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到过资中这座城市的人,都能感受到一股别样韵味。这份韵味,因地处“成渝之心”,涵盖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底蕴;又因城市俱新,徜徉于潺潺流水的沱江河两岸;还因古城革新,绵延于被用心保护的传承之间。
然而,地处山地的资中县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丘区大县”的制约因素,如今正借着成渝高铁的东风,乘势并入发展快车道,不断向“经济大县文化名城”靠近。
肩挑成渝
沱江两岸日新月异
向西172公里,直达成都,向东168公里,直抵重庆。这是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的内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在“成渝之心”的辐射下,距离内江城区20多公里,坐落在成渝高速沿线的资中县也同样拥有“肩挑成渝”的区位优势,大气之城的底气也由此而生。
落户资中县的中国建材高新玻璃产业园项目,就是被资中的区位交通吸引而来。中国建材集团的有关负责人曾说,他们看中的就是内江资中的区位、交通优势,最让他们动心的就是这座历史之城的商贸根基和便捷的物资集散能力。
“资中是一座有发展后劲的城市。”不止是中建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名企、央企、国企在资中落户生根,开拓市场。
蜿蜒的沱江河在资中穿城而过,更塑造了这座城市沉稳又宁静的气质。
资中人何容一有空就会去滨江大道亲水平台散步,“吹吹河风,看看沱江夜景,跳哈坝坝舞,舒服得很。”这样的情趣,成了当下很多资中人的幸福小日子。
这只是资中城建变化的一小部分,整个县城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当前,资中正加快县城新区建设,城镇化率达34.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3.7平方公里。正在实施的和鸣大道、凤凰大道等城市骨架道路建设共有19条、22公里,“两环三纵三横”的城市路网体系逐步形成。
县城新区综合体主体工程完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资中古城项目顺利推进,当前着重抓好以状元街、资州水街、磐石古街和重龙山等“三街一山”为重点的1平方公里建设,确保2015年高铁通车前对外开放。
转型升级 迎来高铁发展机遇
随着明年成渝客专通车,资中作为成渝高铁站点之一,将迎来高铁新机遇,许多建设抢抓在成渝高铁通车前完工开放,一个“抢”字体现了当下的资中抢抓机遇,时不我待的精神。
成渝高铁通车后,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将显而易见,半小时内就能实现资中与成都的互通,一小时内能实现资中与重庆互通。借助高铁东风,作为全省50个重点项目的资中古城将成为成渝经济区新兴的旅游区。
闻声而动,资中正厚积薄发,加快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资中既是孔子老师苌弘故里,又有重龙镇文武庙和罗泉镇盐神庙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也是内江市最多的。勤劳淳朴的资中人,向来都十分善待和珍惜这些前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深入挖掘、用心保护、好好传承是他们不断在做的事。
为此,资中力争用4年时间,完成5.6平方公里资中古城核心区的打造,用8年时间全面完成10.8平方公里资中古城建设,打造以“巴风蜀韵、资州盛世”为风格的中国首个巴蜀文化活力体验型古城,将古城保护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城市旅游功能有机结合,科学策划和组织可以相互转化的新兴文化旅游业态。
据了解,资中还是全省两个服务业改革试点县之一。目前,资中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凤凰城等2个城市综合体、江语丽府等6个商业服务体和双河等4个农贸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包装、推介、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一心一带两环四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产粮大县 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作为内江唯一的百万人口大县,一直以来资中以农业著称,是内江唯一一个限制发展区(农产品、特产保护区)。
平安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已经完成,双塘坊新农村综合体启动建设,新村聚居点建设有序推进;全县流转土地 13.5 万亩,累计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267个、50万亩……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资中县不断革新,开创了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10月,按照全市“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要求,银山镇平安寨村率先启动资中县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历经3个月完成确权颁证。
去年11月28日,资中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将农村土地、房屋、农业类知识产权等9类产权纳入交易范围,并实行前两年免收交易服务费的优惠,以此推动产权自由流动。
归根到底,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资中县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年增长率均超过20%,老百姓的收益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民生为上 水库联用资中“解渴”
民生问题,往往考验着一座城市对市民的关怀度,资中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从未忘记关注民生。去年,民生支出近30亿,今年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1—6月,已完成民生投入4.90亿元。
资中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解决40万人安全饮水的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是今年政府为民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最好的事。
资中位于沱江中游,沱江水域成了资中城乡132万人口的主要饮用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沱江流域上游沿岸城市密布、厂矿云集、人口众多,对沱江水质构成严重威胁。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资中人便在探寻解决之道,均因各种原因被搁浅。当下顺利推进的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即通过管道联通龙江水库、两河口水库、铜马桥水库等九大资中境内水库,利用水库蓄水位高差进行科学调度,自流到资中县城区,充分发挥城北水资源在生产、生活、生态、市政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目前,水库联网输水工程基本达到施工条件,城北水系景观工程已部分开工建设,水源保护工程开始启动实施,城乡饮水统筹规划初步形成,一些水厂、自来水管网正在陆续建设之中,2个乡镇集中供水站竣工。
未来,困扰资中多年的城区饮水难题将成功破解。同时,原两河口水库的建设难题、古城水景观难题、城乡饮水统筹难题,城北数十万亩自流灌溉难题等也将一并破解。
夏森林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邓丹 刘铁流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