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简单来说,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与分散的小农经济只负责种植和生产环节不同,农业产业化要求以市场为主导,产品为重点,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载体,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包括考察市场、规模种植、统一采购、对接龙头企业等方面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辅相成,是推动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在政策方面,推动农业产业化一直是财政支农的重点,近日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57.8亿元,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其中,安排补助项目资金51.6亿元,按照扶优扶特扶强、竞争立项、择优选项的原则,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等。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无疑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种植基地是资金重点扶持的对象。因为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更能产生效益,并且有利于新技术和新农机的推广,最重要的是生产基地不但释放了农业生产力,而且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主要集中在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两个方面。同时,此次财政资金支持扩大龙头企业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接机制,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接农民与龙头企业的中间人,发展农业产业化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农民增收上,在探索农民财产性收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农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央财政安排贷款贴息资金6.2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龙头企业的融资成本。贷款贴息是财政优惠政策常用的手段,而且贴息力度越来越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生力军,随着规模的壮大和数量的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有利于资源进一步共享,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来自财政政策的扶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机构资金下沉,可以预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将会大展拳脚,进而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