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开篇是一首主题曲: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灵,云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主题曲,论词句不够文雅精致,论曲调不够悠扬隽永,只有那么一份清新,还可称得上动听吧。比较而言,我更喜欢《藏书之家》的“天一生水”、《陆游与唐琬》的“咏梅”、《蝴蝶梦》的 “我所思兮,远在天涯”。好的主题曲能够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迅速地静下心来进入戏剧营造渲染的氛围中去。
如果说主题曲还不足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大幕拉开后出现在眼前的舞台造型则有“震慑人心”的威力。铁艺花框装饰的舞台像一个巨大的像架,背景是一片斑斓的花朵,除了前面部分 “铁花”太高了之外(大家可以从很多剧照上看到这些妨碍视线的花朵,),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看不到传统戏剧舞台中的那种写意和空灵,但浙百永远会给人以新鲜感,如果这一个版本的《梁祝》还是唱着“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舞台上方垂下三两条柳枝,背后是一幅小桥流水的风景画,这还是浙百吗?
“英台出门”是一折中规中矩的戏,甚至感觉可以取消掉,其中的故事情节可以由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路上以唱段交代,我忽然又想到“楼台会”中祝父跟英台那段对抗甚至也可以省略,让一个充满威严的话外音来交代一切……也许我私心里只想祝英台早早地遇到她的梁兄,希望美好的段落开始得更早一点,把时间尽量多点留给那对有情人。这折戏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恶势力”肯定需要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且这个“恶势力”还有些慈父情怀,比如他不忘记叮嘱飞奔出去的女儿:英台——把耳环取下来……是不是有点幽默的味道呢,台下的观众都笑了。
如果说祝英台还是那个秀丽聪明的祝府千金,那么,梁山伯则不再是木讷的“呆头鹅”了。我一直都觉得祝英台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外向女生,换成别人,想读书的话可以让老爹请家教来上课,她偏要女扮男装出门求学,老爹不批准,还兴师动众地又装病又算命,有一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这个版本的英台并没有太出新的地方,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扮成卜卦先生时跟银心的窃笑、读书时头靠在梁兄肩上等。
但是梁兄真的不一样了。一句“四九,前面带路”,出来个一身白衣、意气风发的梁山伯,他根本就不是唱着“离故乡,别双亲,求学上杭城,见前面,古凉亭,叫声四九停一停”的那个四平八稳的书生,他且行且看,对前程充满憧憬,也并不曾错过眼前的美景。
初见。在草长莺飞的春天。
我们喜欢用“一见如故、似曾相识”来表达好感,就像说“我觉得你好陌生”表示玩完了一样。我们喜欢把这样美好的相遇归结于前缘注定,否则何以解释:为什么天底下那么多人,为什么他就偏偏遇上她了呢?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原来你也在这里。
“想山伯无有兄妹无姐弟,今有幸得遇公子心欢喜。意欲与你两结拜,不知公子可愿意?”同样的唱词,尹派的唱完全是另一种味道。那么诚恳,何忍拒绝?何况之前,他们已经就关于女子该不该读书的问题上见解一致,我能够体会到祝英台的感动,一个男子在女子面前大献殷勤并不意味着什么,而在男子面前设身处地地为她们说话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彼时,他根本不知道祝英台是一介小女子。
如果说主题曲还不足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大幕拉开后出现在眼前的舞台造型则有“震慑人心”的威力。铁艺花框装饰的舞台像一个巨大的像架,背景是一片斑斓的花朵,除了前面部分 “铁花”太高了之外(大家可以从很多剧照上看到这些妨碍视线的花朵,),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看不到传统戏剧舞台中的那种写意和空灵,但浙百永远会给人以新鲜感,如果这一个版本的《梁祝》还是唱着“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舞台上方垂下三两条柳枝,背后是一幅小桥流水的风景画,这还是浙百吗?
“英台出门”是一折中规中矩的戏,甚至感觉可以取消掉,其中的故事情节可以由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路上以唱段交代,我忽然又想到“楼台会”中祝父跟英台那段对抗甚至也可以省略,让一个充满威严的话外音来交代一切……也许我私心里只想祝英台早早地遇到她的梁兄,希望美好的段落开始得更早一点,把时间尽量多点留给那对有情人。这折戏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恶势力”肯定需要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且这个“恶势力”还有些慈父情怀,比如他不忘记叮嘱飞奔出去的女儿:英台——把耳环取下来……是不是有点幽默的味道呢,台下的观众都笑了。
如果说祝英台还是那个秀丽聪明的祝府千金,那么,梁山伯则不再是木讷的“呆头鹅”了。我一直都觉得祝英台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外向女生,换成别人,想读书的话可以让老爹请家教来上课,她偏要女扮男装出门求学,老爹不批准,还兴师动众地又装病又算命,有一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这个版本的英台并没有太出新的地方,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扮成卜卦先生时跟银心的窃笑、读书时头靠在梁兄肩上等。
但是梁兄真的不一样了。一句“四九,前面带路”,出来个一身白衣、意气风发的梁山伯,他根本就不是唱着“离故乡,别双亲,求学上杭城,见前面,古凉亭,叫声四九停一停”的那个四平八稳的书生,他且行且看,对前程充满憧憬,也并不曾错过眼前的美景。
初见。在草长莺飞的春天。
我们喜欢用“一见如故、似曾相识”来表达好感,就像说“我觉得你好陌生”表示玩完了一样。我们喜欢把这样美好的相遇归结于前缘注定,否则何以解释:为什么天底下那么多人,为什么他就偏偏遇上她了呢?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原来你也在这里。
“想山伯无有兄妹无姐弟,今有幸得遇公子心欢喜。意欲与你两结拜,不知公子可愿意?”同样的唱词,尹派的唱完全是另一种味道。那么诚恳,何忍拒绝?何况之前,他们已经就关于女子该不该读书的问题上见解一致,我能够体会到祝英台的感动,一个男子在女子面前大献殷勤并不意味着什么,而在男子面前设身处地地为她们说话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彼时,他根本不知道祝英台是一介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