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和友人讲一个故事。老夫妻临死,妻子问丈夫“每次吃鱼你都给我鱼头,我虽然觉得你爱吃鱼身,但也不至于每次都独占呀?”,老头说“啊,我最爱吃鱼头,舍不得吃,才每次都忍着自己的欲望夹给你……”我不喜欢这样的人生,很多人默默的以为自己在为对方付出,但是实际上,可能只是双方彼此的误解。我们给予的,我们以为是对方所需要的,但往往那是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喜欢阅读,就去加:yiqikanshu
一直喜欢那种可以坦然明媚的表达自己的所需求和自己的所拒绝的人。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才能轻松的拒绝自己不要的东西。
很多人,包括我,从小就生活在人情枷锁和情感勒索之中。“你如果不这样做,你爸爸会伤心的……”“我们长辈就是为了你,才会这样委屈自己……”——有的人,长成了我这样的人,不接受被需要,也不接受被牺牲,常常一针见血的拒绝别人;也有的人,长成了另外一种人,他们永远牺牲,永远被需要,永远接受别人的情感勒索,然后再拿它去勒索那些爱自己的人。
有些人喜欢刺激自己的爱人,觉得看到对方愤怒痛苦但是不能离开,这才能证明真爱。用痛苦来证明爱的人比比皆是,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好像不足够的苦痛和牺牲,就无法证明深爱。
有些人说,我愿意这样不求回报的爱。越发觉得,但凡说愿意付出不求回报的爱的人,都是自己很缺乏被爱的体验,这种人,不适合去和那些永远接受别人付出的人在一起。反而,他们适合和自己一样的,愿意付出的人在一起,就像《麦琪的礼物》,否则,不求回报的付出,容易让人变成爱的讨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