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人生一如江湖,一叶轻舟漂过,烟雨中,不知道何处起风,可以吹动心帆,不必在乎此去多少里,终有一二知己,足慰平生。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不论故国他乡,不论晨昏,数年来辗转漂泊,蓦然回首,西舒村的竹林山景时常浮现灯火楼台之间,我不能须臾忘却的梦成了我的行囊,一路化为诗篇,集结一册,便是眼下的模样。如此山一程,水一程,也就万水千山都踏过,只是在笔下、镜头中,回望来时,前一番意义转到后一番时,便又生出另一层,转相交错,亦如万花筒中无数光景,不由得让自己喟叹,也时常默然,无言以对。
时间加诸我身上的只有这些简短的篇什,如同莺啼、蝉鸣,点滴都在心头,偶尔从记忆中听见声响,就跟坚果落在青石板上,一个成熟的季节使我知足,知道万物有他们的定时,而诗也有定时,在某个旅途的停顿点,自然而然地有了下落。
叔本华说,人生是一场迷误。因为人是欲望的复合物,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得到满足,那也仅能给予没有痛苦的状态,但却带来更多的烦恼。这个烦恼的感觉是人生空虚的成因,也直接证明生存的无价值……冷然静思,珠玉、宝石、舞会、盛宴,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了解人生的幻灭是最正确的。能做如是之想,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但我还是旅行在这幻灭的人生中而求其意义。因为“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况且“从不出门的人,必定是满腹偏见”,奥古斯丁和哥尔多尼足以挑动我大步向前。
从维罗纳、威尼斯、佛罗伦萨,从东京、大阪、首尔,从金门、漓江、鄂尔多斯,我在梦中举步,穿梭在不同时空,前人的幽影在桥头、廊下不时地回返,我能够认出的只有吹刮着我的、无休止的晚风。在这流动的历史盛宴上,叨陪末座,独自领略“那些分出来的小镇,如同糖果一样点缀在塞纳河畔”。当苏黎世还是水乡的时候,“在班霍夫街上, 他们交易着黄金和密码, 甚至我能够闻到黄金的冷气”。或许“有一种爱的可能,从以前抵达”,我攥住时间的票根,不断地登上驶向历史深处的列车,那些自车窗前倏忽而逝的人物、风景也就扎根在词语中,自我的口舌之间得以复现。
这一切未尝是虚空,未尝是捕风。作为一个诗人,我的任何努力也仅仅出于略微超出虚空,逾出捕风。在寂静的诗行里,有一种情绪在弥漫,也在消散。萧伯纳说,人生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不能如愿,一个是如愿。那么避免悲剧的一个途径只是置身不能如愿与如愿之间。如同“在五月的夜里我抵达什刹海”,“一刹那的喜悦就等于享受生命”,人们在我所旅行的波光里是否可以照见自己的面影,若是约略有些感触相似,那就是意义的开始,一旦把握了意义,也就把握了整个生命。因为旅行往往出于与我之外的其他生命的邂逅。通过这种邂逅,“神灵披着节日的盛装走到人间”,诗歌一如神谕,开启一种认识,我能够安静地抵达某个澄澈的境地。
因为收割的季节终将到来,在这一束金黄的稻穗中,我将给出全部的隐秘,只要你能够咀嚼它,它的青涩,带点苦味,足以使你的味蕾回到最初的时候。我们在最初的世界里,因为简朴而动人。当最初的世界消隐,一座城市连着一座城市都成了梦境,我在梦境中徒步,衣上征尘杂酒痕,为了心灵获得休息,远游无处不消魂。回想我在西舒村一路跑过去的山冈,风在摇响竹林,日光不断地漏下,群鸭在湖中,放牛的老人立在山头日渐剥蚀,溶溶的夜色下,没有连街的灯火,没有喧嚣,虫声仿佛自星月上来,早起,衣襟会沾上许多露珠,春天、冬天都有笋,不知名的野兽也很安详,人们坐在自家门口,一日复一日,也不觉单调, 直到父亲在电话里让我回家的时候, 新割的猪肉已经下锅,灶里的火光依旧是儿时的热烈,干枯的竹片噼啪作响,多年以后,我回到这里,外面的繁杂令我疲累,我只想喝上一碗粥,佐以黄瓜与酱菜。
因为旅行是真正的梦。真正的梦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梦,它没有醒来的时候。在江湖之上,有一个未尝探看的世界,覆在我的眼睑上,当我睁开的时候, 我所目睹的风景也都集结在这些诗里, 我想告诉你们,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梦。而梦的力量终将成就一个世界。


人生一如江湖,一叶轻舟漂过,烟雨中,不知道何处起风,可以吹动心帆,不必在乎此去多少里,终有一二知己,足慰平生。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不论故国他乡,不论晨昏,数年来辗转漂泊,蓦然回首,西舒村的竹林山景时常浮现灯火楼台之间,我不能须臾忘却的梦成了我的行囊,一路化为诗篇,集结一册,便是眼下的模样。如此山一程,水一程,也就万水千山都踏过,只是在笔下、镜头中,回望来时,前一番意义转到后一番时,便又生出另一层,转相交错,亦如万花筒中无数光景,不由得让自己喟叹,也时常默然,无言以对。
时间加诸我身上的只有这些简短的篇什,如同莺啼、蝉鸣,点滴都在心头,偶尔从记忆中听见声响,就跟坚果落在青石板上,一个成熟的季节使我知足,知道万物有他们的定时,而诗也有定时,在某个旅途的停顿点,自然而然地有了下落。
叔本华说,人生是一场迷误。因为人是欲望的复合物,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得到满足,那也仅能给予没有痛苦的状态,但却带来更多的烦恼。这个烦恼的感觉是人生空虚的成因,也直接证明生存的无价值……冷然静思,珠玉、宝石、舞会、盛宴,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了解人生的幻灭是最正确的。能做如是之想,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但我还是旅行在这幻灭的人生中而求其意义。因为“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况且“从不出门的人,必定是满腹偏见”,奥古斯丁和哥尔多尼足以挑动我大步向前。
从维罗纳、威尼斯、佛罗伦萨,从东京、大阪、首尔,从金门、漓江、鄂尔多斯,我在梦中举步,穿梭在不同时空,前人的幽影在桥头、廊下不时地回返,我能够认出的只有吹刮着我的、无休止的晚风。在这流动的历史盛宴上,叨陪末座,独自领略“那些分出来的小镇,如同糖果一样点缀在塞纳河畔”。当苏黎世还是水乡的时候,“在班霍夫街上, 他们交易着黄金和密码, 甚至我能够闻到黄金的冷气”。或许“有一种爱的可能,从以前抵达”,我攥住时间的票根,不断地登上驶向历史深处的列车,那些自车窗前倏忽而逝的人物、风景也就扎根在词语中,自我的口舌之间得以复现。
这一切未尝是虚空,未尝是捕风。作为一个诗人,我的任何努力也仅仅出于略微超出虚空,逾出捕风。在寂静的诗行里,有一种情绪在弥漫,也在消散。萧伯纳说,人生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不能如愿,一个是如愿。那么避免悲剧的一个途径只是置身不能如愿与如愿之间。如同“在五月的夜里我抵达什刹海”,“一刹那的喜悦就等于享受生命”,人们在我所旅行的波光里是否可以照见自己的面影,若是约略有些感触相似,那就是意义的开始,一旦把握了意义,也就把握了整个生命。因为旅行往往出于与我之外的其他生命的邂逅。通过这种邂逅,“神灵披着节日的盛装走到人间”,诗歌一如神谕,开启一种认识,我能够安静地抵达某个澄澈的境地。
因为收割的季节终将到来,在这一束金黄的稻穗中,我将给出全部的隐秘,只要你能够咀嚼它,它的青涩,带点苦味,足以使你的味蕾回到最初的时候。我们在最初的世界里,因为简朴而动人。当最初的世界消隐,一座城市连着一座城市都成了梦境,我在梦境中徒步,衣上征尘杂酒痕,为了心灵获得休息,远游无处不消魂。回想我在西舒村一路跑过去的山冈,风在摇响竹林,日光不断地漏下,群鸭在湖中,放牛的老人立在山头日渐剥蚀,溶溶的夜色下,没有连街的灯火,没有喧嚣,虫声仿佛自星月上来,早起,衣襟会沾上许多露珠,春天、冬天都有笋,不知名的野兽也很安详,人们坐在自家门口,一日复一日,也不觉单调, 直到父亲在电话里让我回家的时候, 新割的猪肉已经下锅,灶里的火光依旧是儿时的热烈,干枯的竹片噼啪作响,多年以后,我回到这里,外面的繁杂令我疲累,我只想喝上一碗粥,佐以黄瓜与酱菜。
因为旅行是真正的梦。真正的梦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梦,它没有醒来的时候。在江湖之上,有一个未尝探看的世界,覆在我的眼睑上,当我睁开的时候, 我所目睹的风景也都集结在这些诗里, 我想告诉你们,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梦。而梦的力量终将成就一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