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吧 关注:165贴子:17,273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当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按照设计经过一定工序,把三十根辐条装到一个毂上做成一个交通(运载)工具;把泥土捏制后烧成盛东西的器皿;把材料做成门窗与其它房屋构件装到一起建成居住的房屋时,被生产的物品便注(铸)入了人的意愿(意志),失去其原来的特性(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异化理论与这些阐述相合);但是,只有当人们不把它们当作(占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时,它们才能充分发挥车的交通运载、器皿的盛东西和房屋居室为人们遮风雨御寒暑的功能和用处。鉴于以上诸方面道理,生产(制造或制做)东西(物品或器具)是为了有利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发展、进化)。不过只有在人的观念中不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时,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它们的本征功能。


IP属地:河北51楼2014-10-27 15:37
回复
    体悟
    本章阐述了为了生产生活必需品而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人类社会私有制的产生、发展过程与消灭的前景和归宿,阐述了修道、合道的单人个体在私有制社会里,思维意识由私心繁重到大公无私的根本修持方法、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异化与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先哲就已经简要、朴素而深邃地和盘托出。


    IP属地:河北52楼2014-10-27 15:38
    回复
      十二章 去表取里 去末取本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②,五味令人口爽③,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④,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⑥。故去彼取此⑦。


      IP属地:河北53楼2014-10-28 12:39
      回复
        注释
        ①五色:泛指一切颜色(视觉信息);
        目盲:眼睛的视觉功能衰亡直至失明;
        ②五音:泛指一切声音(听觉信息);
        耳聋:耳朵的听觉功能衰亡直至失聪;
        ③五味:泛指一切味道、滋味(味觉信息);
        口爽:舌头的味觉功能衰亡直至失味;
        ④驰骋畋猎:泛指一切激烈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活动;
        心发狂:神元体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客观认识的思维功能紊乱、衰败;
        ⑤难得之货:泛指一切被人用合法或非法手段搜刮占有的、民众难得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即独占私有财产;
        妨:害,妨碍,偏颇;
        行妨:行为不轨有害;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独占私有财产的存在,会使人的行为不轨有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在意各种颜色的感受,会使眼睛的视觉功能衰退直至失明;着意各种声音的震撼,会使耳朵的听觉功能衰退直至失聪;留意各种味道、滋味的感觉,会使口中的味觉功能衰退直至麻木;追求贪着各种剧烈或激烈竞争活动的刺激,会使神元体狂躁不安、放荡不羁,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就会主观臆断性增强,而客观性准确性削弱,进而使大脑的思维功能紊乱、衰退直至消亡;物欲横流,横征暴敛,囤集居奇,为富不仁,会使人们的行为(包括思维)不轨有害,导致机能衰退直至彻底丧失。
        ⑥是以:以是的倒装,以此,因此,据此;
        腹:泛指为了生命活动正常运转获取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
        目:泛指除了取得必需的营养成分以外一切多余的感官刺激。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因此,圣人只是进行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获得必需营养成分的思维行为,而不追求多余的感官刺激。
        ⑦故去彼取此
        所以,我们应当效法圣人克除追求多余的感官刺激,采取为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获得必需营养成分的思维行为。


        IP属地:河北54楼2014-10-28 13:1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在意各种颜色的感受,会使眼睛的视觉功能衰退直至失明;着意各种声音的震撼,会使耳朵的听觉功能衰退直至失聪;重视各种味道、滋味的感觉,会使口中的味觉功能衰退直至失味;追求贪着各种剧烈或激烈竞争活动的刺激,会使神元体狂躁不安、放荡不羁,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就会主观臆断性增强,而客观性准确性削弱,进而使大脑的思维功能紊乱、衰退直至消亡;物欲横流,横征暴敛,囤集居奇,为富不仁,会使人们的行为(包括思维)不轨有害,导致机能衰退直至彻底丧失。由于以上原因,认识到客观规律(包括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人(圣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一个宗旨、一个根本目的,那就是为了获得人体生命运动的必需营养成分采取正确的思维、行为模式,而不是为了追求使用这些营养物品时的生理和心理刺激。所以,我们应当效法圣人克除追求多余的感官刺激,采取为了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获得必需营养成分的思维行为。


          IP属地:河北56楼2014-10-31 11:18
          回复
            体悟
            追求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对各种信息刺激的享受,是发挥感官的末征功能,是一种负反馈运动,会使人体生命的生机逐渐衰减,直至彻底消亡。从《黄帝内经》的角度看,是逐渐失神死亡的过程(《黄帝内经》中说:“失神为死”)。从佛家的角度看,也是因为着相,断了正念,在着相处受生,不断堕入轮回的过程(禅宗六祖慧能说:“一念断即死,别处受生”)。因此,弄清事物的本征功能和末征功能,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本征功能抑制末征功能是修道者的基本功课,否则修道无从谈起。


            IP属地:河北57楼2014-10-31 11:21
            回复
              十三章 贵以身为天下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③?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④。何谓贵大患若身⑤?吾所以有大患者,为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⑦!故,贵以身为天下⑧,若可寄天下⑨;爱以身为天下⑩,若可托天下⑾。


              IP属地:河北58楼2014-11-01 09:48
              回复
                注释
                ①宠:恩宠,宠爱;辱,羞辱,侮辱,污辱;
                宠辱:受宠受辱的略语;
                惊:受惊,惊喜,惊恐;
                若:解1.好象,如同;
                宠辱若惊:受到宠辱如同受到惊吓一般;
                若:解2.就,则;
                宠辱若惊:受到宠辱就惊喜或惊恐;
                若的两种解释都能说得通;
                ②贵:看重,重视;
                患:祸患,忧患;
                若:好象,如同;
                身:有形之躯体;
                贵身:看重、重视身形。
                这句话省略了一些词语,补上省略的词语应当是“受宠辱若受惊,贵大患若贵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辱如同受到惊吓一般,看重大患如同看重自己身体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说,不尊道贵德的人,就不能在观念上平等待人,不能平等对待一切事物,不能平等对待一切信息。从反面说明尊道贵德的人,应该精神内守、恬淡虚无、抱一守中,不能“受宠辱若受惊,贵大患若贵身。”
                ③何谓:什么叫;
                ④宠为上:恩宠、宠爱是他人(上级、长辈)对某人的能力、品德、态度、性格、人格的褒奖、赞誉、重视、肯定,可以使某人的名誉地位抬高,所以为上。
                辱为下:羞辱、侮辱、污辱是其他的人对某人的能力、品德、态度、性格、人格的贬低、诋毁、否定,可以使某人的名誉地位降低,所以为下。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受宠辱若受惊呢?恩宠、宠爱是别人对某人的能力、品德、态度、性格、人格的褒奖、赞誉、重视、肯定,可以使某人的名誉、地位抬高;羞辱、侮辱、污辱是别人对某人的能力、品德、态度、性格、人格的贬低、诋毁、否定,可以使某人的名誉、地位降低。得到恩宠、宠爱就惊恐,失去恩宠、宠爱就惊恐,就叫做宠辱若惊。
                ⑤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贵大患若贵身。
                ⑥为:因为
                ⑦为吾有身:因为把自身当作个人的私有物;
                及吾无身:如果不把自身当作个人的私有物;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什么叫贵大患若贵身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把自身当作个人的私有物,如果不把自身当作个人的私有物,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⑧故:所以;
                贵:珍视,重视;
                ⑨若:就;
                寄:寄托;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所以,如果(谁)把自身看重为宇宙运动演化的存在形态、过程和最高产物,就可把宇宙运化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⑩爱:爱惜,爱护;
                ⑾托:托付;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如果(谁)把自身作为完成宇宙赋予的神圣使命来珍惜、爱护,便可把宇宙发展的使命托付与他。
                因为,有了这种体认的人类个体,便是宇宙运化到一定阶段的缩影,便是宇宙发展的信息集合体(全息或整体)。


                IP属地:河北59楼2014-11-01 09:49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受到宠辱如同受到惊吓一般,看重大患如同看重自己身体一样。什么叫受宠辱若受惊呢?恩宠、宠爱是别人对某人的能力、品德、态度、性格、人格的褒奖、赞誉、重视、肯定,可以使某人的名誉、地位抬高,羞辱、侮辱、污辱是别人对某人的能力、品德、态度、性格、人格的贬低、诋毁、否定,可以使某人的名誉、地位降低。得到恩宠、宠爱就惊恐,失去恩宠、宠爱就惊恐,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贵身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把自身当作个人的私有物,如果不把自身当作个人的私有物,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如果(谁)把身体看重为宇宙运动演化的存在形态、过程和最高产物,就可把宇宙运化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如果(谁)把身体作为完成宇宙的赋予的神圣使命来爱护、珍惜,便可把宇宙发展的使命托付与他。因为有了这种体认的人类个体,便是宇宙运化到一定阶段的缩影,便是宇宙发展的信息集合体(全息或整体),就可以作为宇宙运动发展、完善、升华的代表。


                  IP属地:河北61楼2014-11-04 10:26
                  回复

                    体悟
                    宗旨:平等和谐,允执厥中,一切皆公(天下、大自然);人类之身心是宇宙演化到现阶段的最高产物和形态,而且仍然担负着继续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个人的生命不属于其个人(自己),她是宇宙运化到一定阶段的缩影,是宇宙发展的集合体(整体性表现),因此每一个具有思维意识的人,没有权力糟践自身的生命运动而玩世不恭;而应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宇宙赋予自己的使命——完美身心、完善思维优化生命运动;使生命运动从必然王国升华到自由王国,从自在的人变为自觉自为自由的人;切实为宇宙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一点上个人利益与宇宙整体利益合一了,既为宇宙发展作出了贡献,又使自己的生命运动到了升华,实为上真上善上美之事,何乐而不为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人的每一个体代表宇宙运动的精华,完成历史使命,升华生命运动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当珍视这一仅有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IP属地:河北62楼2014-11-04 10:30
                    回复

                      价值(什么叫价值?人的价值是什么?)
                      价值是指某物质(事物)对其它物质(事物)的发展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自然界【(自组织系统),当然人也是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子系统,而且是最高级的一部分】对人的价值,表现在衣食住行对人体生命运动的重要支持援助作用,其中食占了主要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说人必须同自然界进行交换,才能维持生命的正常进行。诚然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对人体生命运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无形的浑然气(道)对人的作用是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浑然气(道)对人的价值是根本价值。然而人们却只对美味佳肴偏爱有加,对浑然气(道)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实乃一大憾事。
                      人类对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价值,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作家、画家、艺术家、农民、工人等,这些属于间接贡献,而对生命运动层次提高的所做的贡献,则属于直接贡献,如医学家、气功家、宗教家等。对社会的间接贡献分理论贡献和物质贡献。理论贡献就是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著述,以及与此有类似作用(对人的思维意识产生影响)的修道方法、艺术作品,如气功功法书画、雕塑、舞蹈等。物质贡献就是生产物质产品(供人们衣食住行用),如棉丝毛化纤衣物,农林牧副渔食物,航空航天地面交通,日用百货,房屋建筑等。这些间接贡献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较为稳定,从而使人们的直接贡献成为可能。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归根结底是生命运动不断进化不断升华,完成宇宙中物质运动的一环链条——自然界(自组织系统)赋予人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使命。而人类的本质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意识认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从而驾驭这个发展规律沿着发展趋向进行自为自组织地主动发展,直至实现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最终目的——吸引子。
                      在生活实际中,有的人只是片面重视了间接贡献,把自己应尽的直接贡献丢在脑后;更有一些人,竟把自然界(自组织系统)对自己的价值当作是自己人生价值,结果便产生了逞强逞能、横行乡里、独霸一方、贪污腐化、行贿受贿、图财害命、盗窃抢劫、走私贩毒、卖淫嫖娼等,既危害社会,又危害个人的丑恶现象。纠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清楚什么是人类的真正价值。


                      IP属地:河北63楼2014-11-04 10:33
                      回复

                        十四章 道之性状 混而为一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皦,其下不昧⑥,绳绳不可名⑦,复归于无物⑧。是谓无状之状⑨,是谓无象之象⑩,是谓惚恍⑾。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⑿。执古之道⒀,以御今之有⒁,能知古始⒂,是谓道纪⒃。


                        IP属地:河北64楼2014-11-09 20:28
                        回复

                          注释
                          ①视:用眼睛看;
                          名曰:命名为;
                          视之不见名曰夷
                          道作为一种物质,视觉器官看不见,把道的这种形状命名为夷;
                          ②听:用耳朵听;
                          听之不闻名曰希
                          听觉器官听不见,把道的这种态命名为希;
                          ③搏:用手摸;
                          搏之不得名曰微
                          触觉器官感觉不到,把道的这种形态命名为微;
                          ④致诘:刨根问底;继续追问;
                          此三者不可致诘
                          这三种性状说明道是物质无限小的极限性状,因此就不能再刨根问底,不能再继续追问;
                          ⑤故混而为一。
                          所以,这三种性状就混合成一种性状,这种性状就是均匀无别的无限细小的又没有边际的整体性状,也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整体状态。
                          ⑥其:指混而为一的道;
                          皦(jiao):明亮,清晰;
                          昧:昏暗,模糊;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往上视听搏显不出明亮、清晰,往下视听搏显不出昏暗、模糊;
                          这里上下是泛指上下左右前后之六合,与“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中的左右含义相同。也可引伸为“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种物质无远无近,无大无小,无硬无软,无冷无热,无色无味,无明无暗,均匀无别……
                          ⑦绳绳:搜肚刮肠,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想尽一切办法;
                          名:名状,形容,描述,叙述,表述,表达;
                          绳绳不可名
                          尽管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但是从我们的语言中仍旧找不出准确形容或描述道的词语,因而也就不能准确恰当地形容或描述她的性状;
                          ⑧无物:没有感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状态;
                          复归于无物
                          这样,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没有感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状态;
                          ⑨无状:没有感官感觉到的形状;
                          ⑩无象:没有感官感觉到的形象;
                          ⑾惚恍:似有似无,有非实有,无非实无,无中妙有;
                          是谓无状之状,是谓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这叫没有感官感觉到形状的形状,这叫没有感官感觉到形象的形象,这叫似有似无、有非实有、无非实无、无中妙有的惚恍。
                          ⑿迎:迎面;
                          随:随后;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迎其面,看不见她的头;随其后,看不见她的尾。
                          ⒀执:执行,遵照,遵守,遵循。
                          ⒁御:驾驭,驾御;
                          古:现在以前都可以称作古,比如有人已经逝世,也可以说已经作古;
                          道:夷、希、微混而为一的物质;
                          古之道:宇宙从混而为一的道到现在的运动演化轨迹——时空结构及其运动趋势;
                          今之有:现今的实际运行状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遵循宇宙从道到现在的运动演化轨迹——时空结构及其运动趋势,以便驾驭现今的实际运行状况;
                          ⒂古:过去;
                          始:本原,本源,起源;
                          古始:追古溯源,宇宙本时空的起源;
                          ⒃道: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
                          纪:纲纪;
                          道纪: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总纲。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就能够洞悉宇宙本时空的起源,就等于说抓住了宇宙运动发展的总纲——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


                          IP属地:河北65楼2014-11-09 20:29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道作为一种物质,视觉器官看不见,(我们)把这种形象命名为夷,听觉器官听不见,(我们)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希,触觉器官感觉不到,(我们)把这种形态命名为微。这三种性状说明道是物质无限小的极限性状,因此就不能再刨根问底,再继续追问。所以,这三种性状就混合成一种性状,这种性状就是均匀无别的无限细小的又没有边际的整体性状,也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往上视听搏显不出明亮清晰,往下视听搏显不出昏暗模糊,总之,道这种物质无远无近、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无软无硬、无冷无热、无色无味、无明无暗、均匀无别……。尽管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但是从我们的语言中依然找不出准确形容或描述道的词语,因而也就不能准确恰当地形容或描述她的性状;这样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没有感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状态。这叫没有感官能感觉到形状的形状,叫没有感官能感觉到形象的形象,叫似有似无、有非实有、无非实无、无中妙有的惚恍。迎其面,看不见她的头;随其后,看不见她的尾。遵循宇宙从道到现在的运动演化轨迹——时空结构及其运动趋势,用以驾驭现今的实际运行状况,就能够洞悉宇宙本时空的起源,就等于说抓住了宇宙运动发展的总纲——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


                            IP属地:河北66楼2014-11-09 20:33
                            回复

                              体悟
                              这一章主要从各个方面描述了宇宙原始的存在状态。并且把这种状态的物质叫做道。用以体察(洞察)宇宙从起源至今演化和显化过程运动轨迹的整体脉络,从而不致在指导自己思维和行为中混淆本末主次和迷失趋势方向。


                              IP属地:河北67楼2014-11-09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