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看《清实录》时还有这样的记载:
“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九百九十八
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甲辰朔 日食 (注:皇历十二月初一,公历1776年1月21日)
戊午 月食
谕前据李侍尧参奏秦廷基袒护嵇璇向其游说求情一事
是日丙申年立春 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注:皇历十二月十五,公历1776年2月4日)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九百九十九
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己未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注:皇历十二月十六,公历1776年2月5日)
”
其立春日在皇历十二月十五日,已经标记为丙申年立春,但在第二天(十二月十六日)其年号后的岁名仍然没变更,仍是乙未。这就充分证明干支纪年并不是在立春换岁。
这其实是《清实录》体例如此:对两头立春的年,后一个立春就需标注为下一干支年以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