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吧 关注:36,395贴子:197,725
  • 19回复贴,共1

站式八段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维基百科果然比百度百科要靠谱,整理得很全面,每个动作的发劲都介绍的比较清楚。以下为内容。
八段锦一般是由八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称为一“段”。每种动作都要反复多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如舌抵上颚、意守丹田)。八段锦的动作一般比较舒缓,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锻炼。
在姿势上分为站式和坐式两种,站式要求双脚微分与肩同宽,坐式要求盘膝正坐,具体动作各不相同。站式和坐式都分别由8句话总结动作要领。
站式: ( 据称是清光绪年间整理改编的)
1. 双手托天理三焦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
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
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
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
“泥丸宫”,俗称顶门,即婴儿头骨未合处。
2. 左右开弓似射雕
含胸拔背,马步站立做到“三平”。“三平”,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连成直角,身背又与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难,年老与体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站立即可,不可强求。
站好后,左手虎口张开,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状,右手如拉弓弦,从胸前用暗劲左右拉开。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时目视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状。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旧用暗劲一个伸,一个拉,左手向左再顶八次,然后自然松开、收回,同时全身放松,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换向右方做一遍,也顶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劲顶时,伸直的手臂不能弯曲或来回收缩,始终用的是暗劲,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3. 调理脾胃双臂举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手指自然分开,相向,从腹前开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举;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压。右手托到头一侧时,掌心自然向外翻转,逐渐上举如“托天”状,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时,左手也下压,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压到不能再压时,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两手用暗劲一个向上举,一个向下压,同时两眼用力瞧右脚跟。这样举、压、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连续做八次后,两手松回,上半身也转正,同时全身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再换过左手举,右手压。如此反复左右侧各做八遍。
传统上这两段分开来做。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两段合起来做,效果更好。做这两段动作时,两腿始终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弯曲。腰也不能来回扭动,而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转。
4. 五劳七伤向后瞧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先做左手向上。两手一前一后提起,左手掌心向上至胸前;右手往后,手背贴向背脊凹位(命门穴),由两手提起时开始要一直吸气,左手至胸前反转再向上,尽量伸直掌心向天,指尖向右,腰身同时向右转,不要用腰胯迁就,尽量用头向后180度望,吸气至满,呼气还原原位,循环做八次,再转右手上举身向右左转,再做八次完成。
功用:可以消除疲劳,健脑安神,防治肩颈酸痛。
5. 摇头摆尾去心火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以腰带动上半身,如太极拳之“搂膝拗步”向右转,同时右手向右划,左手向右前方推,右脚、左脚以脚跟为圆心,自然外摆、内扣,两腿自然曲成弓步。左手推到不能再推时,右手自然向下压在体一侧。接着左手再用暗劲向前推八次。再用太极拳之“搂膝拗步”法,左手从体前向左侧划,右手向左前方推,以腰带动上半身亦向左侧转来,注意此时头即上半身应尽量转向左侧,左脚、右脚自然外摆、内扣,这才是真正的“摇头摆尾”。右手推到不能再推时,用暗劲向前再推八次。如此左右反复,各做八次。
有的传授教人做这一节时,摇摇头,摆摆屁股就完了,这不能达到真正“去心火”的目的。收功后,全身松一口气,休息片刻,再进行下一个动作。
6. 背后七颠百病消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缓缓上引,脚跟自然离地,引到不能再引时,用两脚尖支撑全身站立,直到不能支持时,脚跟稍快着地(顿地)(原内容为脚跟缓缓着地,楼主自己作了修订,请各位看官提意见),随即松一口气,如此共做八遍。
(楼主注:记得看过一个介绍武当功夫的节目,其中也讲到了养生功法,有一个功法类似于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合体动作,显示双手托天的动作,并且伴随脚跟离地,踮脚站立,然后呼气脚跟顿地,据介绍是通过这个顿地的动作可以打通经脉,让气血运行更通畅。)
7. 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站立,含胸拔背,上身、大、小腿做到“三平”;两手如卷饼式握拳,并以内劲紧贴腰间,拳心向上;两目怒视前方;用暗劲将右拳慢慢冲出,拳心自然翻转向下。
冲到不能再冲时,手臂已直,依势用暗劲再向前冲八次。然后全身松开站立,自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后,换为左手冲拳。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如卷饼式握拳,也是暗劲,这样拳才能攒得紧。不但“攒拳”要“怒目”,“两手托天”、“左右开弓”、“单手举”、“往后瞧”以及后面要解说的“摇头摆尾”、“起踮”等,也要“怒目”。“怒目”,能提起全身精神,使一身精、气、神贯足,也锻炼了眼睛视力。戏剧大师如梅兰芳他们的眼神,也都是经过了锻炼的。“怒目”二字,不可忽视。
8. 两手攀足固肾腰
全身自然站立,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用暗劲向后、向上、向前、向下连续慢慢划弧,指尖伸向足前;
手臂向下划弧时,上半身带同腰也一齐下划。手伸到不能再伸时,依势用暗劲向足前下压八次,然后全身松开,恢复原站位,同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再做下一遍动作。共做八遍。
这一段运动中,两腿始终是直的,不能打弯;两臂也不能弯曲。有的人身子缺乏运动,比较僵硬,开始“攀”不到足,但锻炼久了循序渐进,也可渐渐“攀”到足。
有的人身子软活,手能很容易地“攀”到足,此时可用两手压足前的地面,或手臂稍曲,以两肘“攀足”,使两腿与腰部有绷紧的感觉,即可达到锻炼的效果。
这一段还有两个要领必须掌握,即“两手攀足”时,头颈必须完全放松,脑袋如垂瓜一般,两手臂也要完全放松。下压“攀足”时,不能上下屈伸,而是用暗劲依次向下压。
有人认为,这样依法运动,不但能“固肾腰”,还能有效预防“脑猝中”,即脑血栓一类的疾病,因为这一套运动可使脑血管保持通畅,对健身强体大有益处。
但老年人做这套运动时,尽可能慢一点,以身体感觉舒畅为度,慢慢达到要求的标准。也可在起床前,两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紧贴头皮,从前到后梳头50次,使血液通畅,再下床做这套运动,则更觉适宜了。


1楼2014-09-05 09:06回复
    这是道家八断锦我记得,有老师教最好了,吧里大部分练的是国体版的,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9-05 12:54
    收起回复
      2025-07-19 15:50:32
      广告
      有视频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05 16:43
      收起回复
        学习了
           Y(^_^)Y来自小米3手机百度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9-05 21:15
        回复
          国体版的气功因素很少了。但坚持练习的话,还是有少许气感的
             Y(^_^)Y来自小米3手机百度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05 21:16
          收起回复
            关键还是要坚持
               Y(^_^)Y来自小米3手机百度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09 08:49
            回复
              调理脾胃双臂举中,身体是直的,明明是向左转腰的,怎么能看到右脚跟呢,求前辈指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10 09:49
              收起回复
                搂膝拗步是怎么做的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11 14:59
                收起回复
                  2025-07-19 15:44:32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11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