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华法师:第七个小节,这是五祖弘忍告诉他的门人,一个口诀,有需要加一下注释,因为文字障,所知障,烦恼障等等原因,我们很多时候对佛法不能从文字的表面透过去,所以需要加一下注释。“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像我们眼前的桌椅板凳叫器世间,我讲话大家能听得懂叫有情,我们通过六根六尘有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反应,这是有情。当然有些人由于对佛教的误解和误读,说“和尚不杀生,吃白菜也是杀生,白菜上还有微生物”,我说你是不是要把和尚和尼姑赶尽杀绝,这就钻牛角尖了,大家都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统称为生物,生物里分植物和动物,很多人世间法没有学好把植物动物混淆了,佛教讲的有情特别讲到小到娄蚁大到人类。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不能模糊。
众生和佛是手心和手背,如果没有众生,佛给谁讲经说法,如果没有各位我去给谁讲,我在那里讲人家说你神经病,佛法说把这个叫对法。小之叫对法,再广义的讲,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病。你有什么病,佛给你什么法,很像配中草药给你治这个病。不能执药成病,叫法执。《金刚经》里还有一个最高境界的描述,法无定法,像这些内容都需要我们透过亲近善知识,静下心来对佛法悉心的领会,在内心深处要融会贯通,而不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因地果还生,众生有善根有慧根,我们用大悲水浇灌它的慧根善根就长出菩提树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当中能听闻到佛法透出心光来,说明你在生命当中和佛有一段缘,不过它是忽明忽现,有的人慧根生发非常猛烈,而有的人是非常孱弱的。如果能进入到听佛法,就是有善根有慧根,只能说有强有弱。有了因自然有果,这里大家请注意,有很多修行者在这里心里有犹豫疑惑,每天看经打坐,过去未来讲三世,你知道你活在哪一世吗,不知道,你可能是来播种的,也可能是来收获的,你没有气馁的理由,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但看脚下,莫问前程。其实我们农民伯伯远远比和尚尼姑聪明,他在春天耕耘土地的时候,灌溉、施肥、把种子种下去,没有每天跑到地里看,真正老农民不会每天跑到地里看,不是不管,但不可能每天守着地,除非种瓜的瓜怕人偷。一般情况下你种了这个种子,它必然会长出成果来,而你不需要内心那么纠结,每天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这就是我们修行人,我们对深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种了这个因怕没有结果吗,如果我内心光明、清静的我还怕别人打击我毁谤我?没有必要。因此在这个地方要把心光透过去,既然我们种下成佛的因必然早晚成佛,既然我们在这里看经打坐总有一天明心见性,即便不能明心见性,我生命的品质也比不参悟不信佛的人要高,要有这样的自信心。佛在经书里一再说,佛不要版权不要税,他不要这些东西,他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要把心思放在因地上这样修行不会累了,不会有负担的感觉。我们期望成果,因此我们信佛的过程中变得很沉重,回到本因,如是因如是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佛教为什么用莲花作为自己的LOGO,因为莲花它非常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佛法的全部,大乘佛教来说它出淤泥而不染,不是要剃头穿袈裟,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中展示自己的美丽。如果莲花种在青石板上,这个莲花只能是塑料花,当然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火中金莲,那另当别论了。
总而言之我们修行人的视角,修行人的落脚点应该落在因上而不要放在果上。以念佛法门为例,我们有很多的修行者,让我特别窘困。他们没有放在心念的清净上,他们把自己生命全部希望寄托在他方世界,方法出了问题,念念弥陀念念清净,哪里有自方和他方呢,如果在对立的二分法中讲道理,已经没有道理了,因此这个念佛一定在自心自性上下真功夫,做好工作才是主要的。无情亦无种,无性也无生。两个字可以把他的妙意概括出来“缘起”,佛教自始至终讲缘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缘聚缘散的,由于我们缺乏锐利的智慧,我们像蜘蛛织网一样,织了一张大网,把自己困在当中,认为自己织的网越密越细捕捉的猎物越多,但是大家看到所有的老蜘蛛大蜘蛛都死在自己的网上面。不让自己产生我执和法执,不落在任何一边,因缘法对今天烦恼的众生是一剂良药。
众生和佛是手心和手背,如果没有众生,佛给谁讲经说法,如果没有各位我去给谁讲,我在那里讲人家说你神经病,佛法说把这个叫对法。小之叫对法,再广义的讲,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病。你有什么病,佛给你什么法,很像配中草药给你治这个病。不能执药成病,叫法执。《金刚经》里还有一个最高境界的描述,法无定法,像这些内容都需要我们透过亲近善知识,静下心来对佛法悉心的领会,在内心深处要融会贯通,而不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因地果还生,众生有善根有慧根,我们用大悲水浇灌它的慧根善根就长出菩提树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当中能听闻到佛法透出心光来,说明你在生命当中和佛有一段缘,不过它是忽明忽现,有的人慧根生发非常猛烈,而有的人是非常孱弱的。如果能进入到听佛法,就是有善根有慧根,只能说有强有弱。有了因自然有果,这里大家请注意,有很多修行者在这里心里有犹豫疑惑,每天看经打坐,过去未来讲三世,你知道你活在哪一世吗,不知道,你可能是来播种的,也可能是来收获的,你没有气馁的理由,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但看脚下,莫问前程。其实我们农民伯伯远远比和尚尼姑聪明,他在春天耕耘土地的时候,灌溉、施肥、把种子种下去,没有每天跑到地里看,真正老农民不会每天跑到地里看,不是不管,但不可能每天守着地,除非种瓜的瓜怕人偷。一般情况下你种了这个种子,它必然会长出成果来,而你不需要内心那么纠结,每天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这就是我们修行人,我们对深信因果,如是因如是果,种了这个因怕没有结果吗,如果我内心光明、清静的我还怕别人打击我毁谤我?没有必要。因此在这个地方要把心光透过去,既然我们种下成佛的因必然早晚成佛,既然我们在这里看经打坐总有一天明心见性,即便不能明心见性,我生命的品质也比不参悟不信佛的人要高,要有这样的自信心。佛在经书里一再说,佛不要版权不要税,他不要这些东西,他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要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要把心思放在因地上这样修行不会累了,不会有负担的感觉。我们期望成果,因此我们信佛的过程中变得很沉重,回到本因,如是因如是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佛教为什么用莲花作为自己的LOGO,因为莲花它非常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佛法的全部,大乘佛教来说它出淤泥而不染,不是要剃头穿袈裟,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中展示自己的美丽。如果莲花种在青石板上,这个莲花只能是塑料花,当然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火中金莲,那另当别论了。
总而言之我们修行人的视角,修行人的落脚点应该落在因上而不要放在果上。以念佛法门为例,我们有很多的修行者,让我特别窘困。他们没有放在心念的清净上,他们把自己生命全部希望寄托在他方世界,方法出了问题,念念弥陀念念清净,哪里有自方和他方呢,如果在对立的二分法中讲道理,已经没有道理了,因此这个念佛一定在自心自性上下真功夫,做好工作才是主要的。无情亦无种,无性也无生。两个字可以把他的妙意概括出来“缘起”,佛教自始至终讲缘起。“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缘聚缘散的,由于我们缺乏锐利的智慧,我们像蜘蛛织网一样,织了一张大网,把自己困在当中,认为自己织的网越密越细捕捉的猎物越多,但是大家看到所有的老蜘蛛大蜘蛛都死在自己的网上面。不让自己产生我执和法执,不落在任何一边,因缘法对今天烦恼的众生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