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一阙陆游的《钗头凤》让我知道了他与唐琬的爱情故事,后来浙江小百花演绎的《陆游与唐琬》让我更为了解了那一阙词背后的一段千古遗恨,而陈辉玲的唐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她的演绎,让我明白了八百多年前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让陆游魂牵梦萦了一生之久!
丝竹声悠扬,她与陆游一路分花拂柳携手而来,一袭粉衣,长裙曳地,轻盈飘逸又不失端庄典雅。她轻吟“春波桥上双照影,与游哥一路细数落花来”,幸福写在脸上。很喜欢她一手抱琴,一手轻拂水袖,款款迎向片片落英,眼里流露的陶醉是难以形容的动人气质。
面对夫君报国无门的无奈,她轻轻一个低头欠身,温柔在那一刻尽显,一声“游哥”,宽慰的话语说的至情至理,她不是个庸俗的女子,与陆游酬唱共和的她有思想,有见地,她当然明白夫君为何落榜,也明白自己的丈夫绝不是一蹶不振之徒,所以她的眼里也有期待。
当陆游唱道“有心千里投贤才,问琬妹,可愿展翅远飞开”时,她一个轻快的转身,水袖一舒,这次的水袖欢快有力,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喜悦之情全凭着一腕水袖动情展现。“游哥啊,山盟海誓言犹在,哪怕是随夫从军我不畏”,特别喜欢陈辉玲在这段唱词时的演绎,动作是坚定有力,眼神中除了欣喜,更多的也是一种坚定的支持与理解,一定一如当年的唐琬那样有着“将军拔剑南天起,妾愿做长风绕战旗”的坚决。
总觉得陈辉玲确实是很善于通过细节来展现唐琬这一人物的。记得她和陆游共吟“咏梅”一曲时,莲步款款,优雅端庄,配上那一身粉衣,真宛若梅中仙子,陆游的作品多有咏梅,除了表白自身节操,或许梅花的坚贞与芬芳也代表着唐琬吧。她吟罢上阙,缓缓转身,迎向陆游,此时虽只有一个背影,但从陆游的眼神中,也不难看出她给予她的柔情和理解。一曲吟罢,立于陆游身旁的她用一手轻轻抚着夫君的肩头,这一抚是为许多看过这部戏的人称道的,因为这一抚是她对陆游无言的支持,真可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千古知音,舍卿其谁。
有位朋友的文章里赞过陈辉玲施礼的动作,确实很美,水袖曳地,她微微一个欠身,果真是知书达理,温琬贤良。
当古琴声再起时,她已是一袭青衣,恬淡素雅。对面是意气风发的陆游挥舞长剑,而她,安然而坐,纤纤玉指轻抚琴弦,古朴的琴声伴着潇洒的剑舞,她时不时抬头望夫君,眼里流露出恬静的温柔。这些细节,也是陈辉玲在舞台上的亮点,她的眼前仿佛就是当年的陆游,而她无疑就是唐琬!随后她来到陆游身边,轻挥水袖。幕后的音乐远远的飘来,伴着他们和谐的身影,陆游与唐琬,一个用长剑,展现男儿风姿,一个用水袖,尽显女儿温柔。夫唱妇随,珠联壁合。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镜头,恬淡而温馨。
陆游的母亲以“你不出妻,我出家”的言辞逼陆游休了唐琬时,矛盾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当陆游拿着母亲的一把发丝失落的走到唐琬身边时,她无助地唤了一声“游哥”,随后目光落在那把发丝上,她早已知道发生了什么,捧着那把发丝,她与陆游对视一眼之后,陆游说了一句“我走了”, “不!”,她阻止,然后低头,闭眼。闭眼的一刻她已做出了决定,她不能让自己的丈夫为了自己而放弃抱负,因为她了解他,比他的母亲更了解他,她明白如果让他违背自己的理想,那会是怎样一种痛苦。因为她对他的爱与理解,她宁愿选择自己痛苦。她缓缓而前,将手中的发丝交回陆游手中,“游哥,还是唐琬走!还是唐琬走!”她快步转身,怕迟走一步就会不舍,水袖甩出,这一次看似轻盈,却是有千斤之重。陆游一把抓住了飞扬的水袖,凄裂的音乐从幕后响起,他将她缓缓拉近身前,最后她颓然坐倒,靠于陆游怀中,不禁又是一声“游哥”,绝望无助。每次看到这组镜头都会忍不住的难过,幕后那段凄裂的音乐揪住的不止是陆游与唐琬的心,还有所有观众的心。
小红楼那场戏是唐琬这个角色的重头戏。“冷落清吟伴侣,阑珊游赏心情,梧桐月照惊鸿影,露冷夜寒生”。凄楚的伴唱声幽幽咽咽地传来,舞台上是一地清辉,幔帐后的她对月而立,一手抱琴,一腕水袖无力垂地,孤独冷清。却也是陈辉玲的一种静态美。“如坠深渊惊离魂”那段唱动作幅度还是挺大的,这里用的是比较长的水袖了,除了唱词之外,陈辉玲用这两腕惨白的水袖表现了此时的唐琬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