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文化吧 关注:107贴子:831
  • 5回复贴,共1

【每日生词】晋语和国语意思不同但是写法相同的词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倒是
 这个词在晋语中不是让步语气词,也就是不是表示“别人的意思是对的”这种意思,而是“当是”的意思,是一种表达自信的词语。比如:“我倒是你不来了了”(我当你不来了呐)
 2、正逢儿
 这个词晋语读作“zeng fer”,就是“再说/何况”的意思,千万不能理解成为“正好遇上”,比如“正逢儿他也不在介(jia)”(何况他也不在),这里的“介”是晋语常用的语气词。
 3、起到
 这个词在晋语里是“从....开始”,而不是“达到什麼效果”的意思,比如“起到他来,甚也麼做成”(自从他过来,什麼事情都未做成)
 4、贵见
这个词在晋语中的意思是“等了好长时间却一直...”,不可望文生义,以为是敬语。比如“可(keq)大了气电话,贵见不接(jia)”(打了老长时间电话,却一直不接)。这里的“可”是晋语常见的程度副词,表达“非常”的意思,一般置於句子之前,表达祈使作用。
 5、左右
 晋语中意为“本来”,而不是方位副词,比如“左右准备好了,就他寡话一圪蛋。”(本来都准备好了,可是他却一堆废话)。这里的“寡”表示“少”,引申义为“不必要的”,所以“寡话”相当於“废话”,平日晋语人说的“寡”“少寡”也与偶消极意思,就是“少来/甭烦我”的意思。同时,“圪+n/v”句式也是晋语独特的句法,作为重点以后我们会重点讲解。
 6、远行
 晋语意思是“范围、限度”,不能理解为“外出走的很远”,比如“作甚麼个远行”(做什麼事情都无度)。“个”作为语气词可以在动词之后起调节作用。


1楼2014-08-09 23:47回复
    欢迎大家作补充


    2楼2014-08-09 23:47
    收起回复
      2025-05-15 17:35:15
      广告
      惺惺——聪明人。
      《宋元戏文辑佚。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自古夫妻是福齐,果是惺惺爱伶俐。”《水浒传》十九回:“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此地有”头大惺惺“的用法
      时行——当时流行的,时髦的。(今多作“时兴”了)
      《东京梦华录》卷二:“宣德楼前省府宫宇: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亦作“时兴”,《水浒传》四十九回:“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
      利市——喜庆,节日给人的喜钱。
      《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香车宝马到门头,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人家过百秋。”《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市井迎傩,以锣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
      影响——(音响,动静。音”同音【ying】。)
      《夷坚丙志》卷十二:“饶氏妇:(饶氏焚香拜祷曰:欲立新庙)‘愿神徙居之,各安其份,不亦善夫!’许诺,自是寂无影响。”《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冤家尚未来,去去迭时晌,交人候夜深,全然无影响。”
      撺掇,撺断,撺顿——怂恿,劝诱。(此地话“撺”音【suan】。)
      《隔江斗智》二折:“前日鲁子敬往荆州说亲时,闻那刘玄德颇有不允之意,倒是诸葛亮再三撺掇。”
      《望江亭》一折:“我,我,我!撺断的上了竿,你,你,你!掇梯儿着眼看。”
      眼扎毛——眼眶的毛、眼睫毛
      《单鞭夺槊shuo》二折:“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亦作“眼札毛”。《金线池》三折:“那时节眼札毛和他厮拴定,矮房里相扑着闷怀萦。”
      抵对——对答,用言语应付。(此地话“顶”音“抵”,“抵对”即“顶对”。)
      《后庭花》四折:“你从头至尾说清楚,可怎生只恁的难分细,我问在当厅无言抵对。”
      《水浒传》四十二回:“虚事难入公门,实事难以抵对。”


      4楼2014-09-18 09:53
      回复
        【就连儿】:直接,干脆
        例如:
        你就连儿过个哇(你干脆过去吧)
        我一连儿上个眊了眊(我直接上去探望去了)
        【赶完】:日后
        例如:赶完我给送张来哇(往后我再送过来吧?(……张来”表将来时))
        【暂且】:一时
        例如:我暂且思慕不起(我突然间想不起来了)
        【余粮】:积攒积累
        例如:你也不给个人余粮上一口口?(你为何不为自己积累一点呢?)
        【光景】:生活
        例如:二女子也不是介个会过光景的。(二女子并不是善于持家的小媳妇)
        【一赶】:等到
        例如:一赶你来门也锁了(等你来的话门都关了)
        ――绥远文化吧,绥远地区百年传统文化研究和弘扬之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29 1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