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在灸治肝病过程中注重通利腑气和通调水道。马氏认为,“对于各种慢性病,因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过程中必先通腑气,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的瘀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1]。因此,对于明显大便不通者,先通利大便,灸承山和左大横,以大便通为度。
另外,马氏认为,灸治过程中还应先通调水道,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或者全身浮肿者,应配合灸利水穴。因此,在病人有腹水、小便不利或水肿兼症的情况下,加灸利水穴组如水分、水道和关元、曲骨、三阴交等,以小便通利和水肿消退后再常规灸治各种主病。
另外,马氏认为,灸治过程中还应先通调水道,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或者全身浮肿者,应配合灸利水穴。因此,在病人有腹水、小便不利或水肿兼症的情况下,加灸利水穴组如水分、水道和关元、曲骨、三阴交等,以小便通利和水肿消退后再常规灸治各种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