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大森店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通过采取使用扶贫资金入股村养羊合作社,实现了股权到户、效益到户的精准扶贫目标。采取整合荒山土地流转,实现了绒山羊规模饲养效益。
创新的产业扶贫模式,首先是以扶贫资金为“杠杆”,“撬动”帮扶单位、村民投资扶贫项目的积极性。市扶贫办根据大森店村山多地少、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村民致富作用好的特点,就引进经济效益好、养殖风险低、出栏率高的绒山羊养殖项目,同驻村帮扶单位河北煤炭地质局进行多次座谈,联合帮扶单位,确定在大森店村打造青龙绒山羊种羊繁育基地。建立完善的“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运作管理模式,羔羊成活率逐步上升,三年可繁殖10000只纯种绒山羊,实现全村人均增收1500元。
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实现产业化扶贫新突破,鼓励村民将个人闲置山场、土地入股合作社。目前,大森店村已实现了1000亩山场、30亩土地的流转入股,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100%。全村形成了以绒山羊养殖为核心,兼顾黄冠梨种植、食用菌培育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化发展脱贫格局。
产业化扶贫多点推进,积极扶持推进青龙安子岭乡白蟒山村种猪养殖基地、青龙镇苏杖子食用菌繁育基地、隔河头镇城山沟村苹果种植基地、卢龙县潘庄镇西菜村设施农业大棚基地建设,目前,五个产业化扶贫实验基地也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创新的产业扶贫模式,首先是以扶贫资金为“杠杆”,“撬动”帮扶单位、村民投资扶贫项目的积极性。市扶贫办根据大森店村山多地少、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村民致富作用好的特点,就引进经济效益好、养殖风险低、出栏率高的绒山羊养殖项目,同驻村帮扶单位河北煤炭地质局进行多次座谈,联合帮扶单位,确定在大森店村打造青龙绒山羊种羊繁育基地。建立完善的“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运作管理模式,羔羊成活率逐步上升,三年可繁殖10000只纯种绒山羊,实现全村人均增收1500元。
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实现产业化扶贫新突破,鼓励村民将个人闲置山场、土地入股合作社。目前,大森店村已实现了1000亩山场、30亩土地的流转入股,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100%。全村形成了以绒山羊养殖为核心,兼顾黄冠梨种植、食用菌培育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化发展脱贫格局。
产业化扶贫多点推进,积极扶持推进青龙安子岭乡白蟒山村种猪养殖基地、青龙镇苏杖子食用菌繁育基地、隔河头镇城山沟村苹果种植基地、卢龙县潘庄镇西菜村设施农业大棚基地建设,目前,五个产业化扶贫实验基地也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