戬沉吧 关注:2,942贴子:41,394

回复:【转载】致各位写手(无授权侵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这里就全部结束,就像原楼主结尾所说的那样,我同样能与大家共同努力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59楼2014-08-25 02:31
回复
    一篇小说,大概是一些人物,他们的对话、动作、行为,会造成高低起伏的情节,加上场景辅助,最后有个合理的结局。当然,全篇所寓含的思想意识,就是作者企图表现的主题塑造鲜活的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像舞台上的演员,主导著情节的进行。任何小说,都在表现人物的言行风格,或人与人间感情、利益的纠葛;没有人物,哪有小说?然而,小说人物的选择或塑造,一定要有特殊性,普通的人是不适合当主角的,就像戏剧中的角色,很少是安分守己的寻常百姓:不是大奸大恶的坏蛋,就是大慈大悲的善士;不是努力奋斗的残障者,就是游手好闲的富家子…… 人物刻划,最忌说明或形容:「他是天下的善士,经常帮忙别人。」、「她长得像仙女般美丽」,这样的句子很抽象、无趣。
    必须具体化,把「帮忙别人」的过程、「美丽」都具体描写出来。 编造曲折精彩的情节:情节是小说的内容,也是人物演出的「戏」,一般认识不清的人,会误认「情节」就是「故事」;其实,它们是有点区别的。故事是平面的、单一的,靠叙述即可完成;情节除了故事外,可能需要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对话,以及事件和事件的背景(场景),共同构成,所以它显得立体又复杂。小说是纸上的戏剧,如果一出戏演的是平凡夫妻的平凡事,谁会去观赏?所以小说裏的爱情都很畸型、变态;很激情、夸张;很不像人间找得到的。由此可见:小说的题材要特殊的,情节要精彩、曲折、悬疑;结局最好出人意外,才能紧紧扣住读者的心。 我们周遭每天都有许多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如果很特殊,我们即可拿来当一篇小说的骨干,把过去相关的经验(记忆裏的事件)相连结,然后加上想像再「绘声绘影」一番,说不定就能「编造」出动人心弦的小说。
    叙事观点要统一:所谓叙事观点也叫做「视点」,是指一篇小说中,作者是以「谁」的角度去叙述的,作者自己?小说中的主角?或配角?一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通常只采用一种叙事观点。因为叙事观点不能错乱,是小说写作上要特别注意的技巧,所以把它的种类简介於下: 第一人称观点(我):小说情节的推展,是透过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的;由「我」的眼睛来看全篇小说的世界,由「我」的语言来描述整个情节。这个「我」可能是小说中的主角,也可能是次要的配角。这个观点是主观的、也是有限制的;必须「我」看到的情景才能写,「我」也不能真正了解其他人物内心的想法。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4-10-30 19:43
    回复
      「我」是主角,主角是小说的关键人物,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多与他有关,他又可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观点写的小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适合用来写短篇小说。
      「我」是配角,这个叙述者,通常是作者安排的替身,透过他来揭开主要人物的行为动作,以这样的观点写小说,比较有新鲜神秘的色彩。 第三人称观点(他):这个叙述者通常是作者自己,他是冷静的旁观者,却像无所不知的神一样,他知道小说中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知道每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外貌特徵、内心想法。以这样的观点写小说很痛快,但它比较适合中、长篇采用。 关於对话、场景、主题…… 小说中的人物难免会对话,对话必须遵守「什麼样的人讲什麼样的话」的原则,毕竟屠夫和教授讲话的语词是不一样的。
      从对话中,可了解说话人的修养、水准和当时的心理状况。「浑蛋!做错事还狡辩!你给我跪著!」这是一个愤怒的父亲正在教训他的儿子;「哎哟—,我说王董呀,怎麼那麼久没来了。可真让人家想死你了。」这大概是个欢场女子正在向顾客撒娇。创作者必须揣摩小说人物,写出符合他身分的话,切忌写的都是自身的想法。 场景是什麼呢?就是如同演戏舞台上的布景,场景描写有助於气氛的感染;也能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送葬的行列,以满天乌云或大雨滂沱为场景,会让人觉得更哀凄;所以,有了场景描写,小说才会产生立体感,才不致只有「故事」而已。 任何文章都在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小说并不是仅供消遣而已。【红楼梦】不只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作者至少也藉著贾府的兴衰起落表达「物极必反」的宇宙哲理吧!有一阵子,体罚与否,各方争论不休,我写了一篇小说【荒谬的儿戏】,藉文中的人物情节,表达我对体罚的看法,这就是主题。我也写过一篇【结局】的小说,表达赌的结局是家破人亡的凄惨,以提醒世人远离赌场,这也是主题。有了主题,小说才会有它的价值,也才不致沦为文字游戏而已。 小说写作的要诀,如同上面所说的;小说不难写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4-10-30 19:46
      回复
        但是,小说若要写得好,对於人性、人心要深入了解,对人的表情、动作要仔细观察,对於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当小说家的先决条件是:对什麼事、什麼人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时时去探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4-10-30 19:48
        回复
           第一忌讳: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   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4-10-30 19:49
          回复
            第一,灵感和热情
            相信大家都有那么个时候,脑袋一热,一个好主意浮现在脑海中,于是立刻找笔找纸找电脑,开始自己的第一章。
            如果你这么做了,伙计,那你第一步就错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纲这个东西吧,很多人都认为大纲没啥,没他照样能写,最后呢,字一多,情节崩了,乱了,作者自己也傻了。大纲有多重要?它就好比方便面里的面,支撑血肉的骨头,电脑的主机。
            所以说,当你开始写的时候,不要啪嗒啪嗒就在开始打第一章,有一次我热情爆发,一天写了七章,三万字左右,然后呢,第二天起来脑袋空空,对这本书也没什么感觉了,只能弃了。
            大纲的作用有很多,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保住作者对这文的热情,保住这文的灵魂,当有一天也许你写了几十万字,再也写不下去的时候,回去看一下你的大纲,你也许就会再一次写下去。
            记住,谁都不是超人,不写大纲写那么多,到最后你肯定晕,最初的设定,人物和矛盾关系,假如你写了十万字再提起来,谁能记得那么清楚?特别是多线头剧情,挖坑多的,那就头疼了,到最后一个剧情忘了和主线剧情连起来,坑也忘了填,让用心的读者很头疼啊。
            大纲的重要性就到此为止,下面教大家怎么写大纲
            首先要有剧情大纲,剧情大纲要有多详细呢?大多数人使用分卷大纲,一卷一个大剧情一个大纲,一卷大约十万字左右。以玄幻小说为例,一般来说就是主角出来,有点小成,准备换战场了为止。
            那么如何构思分卷大纲呢?
            大多数人都是套人物,不去刻意想剧情,先想人物,先想世界观。这个主角出生在哪里?周围有哪些势力?主角的特征和特点都有什么?然后才去想剧情,这种方法普遍比先想剧情再想人物好多了。
            当然短篇小说很多是先考虑剧情的,因为在短篇中没有那么多空间给你发挥这个角色,只能让剧情先把人物带起来。(请大家自己推敲一下,短篇不是我在行的地方。)
            开始可以先想一个亮点,举一个前辈在起点发帖发的例子,阵法修仙,在丹田里画阵,从而增强能力。这就是一个亮点。
            然后就要想背景了,还是那个例子,前辈说他想要写秦始皇派徐福出海,三百童男童女的事,然后编辑跟他说历史上存在的朝代做背景不好写。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剧情经不起推敲,所以这里要警告一些写宫斗啊、历史啊这类小说的作者们,如果不是研究深了最后不要写,没专家来看也还好,专家来了那就看出漏洞了,就出硬伤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4-10-30 19:51
            回复
              编辑跟他说不如写军队的,他说我是修仙文怎么弄军队?编辑说那就要你自己想了。
              于是前辈就想到了仙魔大战,于是大背景就出来了。
              随后就要写主角的出生背景了,出生在哪里?父母分别是谁?对主角有什么影响?
              这些都要自己想出来,可以跟风,可以逆风(说实话新人还是建议跟风,创意是好,但是没水平发挥那别人也只觉得这是个奇葩文而已,所谓奇葩和神作只有一步之遥啊。)
              所以说,小说大纲的构思,就这么三要素:亮点,人物,背景。有了这三个要素你要构思下去还是很简单的!
              这三个要素就是大纲----骨架的三个支点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4-10-30 19:52
              回复
                正文 资料2第一忌讳无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特顿山脉是夕阳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第二大忌讳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请牢记罗吉的格言将它打在纸条上贴到计算机或打字机前“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第三点忌讳是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这是者最容易犯的错误。第四点忌讳是不要概括要具体。关于写作忌讳概括化没有人比俄国伟大作家契河夫说得更好。他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人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绦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4-10-30 20:04
                回复
                  使用收尾语来创造意象。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你从来就不喜欢我地妈妈!”劳拉大声嚷道。她“砰”地一声把水壶放下。“你从来就不喜欢我地妈妈!”劳拉猛地扔下水壶。第二句更增加了紧张程度。让故事情节更快地向前推进。减掉了多余地词语。暗示而不是告诉读者劳拉正在大声叫嚷。这就是我所提及地原则地最佳时刻。我正是通过这些原则来衡量我所有地作品地。紧张地时刻所用地词要少而精。我是从我地英语老 师那到这一点地。在我写第二本书时。有几个情节我总无法写下去。但是我找不出原因。我就把手稿给这位老师。请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当她告诉我这个规则之后。我就把它应用到我地小说中。结果。一切都变得一目了然。
                  在情节紧张地时候。要采用短小精悍地句子。句子中要采用短词。少用结束语。要写得突如其来。当你做到这些地时候。紧张气氛就可以油然而生了。与此相比。在气氛比较沉闷地情节中。到处笼罩着寂静和安宁。此时就要使用较长地句子。较长地词语。较长地段落。以及更多地结束语。这样做就会自然缓和紧张气氛。当你在构思小说时。就要确立写实地态度。只在通过观察、思考你才能准确地描绘出一幅幅场景。使人物具有可信性。他们以固有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行着他们地日常工作。好了。正如我前面说地。味觉是最难写进小说中地。但是五种中有了四种也不算坏。
                  应用这五种感觉。利用句子结构来创造或缓慢或紧张地气氛。这样你写出来地小说读者就不能丢下了。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可信。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4-10-30 20:09
                  回复
                    抓住兴奋点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菲立兹̶惠特尼在作家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如果这些时刻是在经历了被拒绝和失望之后那么将更加令人喜悦。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时刻第一次听到编辑对我鼓励的话语第一次见到自己字被印刷出来或者第一本自己的小说握在手中时的狂喜。我坚信对任何一位小说家而言真正的“兴奋之巅”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它还会不断地涌现因为我会了如何去激发它。我是指当一部新的小说在构想时脑海中所出现的第一缕闪光时的奇妙时刻。在一个新故事(或小说)的最初构思中不断闪现时作者会有一种眩目的感觉我们通常会觉得这将是自己所写的最好的作品。这种奇妙的感受可能常在片刻间出现我会带着此种感受度过几天或几个星期。这些思想中的闪光聚集着如此多的奇异光 彩好像由于某种魔力而不断地闪烁着。
                    于是我把它们写下来。我总是很高兴地写出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但是偶尔才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如我梦想中的完美我太心急了当我发现自己仅仅是给故事开了个头必须把它们进行下去的时候我便失去了兴趣。魔力消失了于是我又不断地放弃那些故事。
                    我羡慕那种能够沿着最初的构想并把它发展成小说的作家。但是我却无法一蹴而就所以我必须在动笔之前明确写作的方向。我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保护那些最初的闪光点并使之继续闪亮或者再现。我发现自己在写到30页左右时如果仍能保持初始的兴奋状态我的兴趣就会被高度调动起来直到完成作品。
                    最初的兴奋能持续多久是因书而异的。我先花些时间在笔记本上设计人物搜集情节中的零碎片段明确我的写作方向或者草草记下脑海中曾涌现过的东西直到我必须动笔的那一刻到来。那一刻总是在我还没完全设计好时就来临了我从不拒绝那股推动力至少我可以先为我的故事开个头。为了奖赏自己我通常会先写上几页这对写作的连续性是有益的它能随时帮我回到人物和情节的构想中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4-10-30 20:11
                    回复
                      当我再次翻阅已完成的部分愉悦的感觉便又涌起我真想有位读者能与我一起分享这些优美字。我并不期待一下子得到很多但我的确希望得到赞许和肯定尽管我知道自己是这些作品的最糟糕的评判者因为我深陷于创作之中根本看不到它的缺点通常我所选择的读者都是深诸这套规则的他会在给我鼓励的同时又温柔地来点建议让我不至于飘飘然。而我迟早都会再读一遍第一章看看经过了思考后是否能改得更好些。对于写作的人而言过早地请人提出批评意见是危险的它会使最初的兴奋被轻易地浇灭。较为保险的做法是等写完后再请别人来阅读和评判。现在我不再奢望极度的兴奋点能始终延续我知道它还会再现令我兴奋激励我继续往前走。要知道几百页的故事仅靠一次兴奋浪潮的冲击是不够的。在写作过程中一些绝妙的新想法会 使我峰回路转写出意想不到的转折之笔把我再度引向兴奋之巅。小说家应该是情绪化的人倘若我们的写作成为没有的自觉运动写出的小说也一定会平淡无奇。静等灵感的突然迸发也是不明智的。写不下去时我常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可能会采取什么意想不到的行动?什么样的情节才是既合乎逻辑又出人意料的?我在脑海中过着电影任灵感的火花不断地撞击。让我们分析一下小说写作中常遇到的三种兴奋状况。第一种是最为重要的即作者对将要描写的故事的亢奋的感觉;第二种是小说中的人物在发挥某种特殊作用时的体验。如果你能发现那些促使人物兴奋的动力你就达到了兴奋的另一个层次。第三种兴奋是有关读者的。如果你和人物的兴致都很高那么读者也将从你的故事中得到满足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4-10-30 20:13
                      回复
                        作者的目的在于让读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但如何令作者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之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小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对所写内容产生厌倦和没有了长远计划是主要的症结。为了保持对写作的新鲜感我给自己订了条规矩即不要过多地回头看自己已完成的部分。当我每天开始写作时我只读最后的几页它给我一种赶紧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尽管我是多么想了解已经完成的部分看一看它究竟怎样但我绝不允许自己往前翻看超过5页以上的部分哪怕是仅仅一小会儿。那一时刻还是到来了当我开始确信我写出的不过是一堆乱八糟的东西时我便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于是我干脆从头读起一直读到我写作卡死的地方。然而它们却比我料想的要好得多哈我又精神抖擞继续往下写。我发现经过这遍浏览后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我自己的办法是读书我和小说进行交流。我读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或得到新思路而是发现某种情绪。我的注意力在书页之间漫步当某些东西忽然触动我的情弦时我就可以继续写了因为我已经能把那种情绪传递给我的人物了。我把干巴巴的爱情场景重写了一遍这一回效果很好。我还发现了一个可以对付兴趣丧失的办法给你的脑袋补充新给养。
                        “焦虑感”是值得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我并不推崇这个带有负面效应的方法它仅是一种方式而已。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把兴奋传递给读者并使它不断增强以保持思想的最初闪光。对小说家而言能始终抓住那极具魔力的兴奋感就是最大的奖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4-10-30 20:14
                        回复
                          小说创作中的悬置紧张法微型小说之所以能以区区篇幅吸引读者诀窍之一便是在描述中巧妙地运用“悬置紧张法”。“悬置紧张法”又称悬念、“卖关子”、“设扣子”、“系包袱”等它是小说的一种既常见又十分重要的技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运用“悬置紧张法”的——他在自己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序言中说“我援引小说家所常用的诡计从小说的中间或结尾抽出几个卖弄玄虚的场面来将它们放在开头的地方并且给装上一层迷雾。”在《怎么办》中一开头就写罗普霍夫伪装自杀这样处理就引起了悬念然后再倒叙他过去与薇拉、吉尔沙诺夫的关系解释他假自杀的原因。其实“悬置紧张”不仅可以用在开头也可用在中间甚至可用在结尾。如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结尾的镜头是常亮出人意外地开枪打死特务组长救出刘啸尘和阿纪随后跟着溃逃的国民军队走了——常亮究竟是什么人影片直到结尾都没有交代。这种在结尾产生的“悬念”必将引起观众的种种推测和联想。“悬置紧张法”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作品中某些人物心里有“数”而读者却完全“蒙在鼓里”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猜测情节的进展。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心里早已预知天有大雾可在三日之内“借”到十万支箭而读者却完全不知焦急地担忧着诸葛亮的命运。一是读者对情节的大部分已了解而作品中的某些人物却“蒙在鼓里”让读者睁大了眼睛看这些人物将如何动作。如《十五贯》中读者已知是娄阿鼠偷了钱而作品中的人物除娄阿鼠外一概不知于是读者关切地期待着这件冤案将如何处置?篇幅较长的小说在运用“悬置紧张法”时可以在大“包袱”中系小“包袱”在大“扣子”中结小“扣子”一环扣一环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把矛盾冲突推向总高潮。而微型小说篇幅特短它往往只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描述到结尾时忽然抖开“包袱”使读者大吃一惊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运用“悬置紧张法”一要注意其真实性既要“悬”又不能“玄”即不 能故作玄虚破坏作品的艺术真实;二要注意紧紧围绕着主题来“悬置紧张”如果在枝节上“悬置紧张”那只会削弱作品的主题思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4-10-30 20:15
                          回复
                            十一忌呢称“身为一个作者要尽力站在中立的立场去看去写所以章中请不要出现不写出角色全名而为了省事叫她小xxx阿xxx的情况出现章必须给人中立冷酷的感觉。而呢称是为了亲友之间的亲近感而代替名字的称呼从来没有见过那笔高超的人用这些妮称代替角色的名字。你是作者与自己的角色拉亲切感干什幺?”
                            十二忌上下关系混乱“有很多的作品主角都是尽力与身边的角色拉关系”比如主角命令身边的大哥去某事时是这样说的“某某哥去帮我把什什什幺给打下来吧。”而不是“某某某听令将xxx给我打下来。”公私无法公明上下关系混乱你看全世界哪一个军队会战斗时、工作场合这用这种语气。这只能表现作者社会经验不足。
                            另外一点很多的作品中作者站在主角一方站得太明显了将严肃战争写得家斗别扭有如儿戏。“啊!我来迟一步。那个谁谁竟然把他们全杀光了留下一点来给我嘛!”“你这好小子竟然将敌人全打败了那我打什幺?也不留下一点给我。”这哪像军人应说的话!兵~国之大事生死之地。怎能任由这些主角的亲友想怎样怎様;军法哪去了。弄得战场有如过家家一样儿戏。——评写作之得失评写作之得失第一对一名作者来说很多新手都喜欢用我来写书或者是说第一人称本人不明白为什幺他们会这种想法。像异人傲世录、商业三国之类的最后都渐渐地转为用他第三人称了。因为这种写作手法缺点多多在网上游历过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用‘我’绝写不出好书特别对新手而言。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4-10-30 20:18
                            回复
                              因此使得很多的读者对‘我’来写书的作者都不带有好印象看完第一页就不看了除非是入vi什幺的期望他在之后会改善才忍着看下去。所以写书最好不要用我来写金庸没用过这种写作手法黄易在大剑师中用过一次就不再用了而各作者竟然自问能够比这二位宗师更加厉害实在佩服。
                              第二女人我不知道这些作者有多少的恋爱经验或者是中国现今的市场上男女比例太过离谱使得书中的主角都失去了一个男人应有的风骨与自尊任由女人任打任骂似乎只要有个女朋友就足够了就算那女生犯了任何的错误我也见不到主角生气或怎幺样的这也太圣人了吧。这种主角一多啊!那这种主角都失去了自己的性格。特别是一些写君王的书君王是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权威必须做到冷酷无情有的时候必须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做到极度冷血但很多作者硬要写成完美爱情故事。去!无论是现实或者是小说世界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因为读者自己本身都不相信完美的存在这样写不是明着告诉读者这只是我的妄想吗?还有本人是个男人网上读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如果作者们想写情情爱爱的东西可以考虑去写爱情小说。本人不认为爱情的因素不应出现在男性读物中不过我看到很多的人都将小说中的爱情成份比例调得高得离谱明明是君王类的小说硬要与情爱拉上关系铁血类的非要弄得像过家家似乎比起国家而言女人更重要。哈!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时候必须在女人与国家之间作出选择但很多的作者硬是写成完美结局好嘛!只爱美人而不爱江山这句话够经典了吧是这些读者们讽刺的写照硬要写成完美是不可能的。还有在很多书中主角都过于心软至少我还见不到有打杀女人的事发生不管那个女人多幺混帐与嚣张。唉!武则天的天下了。
                              第三对自己不善长的东西可以选择轻轻跳过点到即止淡淡地将它带过去不要硬去详细描写。如果真的非写不可那幺可以去查资料但是爱情是没有资料可查的所以劝各位没有爱情经验或者是只从漫画与小说中理解爱情的各位不要硬去写那只会使得大米粘上苍蝇。
                              第四什幺应详写什幺应简陋如果架空的话那幺主要是要描写所建立的帝国之强大。俗点说就是一国之yy而不主角之yy。军事与架空之间的分别我看就只有史实与不史实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4-10-30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