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吧 关注:35,315贴子:17,018
  • 10回复贴,共1

西周的宗庙考略--礼乐制度的零地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太庙是陈列九鼎、制作和弘扬礼乐的圣地。形成于周代并传承于后世的礼乐制度,是奠定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和泱泱大国的核心规范,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珍贵遗产。位于洛河之滨的周太庙,是800年周王朝和千年帝都洛阳的象征,是历代华夏儿女的心灵家园,是中国礼乐制度的零地标。

形成于周代并传承于后世的礼乐制度,是奠定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和泱泱大国的核心规范,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珍贵遗产。位于洛河之滨的周太庙,是800年周王朝和千年帝都洛阳的象征,是历代华夏儿女的心灵家园,是中国礼乐制度的零地标。


IP属地:江苏1楼2014-08-29 16:36回复
    成周城及太庙的规划: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资料1:《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周公““于卜洛邑,营成周,改正朔,立宗庙,序祭祀,易牺牲,制礼作乐,一统天下,合和四海,而致诸侯,皆莫不依绅端冕,以奉祭祀者。其下莫不自悉以奉其上者,莫不自悉以奉其祭祀,此之谓也。尽其天下诸侯之志,而效天下诸侯之功也。”
    资料2:《逸周书·作雒解》
    《逸周书·作雒解》: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北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
    宗庙,即太庙,在西周文献《逸周书·作雒解》中称为“丘兆”。该书说,洛邑“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意思是,洛邑北临郏山(邙山),南向洛河;太庙在南郊,即洛河以北的城南地域,其功能是祭祀上帝、日月星辰和后稷等历代先王。后稷是周的先祖,是建都于洛阳偃师的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之曾孙。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这些宫殿、宗庙的建筑结构均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复格、藻税、设移、旅楹、画旅”等式样,城内还有“内阶、玄阶、堤唐、应门、库台、玄阃”等不同的通道。
    资料3:《尚书·召诰》正义:成王在丰,欲宅洛邑,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欲以为都,故成王居焉。使召公先相宅,相所居而卜之,遂以陈戒。作《召诰》;
    据《尚书·召诰》载,召公从镐京出发,走了14天到达洛邑,度其势“自雒雒延于伊讷,居阳无门,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之涂,我北望过于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雒,无远天室”。是一个便于长治久安的战略要地,旋命庶殷规划城廓、宗庙、朝市的位置。并把勘察规划图和卜兆送周成王批准。


    IP属地:江苏2楼2014-08-29 16:37
    回复
      2025-05-14 20:34:53
      广告
      太庙最重要的礼器是九鼎。《史记·周本纪》说,洛邑“卒营筑,居九鼎焉”。九鼎是传国之宝,是王权的象征。当初,大禹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载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俱有龙纹,又称“九龙神鼎”。夏传于商,商传于周,迁之于洛邑。
        洛邑建成,则举行定鼎大典,这标志着周王朝以洛邑为都城,君临天下。此即《何尊》铭文所记,成王“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义)民”。
        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戊辰这天,成王在洛邑举行定都盛典,会盟诸侯,列九鼎于太庙,周成王率诸侯、群臣入太庙,祭祖先和上天,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即颁行周公所制的周代礼乐。


      IP属地:江苏3楼2014-08-29 16:37
      回复
        孔子问礼于太庙
          《洛诰》载成王对周公说:“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意思是说,把营建洛邑之功记录下来,举行祭天庆功大礼后,将记功简册送太庙收藏。太庙收藏着所有王室典籍及国之重宝,包括九鼎、先王之典法、载全国民数和山川形势之版图、群臣百官之功书等。此类档案均上呈太庙保存,作为统治者处理政事、稽查官员、统治臣民的重要凭据。
          管理太庙的机构称“天府”,又称守藏室,《周礼·天府》说:“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天府是由31名官员组成的重要政府机关,其长官为守藏史,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曾担任这一重要职务。老子的《道德经》,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汉字,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是传统文化的圣经。
          公元前518年春天,向往周文化的鲁国学者孔子到达洛邑太庙,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孔子参拜了周太庙,见到那里的“金人”。《孔子家语》称他曾“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孔子感叹道: “吾今乃知周公之圣与周所以王也。”
          孔子离洛返鲁后,创办了私学,收徒讲学。孔子去世后,儒家学派在孔门弟子的传播下迅速发展,其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IP属地:江苏4楼2014-08-29 16:37
        回复
          诸侯问鼎于洛滨
            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他们纷怀不臣之心,问鼎洛邑。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讨伐位于今嵩县的陆浑国,陈兵于洛水南岸。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九鼎在周,其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从容对道:“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闻此,知灭周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整师而归。
            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驾崩,子延立,是为周赧王。他刚继位,秦军就越过函谷关,大破魏军于焦城(今三门峡境内),大败韩军于岸门(今许昌西北),大破楚军于丹阳(今西峡县西),转而北进,兵临洛邑,向周赧王索要九鼎,由于齐国出兵干预而未果。
            不久,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从宜阳入洛阳太庙,在举鼎之时,力尽失手,鼎坠于地,将胫骨压断,流血而亡。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焚周太庙,并夺去九鼎宝器。


          IP属地:江苏5楼2014-08-29 16:38
          回复
            西周的文化中心---成周洛邑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就在成周洛邑,成周无疑就是西周的文化中心;
            周武灭商之后,就打算在“有夏之居”的河洛地区营建新都,《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周公“践天子之位”在成周制礼作乐,完成国建典章制度,洛邑无疑成为了西周的文化中心;
            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也就是说,只有天子才有资格制定礼乐,和出兵打仗;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
            其中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
            《礼记·明堂位》:“六年,(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


            IP属地:江苏9楼2014-08-31 19:12
            回复
              那么,西周的明堂在哪里?
              《礼记·明堂位》:“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
              《尚书大传》所说,“于卜洛邑,营成周,改正朔,立宗庙,序祭祀,易牺牲,制礼作乐,一统天下,合和四海,而致诸侯,皆莫不依绅端冕,以奉祭祀者。其下莫不自悉以奉其上者,莫不自悉以奉其祭祀,此之谓也。尽其天下诸侯之志,而效天下诸侯之功也。
              《逸周书·作雒解》: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北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
              宗庙,即太庙,在西周文献《逸周书·作雒解》中称为“丘兆”。该书说,洛邑“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意思是,洛邑北临郏山(邙山),南向洛河;太庙在南郊,即洛河以北的城南地域,其功能是祭祀上帝、日月星辰和后稷等历代先王。后稷是周的先祖,是建都于洛阳偃师的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之曾孙。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这些宫殿、宗庙的建筑结构均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复格、藻税、设移、旅楹、画旅”等式样,城内还有“内阶、玄阶、堤唐、应门、库台、玄阃”等不同的通道。
              ---------------------------------------------------------------
              可见明堂在成周城;


              IP属地:江苏10楼2014-08-31 19:31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12楼2014-09-04 16:46
                收起回复
                  2025-05-14 20:28:53
                  广告
                  《晋侯稣钟》铭文载:“唯王卅又三年,王亲遹省东国、南国。正月既生霸戊午,王步自宗周,二月既望癸卯,王入各成周。二月既死霸壬寅……王亲令晋侯率乃师左洀濅北洀□伐夙尸。晋侯稣折首百又廿,执讯廿又三夫。王至于{勹熏}城,王亲远省师,……晋侯率氒亚旅小子戜人先陷入,折首百,执讯十又一夫。……王唯反归在成周,公族整师宫。六月初吉戊寅,旦,王各大室即位,王呼膳夫曰召晋侯稣入门立中廷,王亲赐……丁亥,旦,王{鱼阝}于邑伐宫。庚寅,旦,王各大室,司工扬父入佑晋侯稣……”
                  周历王移居成周洛邑,其目的就是将要对东国南国进行大规模征伐。自戊午离开宗周,到癸卯到达成周,其间都是有周的势力范围,大可不必采取行军的速度。46天之中,也并非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大规模的东征南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四方诸侯国调集兵力,集结军队于成周。因为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不一,故不可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到达,只需按时到达即可。


                  IP属地:江苏13楼2014-09-05 16: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