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的绘画艺术作品,散布世界各地,数量之富,题材之广,影响之深,早已引起美术界的重视和景仰。今天,国内外研究白石老人的著作和图录,相继编印问世,进一步扩大人们对之有较多的认识和理解,殊堪欣慰。
我在本世纪40年代中期,出于对老人的景仰,得以结识白石老人于北平。当时,通过荣宝斋负责人王仁山和田宜生先生得到老人的延见,并按定“杨仁恺印”和“杨”字印章,均为朱文,沿用至今。50年代初,与老人第三子良琨(号子如)及老人业师胡沁园先生之孙胡文效共事于东北博物馆(后改辽宁博物馆),在业务上与老人联系频繁,并着手征集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有计划地订购各类题材之作,有时我和良琨同去老人寓所,从旁观看挥毫。良琨先老人而逝,噩耗未敢奉告,有恐伤害老人晚年丧子之心。后来与胡文效同往,言谈极为谨慎,每当提及良琨时,则以馆中任务不得分身为对,故直到老人逝世之前,还以为三子良琨尚在人间,悲夫!我们征集老人作品动手较早,有利因素较多。每年持现金直接订画一批,同时通过琉璃厂书画古玩店铺以及到湖南湘潭老人早年从事活动过的地方访求。因此,在短短的数年之中,东北博物馆收藏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已为数可观。1957年9月16――B下午6时40分,老人病逝于北京医院,实享年94岁。是年老人尚有极少作品问世,自署97岁,辽宁省博物馆就有其自署96岁《红梅图》和97岁《牡丹图》各一幅,台湾何恭上编《齐白石画集》(艺术图书公司出版,)中选人老人《葫芦瓜图》,则署98岁,当是弥留时犹挥毫不已,出于笔误。总之,老人临终前几个月,精力已竭,运笔造型,往往不能随心所欲,观者一望可知,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