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农村北吧 关注:646贴子:3,846

青岛人的优越感,源自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晚上,下班回家的公共汽车上,两个中年大姐指着车外,一群刚刚军训结束的大学生们说道:“都来青岛了,青岛就是个好地方,都是些农村人”。我对她俩的话很是鄙夷,她们身上出来的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让我讨厌。
我感到厌恶,并非我不是个青岛人,恰恰相反,我是个青岛“土猪”,从小是在这个城市长大的。对于青岛,我终始都怀有一丝家的温暖在心里,无论我身在何处。然后,时间久了,我经常会感到身边的人,他们身上的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这种感觉让我讨厌,乃至厌恶。一般的人都会认为,青岛这个地方风景秀丽、气候怡人、夏季凉爽、冬日温和,是一个特别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至于青岛人自己,如果让他们说自己的家乡有何特色?肯定会得到这样一句话,“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碧海蓝天很好理解,而红瓦绿树则是指的沿海一带的德式建筑群。青岛人谈起这些来,总会不自觉得表露出一丝自豪的神情,然而这些令青岛人值得去自豪的建筑群,却并非青岛人自己独有的历史,它记录的更多是屈辱,一段被殖民的屈辱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25 12:41回复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开始了青岛的殖民历史。德国人占领胶东半岛后,拟建立一深水良港,后选中青岛,于是在这里开衙建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港口设计,直到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此时的青岛已初具规模。日本人来了之后,在原有德国人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力度。由于“五四”运动的缘故,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结束了近25年的外国殖民统治。现在的青岛,除了沿海一带大量的德式历史建筑外,如果再往里走一点,会看到很多简单的日式风格的建筑,现在青岛的黄台路还保留着大量的日式建筑。作为殖民者侵略的符合,德、日式建筑群被现在的青岛人所以崇仰和自豪,无疑是一种巨大讽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8-25 12:41
    回复
       青岛人作为山东人的一部分,继承了山东人的血液里那种豪爽、耿直的秉性,这些受欢迎的性格为青岛人赢得不少好口碑,然而很多青岛人会产生一种奇怪的自我意识,也就是前面说的优越感,会很瞧不起农村人和外地人。见到说普通话的人,会下意识地说句“外地人”,如果碰到操一口土语的山东老乡,就会很不屑地说声“老巴子”。“老巴子”的意思,就是没有文化、土里土气、浑车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农民兄弟。前几年,有个叫沙洲的青岛小子,写了首歌,名字就叫《老巴子》,其中有很多侮辱农村人的词句,后来因为遭到很多外地人的公开抵制,这首歌才没能从网络上漫延开来,但这个沙洲却从来没有在正式场合道过歉,而且这首歌现在还能从搜索引擎上搜到,听过之后的青岛人还是会窃笑一番。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25 12:43
      回复
        青岛人的这种优越感很莫名其妙,这是一开始我就给下的结论。这种感觉不知道从何而来,如果说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历史造成的,那是错误的。青岛建市才不过110年,远的不说,单说比起青岛旁边的即墨,就不可同日而语。即墨故城位于现在的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墨即为齐国第二大城,战国时期,即墨被称为“三齐名区”,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如此浩瀚的历史,青岛对于它而言,如同白驹过隙。然而青岛人一提起即墨,都会很不屑地说句“农村”,很瞧不起即墨人的,其实不光是即墨,青岛周边的这几个城市,包括城阳、莱西、平度、胶州、胶南、黄岛这些地方,都为青岛人所瞧不起,无论他们发展得多么优秀。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8-25 12:43
        回复
          如果问一个外地人,青岛有什么著名的特色?肯定会说是,青岛啤酒。其实不光是外地人,随便问个老外,也会是这个答案。诚然,青岛啤酒是一张青岛走向世界的名片,但除了这张名片之外,特色饮食方面我们几乎是个空白。走在青岛饭馆酒店扎堆的地方,满眼能看到是全是外来户,川菜、粤菜、东北菜、西餐,作为四大菜系的鲁菜却难觅其踪。每年青岛都会办啤酒节,可是展会上除了啤酒,便是烤肉,全无其他了。可能会说还有海鲜,可是在中国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海鲜还是我们独有的特色饮食吗?能看到的,也是满场上光着膀子的青岛小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25 12:43
          回复
            其实青岛真正的特产就是青岛小哥,什么是青岛小哥?我原来下过一个定义:一定要光膀子,衣服必须搭在肩上,穿大裤衩,还有一双无论走到哪里都穿在脚上的拖鞋,口头禅永远都是“哈啤酒,吃嘎啦”(注:“哈”是喝的意思,“嘎啦”是蛤蜊。可能是更多地会说“哈啤酒,吃烤肉”)。有很多青岛人常常叽笑济南人老土,可是在济南最热的时候,却很少能看到有人赤裸上身,在这点上,青岛人也是认同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8-25 12:44
            收起回复
              青岛号称是“文化的沙漠”,来青岛的文人都是过客,从来没有在这里从一而终的,这种文化的情绪不仅漫延了整个青岛,而且跨越了时间一直延续到现在。青岛人从来没有那些雅兴,去听听音乐会,看看话剧,如果有,还得是赠票,让自己去掏腰包,还不如去买上二斤猪头肉解馋。在青岛人的眼里,猪头肉鲜美远远要胜过歌剧的魅力。任何有跟文化沾边的事,在青岛永远也火不起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25 12:44
              回复
                罗列了这么多不是“罪状”的恶俗,青岛人的优越感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青岛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国家的强势出口,因为青岛是最早的国家14个计划单列市,而且外贸公司居多,所以青岛的发展比山东其他城市要好一些、快一些,但发展的好与快,并不能说明脾气也该大、捭了,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本身就是一种拒绝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悖于现代社会城市发展的理念。青岛这个城市比不上南方城市的经济水平,也没有北京、西安这些地方的历史积淀,作为青岛人那种不自觉的优越感,是不是也该摒弃掉了,这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那些外地人和农村人,他们应该得我们应有尊重和支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25 12:45
                回复
                  青岛是我的家乡,我不愿看到家里人有那种讨厌的语气和神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整个世界,自欺欺人的优越感只会让人固步自封,勇于接纳别人才会得到更多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25 12:45
                  回复
                    一句话总结下:青岛人的优越感,来自于其“一叶障目”的狭隘和目光短浅。试看三十年后,青岛土著会怎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25 12:47
                    回复
                      楼主分析的太深刻了!!!作为一个外地人深有感受。青岛人的优越感确实是莫名其妙,其以殖民文化为自己根的文化自觉也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只是像楼主这样的清醒之士还是太少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但爱并不是狭隘的排外,并不是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看看人家周边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看看中西部那些后崛起的城市,更不用和南方比了,青岛应该看到自己的差距。我这样说并不是想要贬低青岛,恰恰是想要更好的建设青岛。一个城市就好比一个人,谦虚谨慎,不断努力才能处于先进的位置上,如果整天自我陶醉,盲目骄傲那结局就太可悲了。这一后果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印证。青岛人也该醒醒了!
                      盲目而莫名其妙的排外不仅伤害了外地人的感情,更显示了青岛人狭隘的胸襟。李群书记上任不多时就严厉的批评了青岛这种自说自话的自满情绪,希望像楼主这样的明智之士能越来越多,希望青岛人的胸怀能够真正海纳百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25 12:48
                      回复
                        1.在09年的时候和公司同事去济南出差,一金杯车里面都是青岛当地人,有青岛小哥,也有青岛妞和青岛大姐,晚上刚进市区的时候,小哥就开始很鄙夷的说了:CAO,济南什么BIANG的城市,这么荒凉(我们在济南东郊刚下高速,那会济青南线刚通车不久),渐渐地进入市区,那小哥又开始说了:嗷吆,济南还有全聚德啊,真不容易!。。。等等等等,类似这些。亲们,谁都知道,济南是我们山东省的省会城市。
                        2.青岛当地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多数只认青岛当地的学校,在他们眼里,青大和海大的学生是最好的,其他的本科学校也挺好,外地学校的学生根本没有市场,甚至有的外地一本毕业的学生都赶不上滨海学院或者是青岛技术学校的一些所谓的专科生的竞争力。一般的企业用专科生足矣,本科生去不了相应水平的单位,研究生更无市场可言,博士生或许可以找到可以发挥自己能力和聪明才智的平台。
                        3.青岛是一个港口和旅游城市,消费水平很高,与北上广不分上下,工资水平很低,相当于北上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二差不多,甚至不到,所以很多青岛人实际上都在花老本。其实有时候想想,青岛去了港口这个经济支柱,会是什么样子的?
                        4.关于楼主说的“拍脑袋工程”,十分贴切形象,出门看看哪条街不是天天挖天天填,然后再挖,然后再填?城市发展和规划没有长远性,没有连续性,更没有科学性。
                        5.青岛确实是个好城市,气候不错,先天人文性格不错。
                        我说这些可能会招来一些人的谩骂,本人在此声明,你们骂人本人也看不见也听不见,并且也不接受,不管谁骂的什么话都统统会应验到骂人者身上,请想张嘴骂人的人慎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25 12:50
                        收起回复
                          [无语]都是青岛市的不管即墨也好市区也好都是青岛,兄弟家里让人家笑话。青岛古时候还是即墨管辖呢。即墨市外地人多,济宁、河南、东北、四川大约外地人常住即墨有接近60多万人,即墨个人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多了又不是高素质的人所以出的事就多。即墨人80年代出去青岛还老被骗呢。再说青岛人现在素质高大多是,烟台、潍坊等地以前有本事的人来青岛素质自然比较高,这根人的文化教育有关。我在青岛也经常看到市区的人坐公交车好多不让座的,在济南上学时济南大学生多,上车好多人为别人让座。青岛老地方也不过就是台东八大关周围而已。所以不要攻击任何人即墨人很多素质低的自己是即墨人的改正就好,我还被即墨王村人给骗了400元大洋呢。青岛人也不要看不起即墨人,即墨还是有很多好人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25 12:54
                          回复
                            首先说明,本人是个在青岛的外地人,通过自己多年的拼搏努力,事业算是小有成就吧,开着BMW x5,住的东海路沿线别墅,我由衷的感谢青岛这个地方。但是,都听好了,我讨厌青岛人。原因简单罗列以下几点,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
                            1、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在生意场上碰到这样的青岛人太多太多了,背地里小算盘天天算计你。当面说的豪情万丈似的,真遇到事,一个个像是缩头乌龟似的。)
                            2、就两字:爱装。(经常是兜比脸还干净,但是总是充当场面人,充当大款。还有就是看看沿海一线的样子和四方,沧口一带的样子,就明白了,什么样的政府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民,一个“装”字概括全部。)
                            3、把“彪”当荣耀。(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晚上看看那些大排档上的人,青岛人称之为“小哥”。在别的大城市啊,这些人一般会出现在脏乱差的流动人口集散地。或者棚户区。)
                            4、井底之外,目光短浅。
                            5、贫富差距大。主要体现在政府机关和一些事业单位人员与老百姓收入之间的差别。看看一些大饭店或高档会所,基本上是公款消费,或者外地人在消费。自己掏腰包去消费的,没有几个是青岛本地人。
                            6、非常认同上面某网友一点。任何高层次文化类的产业,青岛几乎没有。
                            暂时先说这么多,欢迎鲜花和板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25 12:55
                            回复
                              早也想说这个青岛人的优越感了。
                              首先实事求是说青岛的经济发展水平,青岛人总觉得自己青岛市发达城市,其实挺可笑的,我觉得青岛在国内经济最多就是三线城市吧,不过是因为靠海气候好环境好加了些分数。我去过的城市并不多,但是真的出去才有感触,不讲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武汉重庆这些二线(我自己的感觉排名),就连大连哈尔滨甚至好多人可能都没概念的宜昌我都觉得比青岛整体要好。我喜欢从一个城市的公交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是否真的宜居。青岛路边那些临时站票本地人都觉得不便利况且游客?人你们看不起的内陆城市(其实人家是大城市)武汉都是电子站牌,非常方便!
                              说句不客气的话,青岛就是个镶着金边的抹布,市南沿海一线是很不错,但是除了那里,看看老城区,李沧四方我不熟悉,就市北那些老房子,我们“莱西农村人”都不惜住。
                              对,说到这个农村人,我都觉得可笑,市区人多少年一直觉得我们周边市是农村,你要是真有钱开玛莎拉蒂这么看不起我们也就算了,自己住个几十平的老房子,我认识的某人是莱西某高官女儿(不方便细说)嫁到青岛某普通家庭,婆婆动辄说“你们农村人不是挺能吃的么”。当然婆婆可能并无恶意,但是这也反映了青岛本地人的狭隘。虽然我在青岛上班青岛住户口在青岛买了青岛房,但是我从来坦荡荡说自己是莱西人。
                              可笑的地域观来源于可悲的无知,以前自己也以为青岛全国数得着内陆都是穷地方,真的走出去才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种美叫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8-25 1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