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药师吧 关注:28贴子:120
  • 1回复贴,共1

2014年湖南执业药师考试之处方概述-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第一节 处方概述
1、处方的意义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中医处方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立法和用药要求,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凭证,具有法律意义。
2、处方的格式
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
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及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医疗机构的处方,按规定格式统一印制。不同的处方使用不同的颜色纸印刷。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不同类别的处方。
3、处方的常用术语
由于医疗需要,医师为了表达用药意图和要求,在中药饮片处方中常应用不同的术语,对药品的产地、炮制、质量、调剂和煎煮等特殊要求加以注明。
(一)与药名有关的术语
1.炮制类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中药,可获得不同的作用和疗效。医师根据医疗需要,提出不同的炮制要求。如酒蒸大黄,能缓和其泻下作用;蜜炙麻黄,能缓和其辛散之性,增强其止咳平喘功效;炒山药,能增强其健脾止泻作用。
2.修治类修治是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洁净药材,保证其符合医疗需要。如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梢蛇去头去鳞片等。
3.产地类中药讲究地道药材,医师在药名前常标明产地。如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江枳壳等。
4.品质类药材的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疗效,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材的质量优劣。医师处方对药品质量提出了要求。如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等。
5.采时、新陈类药材的质量与采收季节密切相关,有的以新鲜者为佳,有的以陈久者为佳。医师处方对此也有不同要求。如绵茵陈(质嫩)、陈香橼、陈佛手、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桑叶等。
6.颜色、气味类药材的颜色和气味也与质量密切相关。如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等。
(二)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
根据治疗的需要和饮片的性质,医师在汤剂处方时会对某味药物的煎煮方式或用法提出简明要求,也称为旁注。用简明的词语指示药剂人员在调剂时要采取特定的处理方法。
旁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煎法、服法等。常见旁注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打碎、冲服、煎汤代水等。
调剂人员必须按医师注明的要求,认真执行医嘱。有的处方虽未有注明,但如需处理的,仍应按炮制规范的规定执行。
4、处方的分析要点
中药方剂是中医处方用药的原则和辨证用药的体现。对中医处方进行分析,可看出该方是以何首经典成方为主并加减变化而成,以及该方的主要功效和适应证。有的中医处方带有脉案,则更能清楚地从脉案中的主证、诊断、立法中,看出方剂的组成、加减变化、功能主治等,这为准确配方,防止误配或错配药物奠定了基础。如六味地黄汤,功能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方中山茱萸滋补肝肾,若处方医师笔误为吴茱萸,调剂人员在调配时将山茱萸误配成吴茱萸,就背离了组方原则,达不到治疗目的。若调剂人员在调配时,凭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及时地发现医师处方中的笔误,予以纠正,就为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了保证。
有的医师在处方配伍时,不一定依据经典成方加减组方,而是按自己的经验随意组配;有的医师使用细辛、乌头等峻烈有毒的常用中药时,常常超过法定用量。对于这些独特的处方,必须谨慎对待,以防发生差错。
有些中药的处方用名只有一字之差,调剂人员若缺乏中药调剂理论知识,或一时疏忽,未辨清医师处方字迹,就会发生错配、误配药品的事故。
所以中药调剂人员只有掌握每味常用中药的正名、别名及用药禁忌等,方能发现处方中药味重复、超剂量,或药物配伍禁忌等错误。如发现处方中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之类的用药禁忌,要及时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
交流Q群:181750299


1楼2014-08-27 16:01回复
    我是来学习的


    2楼2014-08-30 14: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