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元疯人院吧 关注:24贴子:2,423
  • 12回复贴,共1

**日俄战争**小菊呀我算是明白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1904 -1905年的日俄战争,战场在中国领土之内,争夺的对象亦是中国领土,清廷作为第一利害人,却宣布了“局外中立”。长期以来,清廷此一选择被彻底否定,甚至被视为“出卖民族利益”。但就当时的实际情形而言,除了“局外中立”,清廷已别无选择。可以说,清廷以“局外中立”的方式处理日俄战争,已取得了中国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视“局外中立”丧权辱国则可,视其为清廷的“卖国之举”则不可,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8-13 11:41回复
    ●沙俄意欲独霸东北,挑战了清廷的底线为了彻底吞并东北,俄国当局采取了两手策略。其一,凭借武力野蛮践踏,造成其占据中国东北的既成事实,为达成此一目的,先后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又强迫作了俘虏的盛京将军增祺签字画押,炮制了“奉天交地暂且章程”,章程中有遣散华兵,交出军火,拆毁炮台,俄国驻军监管奉天行政等内容。其二,抢先向流亡西安的慈禧政权抛出“橄榄枝”, 在列强对华政策尚未取得一致之时,抢先承认慈禧集团的合法性,接受其和平要求,甚至第一个向列强倡议从华北撤军,希望以此换取慈禧政权承认其对中国东北的占领。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8-13 11:43
    回复
      2025-07-15 02:40:48
      广告
      但沙俄显然低估了东北之于清廷的重要性。慈禧固然不愿意退位、不愿意光绪在列强的支持下复辟,但与放弃东北相比,退位也好,复辟也罢,都是不值一提的。一者,从战略上看,东北是中原之屏障,京津之门户,东北一失,京师裸呈,国防崩溃。再者,也是最重要,东北是清廷的“发祥之地”,等同于“汉高之丰沛,光武之南阳”;放弃东北,意味着放弃了清廷“列祖列宗”的陵寝之所在,在以“忠孝”为意识形态的时代,无异于是对清廷统治合法性的否定,故而当时即有大臣痛切上奏:“不可以为人,安可以立国”——所谓“不可以为人”,意即失东北则失祖宗,失祖宗则不孝,不孝则不能够为人,不能够为人,则不可以立国。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8-13 11:43
      回复
        1901年,清廷任命杨儒为出使俄国全权大臣,向俄国商办交收东三省事宜。杨儒的意见也是一样的:“发祥之地,陪都在焉,列圣陵寝在焉,万万无不收复之理。”●清廷自始至终态度强硬,迫使沙俄签约承诺自东北撤军杨儒出使俄国期间,为保住东北始终在不懈努力,承受了数不胜数的俄方的威逼利诱。在杨儒而言,东北之不能割让,乃是清廷最后的底线;在沙俄而言,自恃武力强盛而必要独霸东北。如此,双方的谈判从一开始就没有达成妥协的可能。1901年3月24日,清廷通知杨儒拒签,谈判彻底破裂。稍后,国内舆论蜂起,终于演变成1903-1904年间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08-13 11:44
        回复
          俄陷入了孤立之境。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陆续从中国撤军,如此沙俄也丧失了继续驻军东北的理由,列强亦不满其独霸东北的野心,纷纷施加外交压力促其撤军。如此形势下,1901年10月,俄国不得不再与清廷谈判。但此时清廷已摆脱庚子年的空前危机,其态度自然更加强硬。1902年4月8日,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的沙俄,终于不得不与清廷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条约规定:俄军在一年半内,分三期从东北撤军。虽然条约中附加了一些不平等的内容,如俄军撤退后中国在东北驻兵,“应添应减,随时知照俄国国家”,但总算是保住了东北,逼迫沙俄承认了中国对东北拥有的领土主权。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8-13 11:45
          回复
            ●沙俄出尔反尔拒绝撤军,清廷无奈只得将东北问题国际化条约虽然签署,但沙俄从无履行条约之诚意。其所谓的“撤军”,竟成了大举增加其驻旅顺海军,并将辽河流域的俄国陆军集中至中东铁路。1903年4月18日,沙俄居然肆无忌惮地向清廷提出了所谓的“七项撤军新条件”,其中竟有“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变相独霸中国东北的条款。清廷在武力上既无力驱逐沙俄,亦不足以迫使沙俄履行外交承诺撤军,如此,唯一的出路就只有诉诸列强,将东北问题国际化。在接到沙俄所谓的“七项撤军新条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务部官员将俄国“七项撤军新条件”透露给了日本驻华外交官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8-13 11:45
            回复
              然后捏?


              IP属地:北京8楼2014-08-13 12:26
              收起回复
                [url]http://英国[/url]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中国[url]http://长江流域[/url]。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url]http://英日同盟[/url],矛头针对俄国。[url]http://美国[/url]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IP属地:北京9楼2014-08-13 12:28
                收起回复
                  2025-07-15 02:34:48
                  广告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这是把法俄[url]http://军事同盟[/url]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url]http://德国[/url]的实力,因此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因此,德国对俄国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战争爆发以后,德国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当俄国[url]http://波罗的海舰队[/url]东调时,德国表示愿为它加煤。后来甚至酝酿俄德“结盟”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8-13 1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