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零零碎碎下了整整一天一夜。
又是教师节。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油然只回忆起我的启蒙老师,但只能记得他们的姓,没有记住名。语文老师姓王,算术老师姓孙。我是1970年在会宁县韩集公社南旺(周湾)小学开始读书的。那个年代在农村根本就没有学前班,直接从一年级看图识字开始读书。没有写字本,连纸张都稀缺,这都是当时会宁农村真实困难记忆。我们写字练习、做作业,全部是写在平展光硬的黄土操场上,写字、练习、做作业尽在它上面完成,并自己请老师,引领老师到操场批阅我们各自写成的作业和练习,条件限制必须当天放学前完成。在硬黄土地上写字,记得最好的是电池中的碳棒(芯),那时候电池也稀缺,大多数同学用一截树枝来划写。记得还有个别同学用食指在土地上写字磨破手指头的情景。
就说这些。不知曾经在(1971年)周湾小学教书育人的两位老师怎样?
祝老师健康长寿!
又是教师节。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油然只回忆起我的启蒙老师,但只能记得他们的姓,没有记住名。语文老师姓王,算术老师姓孙。我是1970年在会宁县韩集公社南旺(周湾)小学开始读书的。那个年代在农村根本就没有学前班,直接从一年级看图识字开始读书。没有写字本,连纸张都稀缺,这都是当时会宁农村真实困难记忆。我们写字练习、做作业,全部是写在平展光硬的黄土操场上,写字、练习、做作业尽在它上面完成,并自己请老师,引领老师到操场批阅我们各自写成的作业和练习,条件限制必须当天放学前完成。在硬黄土地上写字,记得最好的是电池中的碳棒(芯),那时候电池也稀缺,大多数同学用一截树枝来划写。记得还有个别同学用食指在土地上写字磨破手指头的情景。
就说这些。不知曾经在(1971年)周湾小学教书育人的两位老师怎样?
祝老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