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矛盾体,开始不喜欢看散杂文,执着于小说,那个时候,看言情,不看武侠,因为我那时觉得,用文字表达感情比看电视来的更直击我的内心,武侠,需要动作来表现,看文字就觉得冗长,不如电视来的刺激。现在,有了电脑,手机,电子书风靡,我却偏爱起印刷的书籍,它不方便携带,不适合在零碎的时间看,是,需要你花一整片时间,慢慢地看,我很少读东野圭吾的书读两遍,因为太残酷,有一种知道结局,不愿看事件如此发展,特别想进去告诉人物,不可以这样做,从而改变历史……现在,开始看散杂文,原来以为就是作者无聊,矫情写感慨,现在看,觉得,都是小故事,然后,发现,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小故事组成。我们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情有限,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会经历,所以,看书,变得尤为重要…开始喜欢看自传类的,自己写自己的那一种。有时候,我会很奇怪,为什么有的作家会出很多书,哪里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后来才知道,他们用艺术加工,写的虚构又来源于现实,现在又在流行“非虚构”的题材,我开始不喜欢别人说故事,就像我没有看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也是畅销书,我没有买,但我看了几页,不是我喜欢的,自己转述别人,终究无法还原当时他人的心境,所以我去看了游记,大都是看到美景,人文,发表自己的感慨,我看到小鹏的《背包十年》,因为名字很好,我觉得一个人,花十年去做一件事,本身就足以让人敬佩,买他的书,也算一种对他的鼓励,来自于一个陌生人对他事业的支持。对于刘同,我很推崇他的书,我是双鱼座,生日2月25日,我是看完书,才去查了下刘同,他生日是2月27日,我第一次看他是《五十米深蓝》,那时,在学校门口的店里,有他的书,我那时没有多少钱,只是每天去书店看几页,慢慢地看完了,当时觉得写的真好,后来不知道哪个人买了那本书,还好我看完了,再后来,书店老板说这种书卖的少,没有了,再进也卖不掉,然后就没有后来了……之后再遇见,就是看到电视里介绍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写的真好,后来我让我妈上网买,我妈说学习重要,后来一直拖,然后就不了了之,这一次假期去旧货书店看到《谁的青春不迷茫》,我果断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然后又买了,有些东西不期而遇,快乐欣喜难以表达,我不后悔现在才看到,我很庆幸我没有迟多久,美好的事情总会来的,事情不美好,那是因为还没有到最后,你想要的,时光都会给你(我现在很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