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流月吧 关注:1,259贴子:16,759

回复:【流年月】中医理论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医学
“科学论医学体系”(实验设计):经由设立假说、实验设计,并利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呈现结果,或借由科学仪器侦测所产生的医学,是近现代医学的主流,例如西医。
其中前面两者被归类为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而后者则属于现代医学的主流。
思维方式
中医诊断疾病是依望闻问切的结果来辨病及辨证,但也有只辨病不辨证(例如急症或有专病专方时),或只辨证不辨病(例如遇到不知名的疾病、疑难杂症、或调理体质等)的情况。与西医在诊断上注重“病”的方式不同的是,中医常会强调“辩证”。
以感冒为例,西医师会分辨究竟是病毒性或是细菌性的感染,会鉴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是合并肺炎;但这些诊断对中医师而言,却不是最重要的。以中医的观点,需要分辨的是,这是属于风寒或风热;若属风寒则又辨属于太阳病、阳明病或少阳病;属风热则辨别病邪在卫气营血的哪个阶段等。
有些中医学家认为,中医学的价值之一在于方剂,药方是医者的经验结晶。中医学本身发展的过程即是实验的医学,尤其是经过无数的医家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的临床人体实验反覆使用,证实实际有效而被记载流传下来的经方、时方等。直接面对疾病,掌握主证,选择对证的方剂进行加减,不拘泥于理论,以治疗疾病,这是中医精髓辨证论治的本来面目。
现代中医也有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尤其在中国大陆,利用现代医学检测方法辅助诊断,中医师可兼用中药与西药病患治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8-19 12:22
回复
    独特的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气功、布气等非药物疗法,
    还有以药膳为代表的日常食品疗法。
    ,或针刺、艾灸(前二者统称针灸)、推拿等。故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是以身心合一的角度全盘考量。
    相较于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的革新发明例如:小针刀,传统药物注射制剂,科学中药等。
    学科分类
    自周朝起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隋唐的太医署分医学及药学,医学设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医科又分体疗、少小、疮疡、耳目口齿、角法等五科。宋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初分方脉、针、疡三科,宋神宗以后分为九科,即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疮肿兼折伤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元太医院分十三科后并为十科:即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兼妇人杂病科、眼科、口齿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镞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书禁科。明太医院分为十三科:即大方脉、小方脉、妇人、伤寒、疮疡、口齿、咽喉、接骨、金镞、眼、针灸、按摩、祝由。清太医院初分十一科,之后并为九科:大方脉、小方脉、妇人、伤寒、疮疡、口齿咽喉、正骨、眼、针灸。道光二年(1822年)上谕:“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敕令太医院废止针灸科。同治朝将大方脉、妇人、伤寒并为一科,故只分五科。
    分类
    基础中医学
    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温病学、中国中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
    临床中医学
    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骨伤科、推拿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中西医结合医学、气功科、中医护理等
    中医典籍
    参见:中医典籍
    中医典籍可分为医经、医论、本草、医方、医案、医话等,例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名医类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8-19 12:31
    回复
      2025-05-30 01:03:11
      广告
      流派医家
      主条目:中医学家列表
      《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家分为“医经”、“经方”两大流派。发展至今,可粗略分为八大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中西汇通学派。
      从古至今,知名的中医学家有:(参见:中医学家列表)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陶弘景、孙思邈、宋慈、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孙一奎、张景岳、李时珍、吴又可、李中梓、傅山、喻昌、张璐、叶桂、薛雪、吴谦、吴鞠通、王士雄、陈修园、丁甘仁、张锡纯、曹颖甫、余无言、唐容川、秦伯未、章次公、赵绍琴、张简斋、施今墨、程门雪、蒲辅周、左季云、郑寿全等。
      中西异同
      自从西洋医学(又称为对抗医学)随着传教士由欧洲传入中国之后,两种医学体系的竞争与融合就一直在进行。近现代西方医学是西方传统医学向近现代生物科学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面临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的形成,1992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中西医学
      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上曾邦哲(曾杰)提出了中西医学汇通走向系统医学与系统药物学(systems medicine and pharmacy)的道路,同时将中医药经典作为传统医药加以保存,一方面提供了中西医学汇通的医学现代化资源,另一方面使传统医药发挥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用途,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医药以地道的传统医学存在,现代的中西结合医学则必须彻底走向现代化。
      医学理论体系
      世界上的医疗体系大致上可分成:
      “拟人论医学体系”(神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超自然物(神灵)力量所造成的,如撒但、鬼、神祇等,巫医、乩童、符咒等即属于此类。
      “自然论医学体系”(经验医学):如气候的变化、饮食习惯、人的情绪变化等。中医学、阿育吠陀、顺势疗法等即属于此类。
      “科学论医学体系”(实验设计):经由设立假说、实验设计,并利用演绎、归纳等方法呈现结果,或藉由科学仪器侦测所产生的医学,是近现代医学的主流,例如西医。
      诊断疾病思维
      中医常会强调“辨证(症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08-19 12:32
      回复
        文章。
        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事业之障碍案》。
        2005年,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将中医存废之争推向新高潮。
        中国官方的说法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科学。针对中医不科学的说法,荆氏认为“2005年11月19日国家将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也是对此等论争的回击。”
        董氏认为“在现代科学划界标准下当属于非科学范畴,而与伪科学截然不同”。孙氏等认为按照萨伽德的科学划界标准,亦“不能说中医学是一门科学”。
        尚有一些人认为,中医源于古人对人体与自然规律的感性及感官认识,其本质并非科学(但可以用适当的现代科学方法去研究和发挥部分的中医理论),但她有超脱科学的可贵的一面。而“不是科学”也无法否定中医疗法的疗效,若据此断然否定中医,我们将失去很多可贵的文化资产。
        文化遗产
        1929年在一场废除中医的尝试失败之后,上海中医药界人士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把每年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这是和中医学相关的节日。
        最近,中国新闻社报导“韩现在又计划拿中医当韩医,申请为代表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后,中韩之间有不少争论。
        相关条目
        中医师气功中药针灸布气五运六气东医宝鉴本草纲目
        大学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运用中医学理论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毕业后能够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综合医院及各类相关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4-08-19 12:36
        回复
          南京中医药大学欢迎你,有很多关于中医的专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4-08-20 09:01
          收起回复
            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4-08-20 10:43
            收起回复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IP属地:湖南28楼2015-05-09 14: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