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理工光科)是国内最大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我国批准建设的国内光纤传感领域唯一一所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项目承建单位。是国内光纤光栅火灾报警安全监测技术设备的最大供应商发展成为我国光纤传感产业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开发中心与生产基地,并依托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和国家211重点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和国家级重点研发机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得天独厚的资金、技术和科研优势,凭借这些资源,理工光科已成为国内光纤传感技术的龙头企业,并正在为使光纤传感技术成功应用物联网并成为物联网主流技术之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项目特征:实验室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排放和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直接关系到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由于实验室较为密闭,因此新风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方案:
过滤排放能改善实验室空气质量,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过滤排放是将实验室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经过滤净化装置输入管道排出.讨论了利用过滤介质将气体中的颗粒物截留,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的方法 常见的实验室通风排风系统主要有四种,一对一、一对多、变频+变风量、共用系统四种,那么这四种通风系统有哪些优缺点呢?下面我们做简单的分析:
1)一对一系统是采用一台排风机只服务一套新风系统的形式,风机指挥定速运转无法调速,仅有启动、停止两种模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相对简单,运行可靠,运作费用低。操作简单便捷,通风柜与通风柜之间无干扰,不会出现实验室串风和废气回流的现象且初期投资成本较低,这也是该方案广受欢迎的原因。其缺点是需要的风机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排放口数量多不便于废气集中处理;风机定速运转不节能,且通风柜的柜门关小时工作区域内面风速过高,噪音变大等。尽管如此,该排风方案还是被很多无菌室、PCR实验室、DNA实验室、动物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理化实验室等项目广为采用。
2)一对多系统指的是2~4台新风系统共用1台排风机的系统。新风系统通常按照2台或者3台通风柜同时运行的额定风量选型。风机定风量运转,而新风系统按工作需要通过电动阀门切换使用。该系统的优点是节省设备材料,简化系统安装,维护费用降低,造价低;即可定点控制也可以多点控制。缺点是:通风柜模式切换繁琐,每台通风柜的排风量难以准确控制,面风速不足时污染的可能性增加。常见用于多台通风柜安装于同一实验室内或进行的实验类型接近,同时使用率不高,投资受限的项目。如要求不高的实验室、准备间、调配室、微生物室等场合。
3)变频+变风量控制系统是指1台排风机与多台通风柜对应设置,风机均配变频控制器。排风机变频+变风量控制是根据通风柜运行输入和柜门开启成都变风量运行。其优点是运行稳定可靠,安全性能高,变风量运行可达到节能、风机寿命长等优点,在风机数量上、占地面积上都具有优势;该系统在面风速控制上是最好的一种,也非常好利于废气集中处理,噪音相对较低。其缺点是控制复杂,风管尺寸大,造价高,调试相对困难。常见用于通风柜的实验类型接近,同一实验室或同时使用的多个房间有许多通风设备,实验安全性要求较高,投资充裕的实验室项目。
4)共用系统是指通风柜与其他局部排风或者全面排风共用排风系统,排风机通常为变风量运行,排风口可以与通风柜切换使用。系统相对简单,控制简单,变风量运行时比较节能,造价较低,风机数量减少。缺点是通风柜柜门开启度低时面风速增加。常见用于通风柜安装于同一实验室或进行的实验类型接近,同时使用率不高,投资额中等的项目。
运行效果:
1)此实验室所选择的新风系统技术方面属于行业领先,通过新风系统内部结构设和全热交换技术的应用,新风系统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了超低风量设计;并且新风系统自身配有一套通风控制系统,在集中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下,新风系统仍然可以独立控制运行。
2)房间排风集中控制,设计理念出发点比较先进,并且通过设置在房间的控制面板对整个实验室内排风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具有实用性,便于实验人员操作。
3)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及保护环境。由于实验室的操作具有危险性,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新风系统作为实验室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的重要设备,其在排风系统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为保证实验室内操作人员安全,最基本即保证通风系统的换气次数,通常分为3种模式,日间模式(正常工作模式)、夜间模式(最小排风量)、紧急模式(最大排风量)。日间模式换气次数采用8次/h,夜间模式为4次/h,紧急模式为12次/h。同时也要保证通风系统的操作实用性
4)保证房间的压力稳定。实验室内压力通常为负压,即要求排风量大于送风量,并保证差值相对于房间容积恒定5)保证通风的舒适,并尽量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1]高磊,沈晋明 实验室通风技术与控制[J】_医疗卫生设备,2005,26(12):31-36.『2】赵敏华,沈晋明.VAV在实验室通风空调中的应用和控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4,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