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波罗的海琥珀—透明度很好的海珀
波罗的海的琥珀很容易在岸边找到。有时甚至被冲到海滨, 成为次生矿床。它们在冰河时代沉积在这个地区的沉积层里, 现在通过海水的冲刷出露在地表。正因为如此, 外国古人还误认为玻拍是在海底生成的。这些琥珀大约形成于4千万年前的渐新世。当时欧洲北部和中部有大片原始森林。在大约3千万年前时, 那些森林没人水下, 遭沉积物掩埋。森林沦人海底后, 琥珀便在其中形成。最著名的产地是俄罗斯、波兰和立陶宛的波罗的海岸边的未固化海绿石沙滩和加里宁格勒附近的萨兰姆半岛。波罗的海沿岸每年能提供世界总产量80%以上的琥珀, 可惜, 其中12万件带动植物化石的琥珀竟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波罗的海附近过去的年代里, 开采琥珀的方法发展很快。除了在海滩拣琥珀外, 从16世纪起就有了找琥珀的“渔夫” 。他们坐小船在平静的海面上用长矛、叉子、夹子和抄网捞取在浅水底部的琥珀。后来用潜水员和浮动挖泥机找琥珀。现在用索斗挖土机挖、挖到的琥珀矿通过管道送到选矿站。
琥珀对波罗的海沿岸有些国家影响特别深远。例如, 寻找琥珀已经成为丹麦人生活的一部分, 也成为丹麦文化的一部分。丹麦人从事琥珀采集加工, 至少已有2000来年的历史。在丹麦日德兰半岛的渔民中, 至少有90%以它为副业。而在上了年纪不再出海的渔民中, 有一部分就变成了琥珀匠。渔民们在清晨常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到海边, 他们用锐利的目光扫视海岸, 看有没有由大风、海流或波浪冲击聚集在近岸处的朽木、残茎或泥炭的漂浮层。因为琥珀的比重与那些垃圾差不多。有时候渔民还会利用海鸥帮助寻找。因为这种鸟的叫声和俯冲的方向会指示包含琥珀的垃圾的位置, 其中的沙蚕正是它们爱吃的东西。丹麦的琥珀店、加工场乐意给游客参观, 而且有专人主动负责对观光客人提供讲解和导游, 生意也在其中成交。往往店堂和加工场合一, 店后就是小工厂。小锯、小手钻、切割机、磨轮一应俱全, 原料琥珀和成品并陈, 生产和销售配套运作。
3、多米尼加琥珀—珍贵的蓝珀的产地
多米尼加不但是西半球琥珀最丰富的储藏地, 而且琥珀质量也十分优良。在这里, 琥珀为原生矿床。它们分布在高地的沙石之中, 藏在崎岖的、人难能及的地区。这里已被开采了50多年。哥伦布第一次探索新世界的航行所停泊的地方, 就在这里。正是他, 把一串磨光的琥珀珠子送给了年轻的卡瑞伯酋长。采掘工整日在艰苦地搜索这些明亮的、嵌在沙石中的珍宝、其大小一般约25毫米到比拳头还大。由于其易碎性, 挖掘时只能小心地使用铁锹和镐, 却不能使用炸药和推土机, 因而增加了劳动的强度和难度, 效率也难于提高, 这就不能不提高售价了。
4、缅甸琥珀—产量稀少的硬琥珀
缅甸琥珀资源主要分布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到德乃地区,缅甸的琥珀矿都属于矿主所有,当地人,只能采用原始的手工挖采,所以,缅甸琥珀充满神奇的色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2000年,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Zherikjin和罗斯在由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的一科学文件中,确定了缅甸琥珀属于白垩纪年龄,格里马尔迪等人于2002年出版了科学论文再次确认缅甸琥珀年龄属于白垩纪,也就是说:缅甸琥珀形成于大约1.36亿年前.缅甸琥珀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琥珀,约为摩氏2.5-3之间,最适合用来雕刻。与波罗的海琥珀相近.形成缅甸琥珀的树种是属于史前时代的特殊品种,不同于波罗的海与多米尼加的品种,而且数量较少。有关研究资料显示:1898年至1940年,位于缅甸北部的Hukawng峡谷,共生产82吨缅甸琥珀原料,平均年产1.95吨,其中能够制成珠宝的只占20%,数量的稀少售价也就不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