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村吧 关注:5贴子:24
  • 1回复贴,共1

河阳古民居,呼吸着的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缙云仙都已经以影视基地闻名省内外,但是缙云还有很多其他的名胜古迹,河阳古民居就是其中一处让人惊叹的历史遗迹。 河阳古民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镇西1.5公里的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古民居,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2000年2月18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距缙云县仙都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16公里。古香古色,原汁原味,千年古村,明清建筑。 河阳村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河阳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设计特色,现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有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门”及“八士门”前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石“稀罕”,古代的大桥、农具、家具、壁画、诗句、匾额、雕刻,还有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河阳窗花剪纸,以及历代农民义军的遗迹,古色古香的民俗活动,构成了江南罕见的千年文化古村。 还有十座古祠堂,五座古庙宇,百栋旧弟共1500余间,乃是明清两代所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弄堂、街道、水系充满古怠。风火山墙、马头墙毅然耸立,砖雕木雕复杂多样,四合院、大天井、砖木结构、屋面双披,自称特色。主要院落,宗祠为前厅后堂,雕龙画栋,名胜古迹密集。 河阳村民94%姓朱,这里山清水秀,民风古朴,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耕读传家,为江南罕见的古村落活化石。 八士门 元代河阳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八士门”。 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宋元两代曾出八位进士,形成“义阳诗派”。相传“八士门”就是为此而建。“八士门”前还有一对无头的石狮子,石狮乃朱元璋所赠,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石狮至今尚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八士门”为河阳村正大门,历史上河阳人一直以为它在中峰山“五龙抢珠”入脉处,风水上极为重要,因此又称它为“八字门”,为了八字好,河阳人娶媳妇、嫁女儿、出殡都要过“八士门”,此风俗沿袭至今。现存的一溪两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 十八间 古民居建筑分布以150米长的古街为中轴线,古街左右各有五条横巷,分布着五个古建筑群,六个朱氏宗祠32间古庙面。宗族庄园式古建筑分布在古街北面,大多是砖木结构,四合院式设计。 规模较大的有廉让之间、耕凿遗风、循规映月等。大多建筑都有十八间房,故叫“十八间”,有二十九间房的就叫“二十九间”。廉让之间意指廉洁谦让的人家,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是河阳“十八间”中建筑最精致、设施最完备的封闭“十八间”。 它有独立的自立的自用水井,整幢建筑分前厅、后堂、伙房、猪舍、毛厕等几部分。外墙白墙上古画、古诗保存十分完整,房内木梁、木柱上方全是精致的木雕,木雕动物栩栩如生,龙飞凤舞,若仔细看,甚至可见菜叶上停有小虫。木雕窗户方格子细如筛洞,手指不入,雕刻之精细之高超,让人惊叹不已。 “十八间”总体分为大院落和附属建筑两部分,其布局按前后顺序依次为:房套、大院、伙舍。 房套:在大院的前厅之前,那是进入大院前的通道,有的甚至是唯一通道,于是便成整个“十八间”首先“露脸”的所在。虽然属于附属建筑,却是房主人最肯花钱的所在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护卫。但它的围墙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围墙,在造型,局部装修上,都特别注意文化品味,上面精心绘有各种图画,并配有诗词。 大院为“十八间”的中心所在,前墙居中开大门,大门与前厅相连。左右两侧开边门,与走廊相通。前墙是“十八间”的真正脸面所在,门额,檐下等处的砖雕不厌其烦,白粉墙,小青瓦,又头墙。构成高低错落古朴清新的基本特色。 大院内部格局为:中轴线上为前厅。后堂,也有的是前前加左右堂。前厅为过厅,后堂中间扩大作半开敞式,居中作中堂布置,四周为卧室。面宽3间,进课一间。加上厅堂两侧共18间,两厢沿庭院各设走廊,成“井”字形贯穿全院。 伙房在后堂之后,为井楼式建构,平面呈缺口形,沿后堂后墙设小天井。三面布置灶间,饲养间,杂间,从设计上完全以实用角度考虑,一切从简。 民俗馆 古色古香的民俗馆内陈列着与朱氏先人朝夕相处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取暖的火笼、纳凉的竹夫人、风车、棕衣,还有古代男人的牛皮长靴、小脚女人的“三寸金莲”牛皮鞋以及各种各样的嫁妆和工艺精湛的民间刺绣、民间剪纸。 缙云河阳,会呼吸的历史!(来源:百度百科)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9-06 09:44回复
    〔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阳古村遭受了无数次人为的洗劫,例如:公元1449年,贼匪陶得二等人三至河阳烧杀抢掠,烧毁房屋、宗谱,致使河阳人丁减少过半;公元1862年,太平军洗劫河阳村,短短一年中,全村就死了三百四十五人;公元1944年,日军窜入河阳村,劫掠捣砸,烧毁住房二十三间。〕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02-16 0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