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的雨吧 关注:105贴子:41,598
  • 6回复贴,共1

『不一样的雨』children's chorus天使之音1^2^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非常非常喜欢


1楼2008-02-18 19:05回复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维也纳少年合唱团德文原文为Wiener Sängerknaben,Wiener是「维也纳的」的意思,Sänger是「歌唱的」的意思,而Knaben是「男孩」的意思,因而简写为WSK 
    维也纳少年合唱团(Wiener Sängerknaben)是由一群身穿蓝色水手服的男孩所组成的,这项特殊的打扮也成为了他们的标记。他们以优雅而又轻盈无比的童声女高音与童声女中音,演唱 著各式各样的圣歌、圆舞曲、艺术歌曲、民歌与弥撒。


    3楼2008-02-18 19:12
    回复
      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成立于西元1498年,著名的音乐家海顿也曾经是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一员

      打从该团创立以来,他们的演出范围原本都仅仅限制在维也纳的教堂中,演唱的曲目也只有宗教歌曲,许许多多的爱乐者都无福亲耳听到。但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开始在祖国所在地欧洲,甚至远至美国等地方演唱,想当然 尔的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他们如何的受观众喜爱,可以藉由一些比较杰出的独唱歌手,居然一跃而成为电视明星中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唱团转型而成为了算是「 非营利性的半个国家机构」,举团迁移至奥嘉顿宫殿(建造于16世纪),从此开始了一连串堪称专业的训练,和声以及音乐演唱的技巧有著显著的进步。由于世界各地的演出邀约不断,维也纳少年合唱团便把 百位团员分成了4大团 :莫札特、布鲁克纳、舒伯特以及海顿,以应付忙碌的生活,并在世界各订轮流演出,使足迹得以遍布世界各国。


      4楼2008-02-18 19:13
      回复
        清新脱俗的少女之音——旧金山少女合唱团 

          旧金山少女合唱团成立于1978年,现已有26年的历史。旧金山少女合唱团招收7岁到18岁的女孩,是当地音乐教育与表演的中心。旧金山少女合唱团受到国际好评,吸引了300多名来自48个海湾城市160多所学校的女孩儿们加入,加利福尼亚艺术委员会将其誉为“培养少女之音的国家典范”。 

          每年,旧金山少女合唱团都会在国内外举行音乐会。此外,他们也与一些乐团、艺术家合作演出,包括旧金山交响乐团、旧金山歌剧院以及旧金山当代音乐表演家。2003年夏,Chorissima赴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演出。今年秋天,合唱团与太平洋交响乐团在西海岸合作,首演乔治·埃达姆斯的为纪念2001年9月11日大事件而作的《精神大迁移》。 

          旧金山少女合唱团的唱片数量与日俱增。去年冬天,出版了第五张唱片《圣诞节》。之前发行的唱片还包括世界民歌集《十字路口》等。 

          《Music From the Venetian Ospedali》是两个世纪之前专为威尼斯孤儿院所有女子合唱团所编写的歌曲集,此次再度被挖掘了出来,由旧金山少女合唱团录制并出版。纽约时报将评论此唱片“清新脱俗”,旧金山少女合唱团“才华横溢,演唱技艺高超”。 

          在一些旧金山交响乐唱片中经常能听到合唱团的声音,包括艾夫斯《一次美国旅行》、荣获格莱美奖的马勒《第三交响曲》和《亡儿之歌》,斯特拉文斯基《女神》和《布兰诗歌》。此外,旧金山少女合唱团还与洛杉矶当代音乐演奏家录制CD,演出湾区作曲家安德鲁·英布里的作品。 

          作为美国最优秀的女子歌唱音乐学校,该合唱学校设置了正规的四个级别的音乐教育计划。学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和表演经验来建立尽可能高的音乐水准,向学生们灌输不管是在音乐领域还是遇到其它任何困难时成功的价值所在。 

          为了庆祝建团25周年,合唱团更新了其制度以发展年轻女性的合唱作品,演出著名美国女作曲家利比·莱森(Libby Larsen),艾丽斯·帕克(Alice Parker)和琳达·图塔斯·霍恩(Linda Tutas Haugen)的曲目。最新的曲目还包括美国作曲家科特·艾瑞克松(Kurt Erickson)、杰克·海格(Jake Heggie)、丽莎·比尔拉瓦(Lisa Bielawa)、艾霖·阿迈尔(Elinor Armer)、科克·曼斯穆 (Kirke Mechem)、 詹姆斯·迈瑞迪斯(James Meredith)、海勃·比尔拉瓦(Herbert Bielawa)、 美籍华人Chen Yi的作品。澳大利亚作曲家史蒂芬·力克(Stephen Leek)和委内瑞拉作曲家阿里阿贝多·葛劳(Alberto Grau)也为旧金山少女合唱团广泛的表演作品做出了贡献。


        7楼2008-02-18 19:28
        回复
          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由Nicoias Porte建立于1986年,在法国里昂享誉盛名超过二十载。2003年,该团被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的导演发掘,在影片中担当堪称此部电影灵魂的合唱音乐演唱。电影全球公映后,片中真纯质朴、自然天成的天籁和声蜚声国际,合唱团也因此为全球过千万观众所钟情,更一度被外界认为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媲美。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会上,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将在温暖纯净、悠扬动人的乐声中,用洋溢着圣洁、童真气氛的唱诗班合唱演绎他们在电影中曾感动过全球观众的《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曲 “Vois Sur Ton Chemin眺望你的路途”,及 "In Memoriam回忆” 等多段《放牛班的春天》主题乐曲,以及卡通歌曲、歌剧曲目、著名圣乐等。

           当天使面孔的孩子们穿着深色背心加中裤,内衬天蓝色短袖衫,脚上是白色短袜与黑色的小皮鞋……歌声起时灯光转暗,烛影摇曳中天籁之声轻轻飘浮在剧院上空,如梦,如幻。


          8楼2008-02-18 19:35
          回复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是国内第一支全部由少数民族孩子组成的合唱团,2007年1月6日成立。演唱曲目来自五个不同民族的古老童谣及团内艺术家

            的创作。团内一共37名孩子,最大的不过13岁,最小的仅仅5岁,他们是合唱团艺术指导布仁巴雅尔夫妇从300个孩子中挑选出来的。在短短的

            几个月内,不但掌握了童声分声部合唱的技巧,还掌握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发声方式。他们的歌声发自内心。

            除了搜集、整合各个民族的童谣,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艺术家们也进行了一系列创作工作:【五彩的敖包】通过蒙古族颂歌的古老结构

            形式,赞颂有“天下第一敖包”之称的“白音浩绍”敖包,加上鄂温克族独具一格的衬词,描绘了当代年轻鄂温克人的风采;【百鸟会】以达

            斡尔族民歌为基础,融入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民族的衬词,描述在呼伦贝尔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汇聚在森林草原的各种鸟类交谈和

            欢唱的自然景观。

            经过三个多月短暂而卓有成效的集训,合唱团的“五彩传说”演唱先在呼和浩特演出、后到北京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强烈反响。来自

            国内外的不同国籍、层面、年龄的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世界各国的政要、港澳台同胞、机关干部、七八十岁的老人、孩子、甚至曾在草原

            插队的老知青。在北京的演出现场,观众聆听着孩子们用母语演唱的深情而又满怀童真的歌声时,完全融入在其中。在约两个小时的表演时间

            里,用60余次热烈的掌声和欢笑、不断合着歌曲旋律击掌欢呼给以赞叹。人们发出了共同的心声:歌声“沁入人心”,是近年来少有的真、

            纯、美的演出。


            10楼2008-02-18 19:50
            回复
              14楼2008-02-19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