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郎
电影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收录于 编辑推荐 · 17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演技这东西,本质上是一种工作能力,可通过后天学习和锻炼获得,比如表演系毕业生。但要到好的地步,又不仅仅是工作能力那么简单。
有人天赋好一点,更努力一点,表演的自由度更大。有人差一点,懒一点,只能在所有的电影里,只提供三四种表情,任导演采摘。
虽然他们提供的高兴和痛苦,并没有太大的肉眼可见的差异,但一个牛逼的导演,是可以通过前后场景、人物关系,去帮助观众,通过这种演员的这种级别的表演,去建立故事性的。
所以,事实就是,上过专业学校的演员,都有演技。现在复杂一点,一张帅脸,也是一种演技,虽然这种演技天然的成分太多。
好了,回到我们说的那种大家心照不宣的演技上来。
演员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有自己的体味和气质。所以,有的演员穷其一生,都在追索那种“一直在找的角色”。其实就是和自己很像的那种人。但这是命,有人第一部电影,就遇到了,比如林青霞,对,就是《窗外》。有人好久才找到,比如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他在从业13后年,去世的9年前,找到了《卡波特》。当然,更多的人,一生都没找到。
凯西·阿弗莱克在行业里混了28年,遇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就像他哥大本遇到了《消失的爱人》一样。他们自身的气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本脸部的木和身材上的笨,给人一种暗示,他是干得出来那种***事儿的人,比如在发布会上,人们让他站在失踪的老婆照片前拍照,“笑一下”,他就,真的,笑了一下。然后差点被全国人民拍死。
凯西一张稚嫩的脸,在别的电影里是硬伤,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就成了优势。是那种结婚,有孩子后,还没什么责任感还自负的二货样子。干得出,三更半夜去买酒,失火连累了孩子这类事儿。
对演技的评判也多元,现在很多都觉得演技好的,其实是暴力演出,跃出了电影基本层面,是对电影整体的伤害。
所以,好的演技首先是服务于电影本身,有的时候需要收着演,比如刘德华在《桃姐》里,出道这么久,刘德华第一次不化妆,就是在这部电影里。有的需要嚣张一点,比如张译在《追凶者也》里。
有的人可以演出任何一个完全迥异的人,比如梅里尔·斯特里普,此处就不举例了。有人自身特点太突出,演谁都像是在演自己,比如姜文大爷,此处也不举例了。
一个演员真正好的演技,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创作,在演员身上的折射。比如《梅兰芳》里的十三燕。无论是陈凯歌还是王学圻,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应该怎么样,就是知道,不应该是普通的样子。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变化,找到的一刹那,你也会体验到那种创作的快感。
当然有时候是撞到的,比如《加勒比海盗》,从导演到剧务,都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约翰尼·德普,“你这么演,会毁了这部电影的”。只有制片人布鲁克海默看了说,“就这么演”。其实,作为制片人,你拿这么大个明星能怎么样,除非想一拍两散。但稍后,全世界人民爱死了这个翘着兰花指的海盗了。
那么终极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弄出一个好表演呢?这和现场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也可以叫创作气氛。表演前,挨骂了没有。吃饱了没有。崴脚了没有。剧本如何。剧组气氛怎样,甚至天气好不好都有关系,但更深层的是,演员这个人性格怎样,人品如何,爱不爱思考,注不注意细节,与人合作态度等等。所以,脾气再火爆的导演,也尽量不去骂演员。我说的是杜琪峰。
再后来呢,电影是剪出来的。剪辑的手,对你表演的节奏、故事性的把握,是另一场生杀予夺。
我们首先要看这个表演是不是符合大局,是不是贴合影片整体气质。其实是需要符合角色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可能是职业、地域、性别等任何一个层面,同时是否也提供了剂量准确的私人性,即独属于他这个人的理解、动作、语气等。这些是否帮助到影片,讲述故事。
好表演是公共性与私人性的私生子。
再往后,还要看是不是符合社会大众文化的心理期待。比如约翰尼·德普的海盗,放在四十年前,不得被人骂死!但现在,观众默认了海盗可以是娘娘腔的。
好了,好的表演,就是你自己喜欢的表演。喜欢演员的帅脸和喜欢角色的沧桑,都是喜欢。是喜欢就没有等级差别。这种喜欢和认定,随着你的年龄、阅历、情感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都是你。
发布于 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