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闲了一点点的在看张爱玲文集,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断断续续的,感触还比较多。 高四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说张爱玲死了,我问,张爱玲是谁?于是她推荐我看张爱玲文集,看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看了倾城之恋,说实话,那个时候,那个年龄段,那时候的理解能力,看了也就只是看了,觉得是个爱情故事,有那么几句大家都知道的名言,如此而已。就像范柳原说的,那时候光忙着谈恋爱了,哪有时间谈恋爱,对于我来说,那时候光忙着看小说了,就只是看了小说,哪有心思细细思量她的深意。 现在再看,看过已经不止一遍了,情节结局都知道,再看,就是纯粹的在看文字的表达,就更能看出作者的心境来,忽然感觉很不同,慢慢地看,细细的品,感觉张爱玲的文字的表达很有劲道。 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是爱王娇蕊的,可是那种爱在王娇蕊要与丈夫提出离婚时,他忽然就很顾忌自己的前途,名声,感性的时候、爱的时候是爱的,觉得理所应当在一起,理智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一心觉得是入了一个女人的圈套,万般后悔,最后王娇蕊走了离婚了,可是都与他无甚相干了。若干年后,再一次的巧遇,他嫉妒他的老,觉得是一种与人生有经历的正常苍老,而自己的妻,八年如一日的年轻依旧,在他看来仿佛是对不起他的痴心的爱似的,不称,完全的不称,最后到堕落,后一日的心疼自己,那种细腻,到醒悟到回归平淡。文字里一句句简单而又很有感觉,说不清了有点。 振保为王娇蕊的动心,固然是因为她的美,她的媚,她的痴,在那次下雨阴冷的下午,他回去寻找大衣的那次到了顶点,绷不住了,就如同王娇蕊说的,是上了那个坏女人的当了。 倾城之恋里,范柳原与白流苏初见有感觉,在香港后慢慢地接近,似是调情,就如白流苏自己的感觉,范柳原是爱着她的,可是他的表现也不过如此,放她到难堪的境地,有感觉只是有感觉,如此而已,不给她再多的承诺,让她对他的感觉拿捏不准,看得到可是抓不到,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还有一篇《心经》,是一段不伦之恋,写的是一个女儿许小寒爱他的爸爸,他知道他爸爸也爱他,并为此逐渐的冷落了他的妈妈,可是最后他爸爸和他的同学同居了,她不甘,可是又能怎样? 感觉中,似乎张爱玲笔下的男子爱他的女人,似乎大多是这样,爱着是爱着的但是他的付出是有限的,就是那一种的比较凉薄的爱,让一个深爱着他的女子无所适从,没有有太多的安全感。我在想,是不是因为这与胡兰成给他的爱有关,深情地时候固然是深情地,可是一转身,就把握不到了。心里有爱的人,写出的文字也是有爱的,如果说,这个女人,她自己得到的爱就是如此的凉薄的话,怎么能够勉强她、期待她写出深情地相爱场景?在此,我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