容词、感叹词、夸张词;多用动宾结构句,少用介词结构句等。如果遇到了介词结构句:“对私营企业职工职业病的危害进行了调查”“对传统的剪纸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都应该改为动宾结构句:“调查私营企业职工职业病的危害”“挖掘、整理传统剪纸艺术”。要尽量削减“对”“了”“的”“进行”等附加语,做到字省句洁,更加符合工具书的要求。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年鉴的文体是以记述体为主兼具说明体的文体。
然后,我们要讨论以记述为主兼具说明文体的年鉴体有否独立存在的条件?有否独立存在的必要?这需要在与其他文体的比较中进行鉴别。下面我们分别比较年鉴体与报告体、总结体、新闻体、辞书体、论文体、方志体等文体的区别。


1楼2014-09-12 09: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