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主是小轩吧 关注:10贴子:2,407
  • 9回复贴,共1

《2015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自梦在彼岸吧,略有修改~~


IP属地:上海1楼2014-08-18 13:51回复
    《2015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
    【注:《2014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系列适用于自己私下的学习计划安排,不过切不可代替学校老师的复习主线。它对于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时间段的安排与学校通常安排的时间不同,可能会稍领先学校的节奏,不过整体学习计划并不会与学校脱轨或者偏离太远。希望大家务必以老师的节奏为主,本计划为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两相结合,切勿盲目跟从,生搬硬套】
    【2014.7.1—2014.8.31】 (2个月)暑假复习
    【2014.9.1—2014.11.30】(3个月)一轮基础
    【2014.12.1—2015.2.28】(3个月)二轮提升
    【2015.3.1—2015.5.31】 (3个月)百日冲刺
    【2015.6.1—2015.6.6】 (6天) 考前调整


    IP属地:上海2楼2014-08-18 13:52
    回复
      《2015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之【2014.7.1—2014.8.31】(2个月)暑假复习
      *此阶段学习原则*
      全面彻底掌握各科课本最基础知识,对高中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大致的梳理,为一轮复习的全面性和彻底性打下基础。是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热身阶段。
      *准备材料*:
      1.各科课本(语文英语可除外)
      2.英语《新概念2》(仅是建议,其他英语阅读材料也可以)
      3.语文《诗词鉴赏词典》(类似的都可以),《成语词典》,《古汉语字典》,课外阅读类书籍。
      *学习任务*:
      此阶段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暑期两个月应将各科每一本课本都熟练掌握,(语文英语的课本可以不包含在内),包括课本例题,课后习题等等,必须做到的就是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都会做,应该达到看到课本的每一道题目就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的程度,或者说看到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联想到其他的知识模块,更有甚者,提到一个知识点能够准确的知道这个知识点在课本上的哪一页哪一节。
      对课本知识的绝对熟练和完全掌握,这很重要。课本的知识看起来很“浅显”,但不要觉得现在做这些看起来很弱智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这是一个跳板,对课本的完全理解,能够为你在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提供足够多的力量和冲刺的能力。高三一年的备考是一个漫长的坚持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步走下去。一定不能心急气躁,看见什么资料都想去尝试,都想去动手。这一年不是留给我们一次次尝试方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都清楚,任何一个步骤的不扎实,都会严重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计划,接着恶性循环。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下个阶段的任务是做很多的模拟试卷。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心急手热,在基础知识没有全面掌握牢固的情况下就耐不住心思,去做了很多综合性很高的试卷。那么到了下个阶段你根本就没有什么力量去冲刺提高。因为上个阶段需要是对基础100%的掌握,能够举一反三,然后再处理综合试卷的时候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可是一旦你打乱了顺序,花了同样的时间,两者的结果大家应该都明白。
      有很多人好高骛远,觉得课本太过基础,根本就不愿意去花费时间浏览,更何况去花费宝贵的暑假两个月只看课本知识,太浪费。自问一下,化学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点你都会背诵么。说背诵有可能要求还高了,那随便提到一个生物实验,你能马上在课本上找出它在哪一章节哪一部分出现的么,你能立刻说出它所用到的各种试剂和各自的作用么。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暑假两个月,生物化学课本反复背诵三遍。对知识点的理解熟练到1+1=2一般理所当然脱口而出。课本上的内容很基础,但是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很有可能两个月还不够用。
      至于物理数学的课本,对基础稍差,或者说中下档的同学帮助会很大。耐着性子把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都掌握,可以让你们摆脱迷茫。这样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你不会出现听课听不懂,基础知识一眼看去就像在学习新课文一样不知所措,这就是熟练掌握课本的作用,这是你们想在这一年逆袭的第一步也是必须跨过的一步,否则,没有以后的提高。
      文科生的课本重要性更不用我多说了吧,虽然我不是很了解文科,但是一暑假能把那些文科课本都背诵下来,得到的好处你们自己会更清楚。
      英语:我在最初的帖子已经详细的讲述了我的学习方法(当然仅限于个人,自己觉得感兴趣就可以采用,不强求,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用到的资料就一本《新概念2》。听起来很简单,但我估计试验过的同学都有体会吧,坚持做到真的很难。想想也并不奇怪,想要达到那个高度,又怎能轻轻松松随随便便的把它征服。你要相信,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是值得的。
      语文:应该是最轻松的一科了,主要就是积累。每天抽出来一个小时看语文就足够了,安排在睡觉前最好。看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古文鉴赏,如《诗词鉴赏词典》,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类书籍,什么《疯狂作文》之类的都可以,或者每天睡觉前翻一翻《成语词典》,《古汉语字典》,积累十来个成语之类的,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它的选材并非是要求多完美多严格,最重要的是保持感觉,保持积累,每天都接触都去看,你会发现,它提升的不只是你的作文水平,考试分数,还有,人格的修养。
      这是我们的开山之战,第一步一定不能掉队。因为到了下个阶段(2013.9.1—2013.11.30),不可能再有什么时间留给你去背诵课本。切勿心急,切勿好高骛远,走好每一步。如果能够把上述任务做完,最好再多复习几遍,比如多背诵几遍,越熟练越好。如果真的实在太熟练了,那么可以自行找些习题或者作业,要是想过的潇洒一点,甚至天天去玩都可以了。这一年就是要给自己培养一种计划思想,完成了计划就可以疯狂的玩,谁都没有理由阻止,高三并不代表着每天无边无际的题海,不要让自己过的太压抑,计划代表着高效,一步步走好,最后就是成功。——彼岸


      IP属地:上海3楼2014-08-18 13:53
      回复
        《2014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之【2014.9.1—2014.11.30】(3个月)一轮基础
        *此阶段学习原则*
        一轮复习是继暑假复习之后的最彻底最全面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全面,然后才是深入。在这个阶段内,重点要放在中低档的题目上面,基础才是提高的保障,连基础都不能保证,到了二轮复习就没有精力更没有那个能力去提高。所以不夸张的说,一轮复习的结果也许并不能决定高考的结果,但是在后期想要突出想要提高,至少有80%是受到一轮复习成果的牵制的。
        *准备材料*
        1.学校发的复习资料。
        2.自己另外去书店选一套自己喜欢的一轮复习资料,一套就足够。
        *学习任务*:
        经过一暑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对高三整体的知识就不会显得很生疏了,甚至会对所有知识点的分布都清清楚楚,重难点的位置都一目了然。这就是暑假复习课本的作用。可以说暑假的工作就是在热身,就是大致梳理一下高中所有的知识点,这样我们不仅仅熟悉了各个知识点,而且自己生疏的地方,重难点的位置,自己薄弱的章节都会暴露出来,这一点对一轮复习很重要!一轮复习是一个彻底的,全面的过程,在这所有知识都要学习都要过目一遍的时间段,能提前知道自己哪个环节比较薄弱,哪个环节还很生疏,这可以很有效的保证了自己的学习不会盲目。因为一轮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把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一遍再都深入,可能是完不成的。这样一来,要是不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并不会很好。
        经过了暑假的热身,现在可以进入一轮的学习了。
        关于一轮复习参考书的选取,我个人认为跟风去买一堆参考书是毫无意义的。往往高考结束后,大多数学生手里都还有很多练习册根本就没有翻动过。资料书一套就足够了,我用的是《试题调研》,个人感觉它的难度,和信息更新程度很符合自己的口味。要觉得太少了不够自己做的,还有学校发的资料,就彻底足够了。去年在别人参考书堆积成山的时候,我把这套书一遍遍几乎翻烂了,知识掌握的更透彻,做起题目得心应手。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一题不二错。整整一套资料,上面的每一道题目,是每一道题目,我都能在看到的第一眼不加思考的说出它的解题思路,随手写下它的解题步骤。可以说这一套资料上面所有的习题加起来(或者说是任何一套一轮复习资料),几乎包含了绝大部分的知识点和基本题型,把它们每一题都彻底掌握,不光光代表着你掌握了全部的知识点,还代表着,你对解题思路的反复锻炼,和对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步骤的掌握。这对我后期二轮复习还有百日冲刺的好处是巨大的。试想一下,拿过来一张试卷,上面大部分的题目,你看一眼就知道了它的题型和解题思路,它考的是哪些知识点,甚至思考时间不超过3秒钟就可以写出它的解题步骤,那样整整一张试卷,你要解决的就仅仅只是代入数据计算出答案而已了。这样对你来说,怎么可能出现考试时间不够用,或者拿到题目根本摸不到一点思路。任何的速度慢,考试时间不够用,只是你基础不够熟练。1+1=2,算这个算式的时候,没有人需要再去花费时间思考一下吧。只是因为,你不够熟练。所以,一套资料就足够了,虽然说着就仅仅一套资料,你有把握全部掌握么。去年的那套试题调研和学校发的复习资料,这两套资料,我做完了之后又从头做了一遍,反反复复做了4遍。虽然最后有时候做到上面的选择题,一下就知道了选项答案,我还是会从头捋出思路,然后梳理它的解题过程,一直想到计算出结果。把每题选择题当做大题来做,别去考虑它的选项。到最后你会发现,面对每一种题型,你都会条件反射式的瞬间反应过来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很快速也很准确。
        有的同学特别喜欢《5.3》,我承认的确是很有价值的一套资料。但是个人认为不适合一轮复习使用。确切的说,对待中等以下的学生,一轮复习扑在《5.3》上和它死嗑确实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原因很简单,《5.3》的练习,题目大多都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难度也比较大。虽然分了章节,但是单纯的巩固强化某一知识点的题目很少,这并不符合一轮的原则。在一轮阶段就大量练习综合性很强难度高的试题?在我们对知识巩固提高10%的时候,就去应付知识点覆盖100%的试题?那还不如一轮时期就直接天天练习高考模拟试卷好了。喜欢《5.3》的同学,《5.3》这套资料做是一定要做的,它的质量众所周知,但是个人建议,放在二轮复习的时间段来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做同样的资料,一种方法是,先把基础知识都复习完毕,再去大量的做模拟试卷综合,找感觉。另一种方法是,做大量的模拟综合试卷,然后再安安稳稳的把基础知识学会。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哪种安排的顺序是合理的。
        如果你是为了见识更多的题目就买很多的书,个人认为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无论是谁,想要押中高考题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轮时期,不适合做太多的试卷,反正二轮复习时候有的是时间做题目,保证你天天做都做不完。总之,宗旨就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不要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感到不安和慌乱。
        一轮切忌好高骛远,千万不要刚开学就抱着一本理综试卷在那一天做一张之类的,我不否认有的人有那个能力,在现在就能够完成综合性的试题,但是,这种做法是在限制自己的高度。就算你从现在开始练习理综一直到高考,你知识的漏洞也许可以在一张张理综卷中得到弥补,但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全面复习,你的知识漏洞永远不会被填平。任何一点的一知半解,在高考考场上都会是致命的。所以,踏踏实实的基础知识一步步看过,到了二轮复习的时候,水到渠成。想大量的做试卷做题目寻找快感和自信感,到了二轮复习做就是了,卷子会多的让你做不完,现在急什么。简单的一句话,一轮就是和基础死磕!高考是考基础知识的,我们平常模拟试卷也会知道,每次考试真正的让人有遗憾的地方都不是最后的难题,往往我们在前面的基础题会丢掉很多分,这种时候虽然我们追悔莫及,但是也没有真正的重视这个问题,总觉得只是自己一时不小心马虎造成的。其实不然,就像没人会马虎到把1+1算成3,因为大家对这个足够熟练。所以,对于中档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做到中档题稳拿分,高档题稍微思考后,能够给出正确思路,那么想考清北也不遥远了。不要以为每天攻坚就可以稳胜高考,永远不要想轻松的在压轴题上钻漏洞。那些题目都是专家们精心设计的,会尽可能的与往年的压轴题不同,又怎么可能让我们在题海战术的打法中就轻易的捡到便宜?所以高档题尽力,中低档题争取0失误,才是高分的王道。
        最后要提醒一下,自学和在校跟着老师复习,是两码事。不适合自学的同学,要相信你的老师。可能他们有些固执有些死板,但他们绝对都是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会懂得高考会考什么,他们知道哪些知识点值得反复练习掌握。他们经历过几次甚至十几次高考,他们可能不比你聪明,但他们一定比你对高考了解的太多。所以高三的复习主要是跟着老师走,你可以有自己的计划,但老师课上的复习内容,练习题目必须过一遍,保证你没有落下某个可能成为考点的基础知识。要知道,再艰苦的难题也可能被一题简单的选择题抵消。——彼岸。
        (下一期要说的就是2014.12.1—2015.2.28的二轮提升了,希望大家在一轮复习的这三个月圆满完成任务,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一定不能在中间掉队。我们,12月份再相见。——彼岸)


        IP属地:上海4楼2014-08-18 13:54
        回复
          2014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之【2014.12.1—2015.2.28】(3个月)二轮提升
          *此阶段学习原则*
          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拓展,有了一轮复习的基础,才可以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深入研究。这个模块的学习主要是针对考试中那些提高题来进行的,比如历年的压轴题,包括选择,填空压轴题,数学,物理的压轴大题等等。同时在这一轮复习中,不可忽略的就是回头复习。二轮提高不仅仅代表着对难题压轴题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更是整体能力的提高,所以必须要留一定的时间来查缺补漏,看看自己一轮复习的时候有没有落下什么知识点,及时巩固,基础题很熟练,压轴题也能做出来一部分,这样才能实现全卷的高分。
          *学习任务*:
          如今很快就迎来了12月份,当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阶段到时候,一轮所有知识的复习已经告以段落,可以说高考复习最繁重最艰难的任务即将结束了,现在就到了整合知识和收拾残局的时候了。按任务的计划来推算的话,可能现在大部分学校一轮复习还没有彻底结束,我们可能稍稍领先了一两个月,这段时间的落差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提前适应和准备的机会。
          在二轮复习中,得到最大提高的当属数学和理综,而再分细一点主要就是数学和物理这两科。纵观往年的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分布,压轴难题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数学和理综试卷的物理单科上(凡事都无绝对,我不否认某一年理综化学或者生物突然变得很难,当然,不考理综的省份那就更另当别论了,在这里谈的只能是通常情况),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重点照顾数学和物理,在我们安徽至少我是深有体会,如果你化学生物的成绩中等的话(化生有偏科的就不说了),一张理综试卷如果物理单科可以解决的很快很好,这张理综卷一般来说能考到二百五六十分。物理大题特别是压轴题不是一般的费时费力,所以如果物理过硬的话,做理综卷会很准也很快。所以要明确这个阶段复习的侧重点,要想突破瓶颈,无疑要解决掉每次考试的数学物理的压轴题,化学和生物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做做提高点的资料也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学习资料的选取,每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个毕竟也不好说。不过至少各科的《试题调研》我还是坚持做下来了的。《试题调研》上的很多题目的难度丝毫不弱于压轴题,可以说整体的难度还是很高的。另外做完《试题调研》如果还有空余时间的话,我给自己选择了数学和物理的奥赛教材,化学生物就没选什么特难的资料(如果有的同学目前实力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个人觉得试题调研就足够折腾的了,做资料切忌贪多,不管你现在使用的是什么参考书,彻底完成了再去做别的资料。)资料书的选取,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准确的尺码标准,一套资料书,既然能上市,一定也是经过了很多老师的协助才出版出来的,整体来说真的不好判断哪本比哪本强上多少。而资料书我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整体性。一套资料书,一定有它自己的复习体系,也就是说各个知识点的分配基本上都是很合理的,可能很少会有哪一本资料书只讲解这一个知识点而忽略了那一个知识点(专题书籍除外,比如《龙门专题》的函数专题,或者数列专题,它不是整体的复习资料,在这里不说),所以说做资料一定要注重完整性,你才能有机会把整个高考的知识点一网打尽。如果这本资料书做几页,那本资料书看几面,也许两本资料都很棒,但是你如此一来不能够完整的根据它们自己的复习体系训练各个知识点,效果可能还不如只看一本书。我所说的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就是这个意思。反正说来说去都是这么回事,任何一本资料做透了你都会收获很多。它的选取主要是看你自己个人的喜好了,不过鉴于二轮复习的特点,选取资料的时候力求难度稍大一点,不然就和一轮复习没什么两样了。喜欢《5.3》的孩子也可以彻底的征服《5.3》了,我买书的时候翻看了一下,里面很多的综合性很强的题目,难度也不小,正适合二轮复习练手。
          同时在这一阶段不能忽视的依然是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以为终于熬过了一轮复习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看那些基础知识了。相信我,总会有你遗忘的知识点,特别是化学生物,这一点尤为重要。一轮复习所做的题目和资料完全可以重新温习一遍,当初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能做无用功,不能白白的就让它忘了。我曾经说过2013年的《试题调研》我依然留着,结合今年的《试题调研》(《试题调研》的时效性很强,所以两年的《试题调研》却基本上没有相同的题目),相当于每一期《试题调研》我都做了两本,到现在加起来一共有40多本(目前共5期),每一本都反反复复做了4遍左右,一遍遍做过,再重新做一遍的时候,速度会越来越快,第4遍的时候我每一期只用了2天左右就能一题不漏的从头做到尾(每天数理化生都会一起做)。面对上面的每一种题型,我基本上都能条件反射式的瞬间反应过来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很快速也很准确。这只是举一个例子,不管你做的是什么资料,反复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点,对你来说在考场上应考的好处是极大地。(关于这种做法的好处,我在前一期《2014高考备考复习分段规划》之【2014.9.1—2014.11.30】(3个月)一轮基础详细说过,可以回头找找再看看。)记住,熟能生巧。所以个人建议把这一段的复习时间分成两段,白天保持足够的精力冲刺难题,提升解题能力。晚自习或者晚上回家,累了一天,就做些省力气的工作,比如回头复习复习基础知识,这样坚持下来,基础不丢分,压轴题能得分,自然就达到了全卷的高分。
          我觉得还有必要再说一点,很多同学对待难题的态度不够耐心,难题做了几分钟做不出来就往一边一丢,有时候还会安慰自己,反正高考不会那么巧,正好就考这一题。实际上,一些稍难点的题目对我们水平的锻炼还是很有好处的。面对一题你并不会做的题目,你的本能反应便是想方设法把它做出来,一种,两种,三种。。。你会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模块的知识尝试去解决这一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尝试使用的那些知识,已经算是对你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反复的复习和运用了,很多时候你思考的越久,你脑子中调用的信息量就越大,你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会越多,最终如果通过思考解决了这一题,你会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慢慢培养会具备更宽广的思维。如果还是没能解决这一题,就可以看答案或者问别人了,但在这个不断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是你运用自己知识解决问题的表现。被那些难题刺激的越多,你就会思考的越多,你自己的那些知识就会掌握,运用的越灵活。这是一种变相的复习巩固。所以,不要惧怕那些难题,大不了做不出来看答案就是喽,多想想多尝试尝试,没准你就真解出来了,相信那个时候你会有种很强的快感。
          还要强调的一点,这个时间段包括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寒假。一般来说假期会有一周到两周左右,各个学校不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难得的契机——提前做理综的机会。一般来说学校在寒假前是不会大量练习理综的(当然有例外的学校),所以建议在寒假期间自己提前做一些理综试卷,反正你一轮复习已经提前学校一两个月结束了,所有的知识都已复习完必,又做了少量的提高训练,此时不练综合,更待何时?这样等到学校开始铺天盖地练理综的时候,你已经热身完毕,对接先来的综合复习也会得心应手。可以不做多,重点是要熟悉做理综的感觉。我觉得没必要拼了命贪多,毕竟到了后期做的试卷基本上都是理综了,多得让你做不完。而在这个阶段主要还是把单科复习好。相信我,如果你的单科足够好,理综一定不会有太大问题。你在一套理综试卷上得到的知识,远远没有你做一套单科综合卷得到的多,所以,现在做理综只是为了适应。主要能力的提升,还是得单科分开来好好复习。坦然说,理综的分数一般会低于你单科的总分,这属于正常现象,所以不必太惊慌。单科很好,理综不见得也会一般好,但单科不好,理综是一定考不好的。所以,提前做少量的理综试卷找找感觉,可以3天做一张等等,不至于到后来手足无措。
          至于英语的学习,我不多说,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了,我一直都是背《新概念》然后每一篇要求舌尖反应。《新概念》综合了单词(新2新3囊括了6级英语的单词,所以对付高考还是够用的),词组,语法,句型,如果连配套课文朗读一起练的话,还可以学习口语和听力。所以如果真的能掌握了之后,单选(主要考语法),完型(主要考词组,语法),阅读理解(主要考单词,词组,句型),作文(主要考句型)等一系列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一直都在背诵在复习,也没有别的方法了。见过别人说的一些方法,但毕竟自己没尝试过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所以也不敢轻易和你们说。你们另择高明吧。


          IP属地:上海5楼2014-08-18 13:56
          回复
            额外说几点。
            【错题总结】
            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很多的题目,所以对待错题的态度要慎重,要从以下三个步骤面对各种题目:
            1.分类。
            纵观一下你做的所有题(不管做对还是做错),大致都是可以分为3类的:
            (1)一遍就成功的题:这种题目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忽略了。
            (2)磕磕绊绊才成功的或者本来不会做,看了答案豁然开朗的题目:这种题目在回头看的时候,如果是死算笨做才做出来的,就可以丢弃了。如果是方法很好,那就重新做直至掌握为止。
            (3)本来不会做,看了答案仍然晕晕乎乎或者会给自己一种惊叹感觉的,可以抄下来并重做,直至自己不再感叹为止。
            2.深究。
            当分类这个步骤完成后,你自己就该清楚了哪些题目是对你自己有价值的了,这和众人眼中的经典好题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只是你的好题,是完美符合你自己情况的题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个时候就应该进入深究的阶段了,对那些你筛选下来的题目,注意从中提取出抽象的错误原因,提取共性,以及生成一条条Tips。比如你做数学的时候,这一题是因为求解过程中忽略了函数的定义域。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你错了一大题,但是你自己深入研究后,会发现根本原因不过是定义域,这时你可以总结出一条Tip,并且写在一个你能时常看到的地方:做题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对每一题都要把它的祖坟都给挖出来,这样,你从错题中积累的,会全部是精华。
            3.反复
            这最后一个阶段,才是错题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可惜很多人都没做到,于是一直感叹错题积累了很多,可是什么作用都没有。
            记住,错题一定要重做,隔一周,两周,一个月等等。
            而且,一定要避免落入形式主义,错题本并非一定要抄写,这样反而很浪费时间。我的错题本就是我做的资料书本身。我的书上一般很干净,把它们当成了答题卷,做题目时,都把思考运算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书上只写答案,这样一来,哪题错了,哪题需要重做,标记下来一目了然,而且特省时间。但是有很多人做资料时,甚至演算过程都在资料上勾勾画画,然后错了打叉对了打勾,一页做下来,画的乱七八糟,你放心吧,最后你回首的时候,把它当作错题本你自己都不想去看。错题本,形式并不重要,高效,适用才是王道。
            最后,还可以借阅几个水平相当的同学的错题本,取人之短,补己之短。
            {总结}
            一个好的总结本,胜过千千万万的辅导书。这句话仅仅是对于自己做总结的人而言。贵重的是创造总结本的过程,你会不断的思考,这其实潜在的复习回顾了你所学的所有知识。
            对于总结,应该把握两点:
            1.深。
            对方法的本身进行思考,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何种问题,又无法解决何种问题,有无方法改进,使之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方法的深入理解。
            2.广。
            对很多种解题方法进行归纳,从而实现一题多解。目的是加快做题速度。
            高中的知识点是有限的,由这些知识点设计出来的题型也是有限的,但是从每种题型演变出来的试题却是无限的。因此在做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每道题的属性之后,并分析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这样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面对每一道试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这道题所属的题型,然后搜索脑海中存储的解决这种题型应使用的方法,这样便能轻车熟路的解决大多数问题了。比如对于“34+97+3=?”,我们不仅仅要满足于正确的计算,而要认真的分析它属于的题型:三个数相加,后两个数先相加比较方便。所以这样的题型的做法,便是先计算后两个数的和。而当以后遇到了如“24+8+92”之类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绝不能一味的追求数量,要真正的做到每一题都有所收获,这才是真正的做题。总结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自我总结,质量远远重于数量。不要一味盲目的淹死在题海里。


            IP属地:上海8楼2014-08-18 14:00
            回复
              【高分原则】
              1.一轮的时期,平常练习的时候不必苛求步骤,只求正答与速度。但是核对答案的时候,必须认真,就算试卷上没写步骤,也要清楚的知道标准评分上写了什么,这对你慢慢培养答题的规范很有好处。
              2.考试时试图揣摩出题人的意思。障碍都是人为设置的。你也是人,完全可以洞察出题者的意图。试想扫一遍题目,你已经胸有成竹,路标,关卡在哪里都一目了然。你仿佛与出题者心有灵犀,觉得偌大的考场只有你一个人是他的知音,于是会心一笑。
              3.考试答题时,要注重清晰地解题思路并尽力表现给阅卷人,尤其是物理数学,这对步骤得分很有好处。
              4.功夫要花在平时,没有哪一套试卷和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必苛求每一张试卷都完成,更没必要考试前因为某张试卷还没有做而心虚,惴惴不安。
              5.不要给自己每次规定要考多少多少分,这种目标太虚假化。记住一个词,尽力。要有满分意识。你的原则就是尽力。你的目标就是满分。只要没能满分,就算你每次都是第一名,你也还要更加努力!
              6.考场上求完美,有满分意识。但要求整体完美。懂得舍弃,做过就做过,不要患得患失。同时不会就舍弃,要顾全大局。
              7.每次大考,对待简单的题目,尤其要慎重,这样的人人都会的题目,一旦信手写来,后果不来设想。如果浏览试卷时,发现有特殊做法或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最好首先完成它,以免分散注意力后忘掉或忽略。凡事预感会做错的题,放在最后做,不要管它是难还是简单,因为这样的题是你的难题。遇到难题的思考时间不应该超过规定做该题所需时间的1/3,以免影响全局。答题时字写小一点,解答时要尽量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修改需要。


              IP属地:上海9楼2014-08-18 14:01
              回复
                【心态篇】
                1.不要或许关注自己干了多少事情,而要去关注这些事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举个例子,在后期冲刺时有两种人,一种人堪称拼命三郎,每天从学校回家之后还愣是做了一两份理综试卷,匆匆对完答案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心安然入睡。另一种人看起来比较潇洒,回家后一张理综卷或许只完成了物理部分,然后仔细的评估了失分情况和知识的遗漏点,发现了很多自己的应试缺陷。然后对这些问题一一改善,满足的入睡。我只想说,如果去问问他们的感受,前者会感到很累,后者会感到很爽。刻苦并不是比谁在板凳上坐的时间更长,也不是比谁一天干掉的试卷数目多,而是,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小的付出获得更多的收获。这就需要着目标明确,效率高强。这一年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2.不要自欺欺人,要建立真正的自信,要相信自己,相信计划。
                3.高效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每天抽10分钟时间,拿出纸和笔,从数字1写到500,中间不允许停顿和迟疑,如果中途错了,就从1重新写,你会发现,在写的过程中,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却因为你心中的杂念,变的错误百出。长期坚持,你的注意力和毅力会增强很多。
                4.不要过分关注别的同学在学什么,是不是比自己多看了什么备考资料,我是不是也应该拿过来看看?也不要太在乎某某同学平时某次考试比我高了几分,水平胜我一筹,我是如何如何的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超过他。其实每天你只需要关心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落实了今天的计划,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进步,这就足够了。只要在高考前,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计划,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水平,你就不会输给任何人。


                IP属地:上海10楼2014-08-18 14:01
                回复


                  IP属地:上海11楼2014-08-18 14: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