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横渠祠
张横渠祠又称张子祠,于元代元贞元年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始建。元朝统一中国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他的关中封地推行汉法,“崇文尊儒”取得了成功。元成宗铁穆真继承了这一治国方针,继位后即诏、为大儒营建特祠供祭祀观瞻。元贞元年(1295)年,张子祠奉诏兴建初名张子特祠。张子祠从始建到最后一次重修(光绪九年1883年)历时580多年,前后共修葺14次。横渠书院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因书院也建在祠内,称“后祠前书院”式。书院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最后一次重修,共修葺9次,历时460年。现就张横渠祠和张横渠书院,以及张横渠墓从元代直至清代所经历的修葺情况略述以下。
元
张横渠祠又称张子祠,于元代元贞元年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始建。元朝统一中国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他的关中封地推行汉法,“崇文尊儒”取得了成功。元成宗铁穆真继承了这一治国方针,继位后即诏、为大儒营建特祠供祭祀观瞻。元贞元年(1295)年,张子祠奉诏兴建初名张子特祠。张子祠从始建到最后一次重修(光绪九年1883年)历时580多年,前后共修葺14次。横渠书院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因书院也建在祠内,称“后祠前书院”式。书院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最后一次重修,共修葺9次,历时460年。现就张横渠祠和张横渠书院,以及张横渠墓从元代直至清代所经历的修葺情况略述以下。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