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吧 关注:2,371,495贴子:19,990,814

【国学常识】第一篇——国家政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 最爱的白泽cos图
1.部分内容源自《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经过删改。
2.格式为 【问答】
eg. 问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有哪些?
答1:………………
3.可叫楼主【老鸦】【乌鸦】,老鸦我还是新人一枚,此次发帖目的主要是刷经验(捂脸)。如果答案有所疏忽,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IP属地:北京1楼2014-08-13 16:39回复
    问1: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有哪些?
    答1:分别是北方新石器文化、东方新石器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西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南方新石器文化。总体而言六大区系均处于新石器时期晚期,距今约3000~8000年。其中北方、东方、中原区系汇流构成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而南方、西南、东南区系则最后汇集成了长江文明。
    可以说这六大文化区系平行发展并互相影响,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至秦统一中国,六大文化彻底融为一体,但仍保留了一些各自的特色。


    IP属地:北京2楼2014-08-13 16:40
    回复
      2025-07-22 19:0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前排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8-13 16:47
      回复
        求勾搭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8-13 16:47
        收起回复
          前排求科普,涨姿势!!!!!


          8楼2014-08-13 16:49
          回复
            问8:“社稷”最初的含义是什么?
            答8: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二者是对庄稼丰歉起作用的神仙,是古人为取得丰收而重点祭祀的神仙。其中社之所以被用来称呼土地神,是因为人们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早期时候,土地神是人们供应最普遍的一个神,从天子到诸侯凡有土地者皆可立社。而土地不多的普通乡民往往集体立社祭祀,如此,社便逐渐成了一种聚居单位,所谓“社会”便来源于此。关于社神的“人选”有共工之子句龙、禹、女娲三种人选。
            至于稷,来源于叫做稷正的主管农业的官职。自西周时期起社神与谷神被人们合称为社稷,分别在社坛、稷坛祭祀,后来合并为社稷坛。社稷坛位于皇宫之右,与皇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同为国家祭祀重地。因古代帝王经常在社稷坛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故“社稷”一词逐渐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记·檀弓下》“止干戈以卫社稷”。


            IP属地:北京13楼2014-08-13 19:01
            回复
              问11:宗庙是什么场所?
              答11: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门场所。中国古人崇拜死去的祖先,要建造专门的场所供奉其灵位,不同身份有不同的庙制。
              在名称上,普通百姓之庙称为祠堂,皇室和诸侯之庙则成为宗庙或太庙。古代宗庙一般建在皇宫的左侧,与右侧的社稷相对,象征着血缘。在方位上,宗庙往往建在宫殿最尊贵的方位,其建筑也是整个宫殿中最雄伟的。古代管理宗庙的官员职权不大,品秩(zhi第四声 指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 )却很高,故有“古代宫殿中最重要的是死人,而非活人”的说法。古代君王或诸侯要定期对宗庙进行祭祀,如遇出征、丧葬、婚假等重大国事或家事,均要祭祀宗庙,祈求祖先保佑或向祖先汇报。


              IP属地:北京16楼2014-08-14 16:56
              回复
                问12:中国人的祖宗信仰是怎样的?
                答12:虽然中国长期存在佛道两教,并且一度繁盛,但本质上,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比较淡漠的。因为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祖宗信仰,其程度不亚于西方人对上帝的信仰。中国人的祖宗信仰不同于原始社会部落文明性质的祖宗信仰,而是早期的祖先信仰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受到儒家文化的规整而形成的一种信仰。
                具体而言,祖宗并非是泛泛的祖先之意,而是对先人中有功德者的尊称。如《礼记·祭法》记载:“有虞氏禘(di第四声)黄帝而郊喾(ku第四声),祖颛顼而宗尧”孔颖达注:“祖,始也,言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那皇帝举例,一般开国皇帝的谥(shi第四声)号中都有个“祖”字,而后世有作为的皇帝则有个“宗”字。除皇帝之外,官宦世家也以发迹的那一代为祖宗。


                IP属地:北京17楼2014-08-14 16:56
                回复
                  2025-07-22 19:0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13:家庙和祠堂分别指什么?
                  答13:家庙乃是中国古代的官宦贵族建立的供奉祖先的地方,一般是一个家族单独建立。一般而言,古人在每年节日都要对家庙进行祭祀,如《红楼梦》中贾家一门在大年初一要全体到宗庙中进行祭祀。另外,古人在出远门、升迁、婚丧等事情时都要汇报祖先。南宋之后家庙也称祠堂。
                  《周礼》曾规定庶人祭祀祖先只能在寝内,不得建庙。明嘉靖时,允许民间“联宗建祠”于是全国建立起无数集体性质的祠堂,盖得较豪华,以作为本族的荣耀。其用途除了祭祀之外,还是族内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场所,也是族人商议族事之地。其内一般存有族谱,对于姓氏渊源的介绍,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历史上那些出国闯荡的华人,在国外一旦稳定下来,其他族人便建立为他祠堂。


                  IP属地:北京18楼2014-08-14 16:56
                  回复
                    问15: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吗?
                    答15:史料记载中,“三皇”是遂人、伏羲和神农氏,“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有些说“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总之,众说纷纭。大部分意见是“三皇”是遂人、伏羲和神农氏,“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此外三皇五帝是人是神也没有明确的论断,如“三皇”中的伏羲氏,史料记载他是古代东夷的部落首领,根据阴阳的变化制成了八卦,模仿蜘蛛结网发明了渔网,并创造了乐器“瑟”,这很明显属于人类的行为,可他却是人头蛇身,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恐怕只能排入妖怪的行列。又如神农氏相传他用树木制成了耒、耜等农具,并发明草药,为人治病。可他虽然有人身但是牛头。
                    到了“五帝”时期,这些古代的英雄们已经没有牛头或蛇身的怪异长相,不仅和人类一样吃肉、水果而且热衷发明。如黄帝就发明了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历法、棺椁(guo第三声)、器皿等。
                    这些仅属于传说,因为没有确切的年代,也没有相关的资料来证明,我们也可以说“三皇五帝”是先夏文化时期神话传说和历史考古资料参半的人物。也可把他们看做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不管是否真有其人,我们依然敬仰这些古代的英雄们。


                    IP属地:北京19楼2014-08-14 17:52
                    回复
                      问16:秦朝君臣是怎样确立“皇帝”这一名称的?
                      答16:秦王嬴政灭掉其他六国平定天下后,认为自己的功业是亘古未有的,甚至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决定改变“王”的称号,于是他便召集群臣商议改号之事。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可自商周起称‘王’才真正拥有了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称‘王’最好。”可秦王却不高兴。他认为“商朝七百年、周朝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这时,李斯说话了:“如今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功绩自然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认为陛下可称泰皇。”秦王听了很高兴,说:“依我看,‘泰皇’仍没多大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就这样,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因而通称他为“秦始皇”。


                      IP属地:北京20楼2014-08-14 18:23
                      回复
                        问18:帝王的正妻为什么被称为“皇后”?
                        答18:在周朝以前,天子的妻子都称为“妃”,周朝开始才称为“后”,如《礼记》记载:“天子之妃曰后。”。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号为“皇帝”便订皇帝的正妻为“皇后”。不过这时候的后妃制度还不完善,直到汉代才开始执行比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如《汉书·高帝纪》:“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
                        “后”原义指君主,如大禹的儿子称为“夏后氏”,再如传说中射日的后羿。《诗经》中记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笺(jian第一声)曰:“后,君也。”,其中的后都指君主。《说文解字》中说:“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在上古氏族部落中,女性具有崇高的地位,一般为发号施令者。这时候的意思指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可见,作为帝王正妻的“皇后”便是从此引申出来的。


                        IP属地:北京21楼2014-08-14 19:43
                        回复
                          问19:何谓三宫,何谓六院,皇帝真的只有七十二个妃子吗?
                          答19: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才划分的。三公最早指的是诸侯夫人的住所,而天子后妃居住处称六宫。《礼记》中记载:“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由于六宫为皇后居住地,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
                          汉朝时,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三宫,又称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可见历代说法均不相同。六院原作六苑,指后妃居住的宫苑。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十二妃也是泛指,指皇帝后宫人数众多。《管子·小匡》记载:“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清朝曾对皇帝老婆的基本数量有所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一人,妃四人,嫔六人。规定是规定,皇帝仍可以随心所欲的无限扩军。比如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就没有名额限制。据记载,康熙皇帝一生中曾有55名妻妾,不过这仅仅是有名位的一部分,据说他曾拥有200多名妻妾。


                          IP属地:北京22楼2014-08-14 21:00
                          回复
                            问20:“黄袍”是皇帝的“专利”吗?皇袍一定是黄色的吗?
                            答20:因为宋太祖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典故,从此后皇帝穿黄袍得以广为人知。黄色服饰在古代一直比较流行,谁都能穿,只是到了隋唐时期,因为以黄为贵,“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尤其在唐朝,皇帝不愿意和一般人同着黄袍,就颁布了“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的命令,唐高宗时又重申“一切不许着黄”,但这时规定并不严格,一般百姓着黄衣仍然较多见。到了北宋,赵匡胤登基后“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仁宗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其实在唐宋之前,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礼记》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是五花八门。到了秦朝,由于盛行五行之说,秦王朝尚水德,以黑色为贵,所以秦始皇就穿黑色袍服。而晋代,因为尚金德以赤色为贵所以晋代的皇袍就采用了红色。


                            IP属地:北京23楼2014-08-14 21:00
                            回复
                              2025-07-22 18:5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了 暖贴涨姿势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4-08-14 21: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