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野望”
钟菡
最近读葛兆光老师的《想象异域》,发现一件颇能古今类比的事情:朝鲜在明亡后衣冠仍遵循明制,据朝鲜的《燕行日记》记载,一个朝鲜使节遇到一个清朝的汉族读书人,谈到衣服的问题,汉族读书人唏嘘“爱贵邦衣冠,我这尊时王之制”。这让我不禁想到,如今在网络上,不少人推广“汉服”时,拿出来的例证也是:韩国和日本在传统节日时仍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为何我们反而不穿“汉服”?这实在也有点“爱贵邦衣冠,我这尊时王之制”的唏嘘。
讲“汉服”,而不说“古装”,其实重点不在于传统,而在于民族。曾经在APEC会议上引领风潮的“唐装”,虽然传统,却并不为“汉服”爱好者认可,因为它的形制更像清代,是满族的装束。但汉族的服装是一直在变化的,所谓“一代有一代之衣冠”。如今,“汉服”的形制也并未统一,“汉服控”们出游,往往各朝各代的人走一起,甚至有人“汉衣唐裳”玩起混搭。我的老师胡中行先生曾作诗讽之:“不识汉唐和宋明,青衫紫绶杂冠缨。如何了得蒲团上,着个龙袍唱道情。”
“道情”是一种极通俗的民间曲艺。正如好多“汉服控”抱怨,当他们身穿“汉服”自豪地走在街头时,得到的并非艳羡和赞美,而是被行人议论为“拍古装片的”或者“玩Cosplay的”,让他们痛心衣冠不存、礼仪已失。这又好像《想象异域》里面谈及的,当清代立国已久,不少人已淡化了朝代更迭的记忆,甚至连明代的衣冠式样都忘记了,看到以穿明制服装为荣的朝鲜使节,竟嘲笑为“场戏”,因为当时只有戏台上才穿这种服装。
钟菡
最近读葛兆光老师的《想象异域》,发现一件颇能古今类比的事情:朝鲜在明亡后衣冠仍遵循明制,据朝鲜的《燕行日记》记载,一个朝鲜使节遇到一个清朝的汉族读书人,谈到衣服的问题,汉族读书人唏嘘“爱贵邦衣冠,我这尊时王之制”。这让我不禁想到,如今在网络上,不少人推广“汉服”时,拿出来的例证也是:韩国和日本在传统节日时仍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为何我们反而不穿“汉服”?这实在也有点“爱贵邦衣冠,我这尊时王之制”的唏嘘。
讲“汉服”,而不说“古装”,其实重点不在于传统,而在于民族。曾经在APEC会议上引领风潮的“唐装”,虽然传统,却并不为“汉服”爱好者认可,因为它的形制更像清代,是满族的装束。但汉族的服装是一直在变化的,所谓“一代有一代之衣冠”。如今,“汉服”的形制也并未统一,“汉服控”们出游,往往各朝各代的人走一起,甚至有人“汉衣唐裳”玩起混搭。我的老师胡中行先生曾作诗讽之:“不识汉唐和宋明,青衫紫绶杂冠缨。如何了得蒲团上,着个龙袍唱道情。”
“道情”是一种极通俗的民间曲艺。正如好多“汉服控”抱怨,当他们身穿“汉服”自豪地走在街头时,得到的并非艳羡和赞美,而是被行人议论为“拍古装片的”或者“玩Cosplay的”,让他们痛心衣冠不存、礼仪已失。这又好像《想象异域》里面谈及的,当清代立国已久,不少人已淡化了朝代更迭的记忆,甚至连明代的衣冠式样都忘记了,看到以穿明制服装为荣的朝鲜使节,竟嘲笑为“场戏”,因为当时只有戏台上才穿这种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