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
上图“左半部分”是前叉阻尼侧的“上半部分”,最左端是插入蓝色锁死旋钮的地方,和顶部的黑色密封盖子(没拍上)固定在一起,低速压缩阻尼正是在这一部分;
相应的,“右边部分”是阻尼侧的“下半部分”,金色的细管是阻尼杆,高速压缩阻尼和高、低速回弹阻尼都集成在这一部分。很多人认为回弹旋钮只能调回弹,其实回弹旋钮在调节回弹的同时也影响了压缩阻尼,只不过对“回弹阻尼”的影响远大于对“压缩阻尼”的影响,因此命名该功能为“回弹调节”。
图中密封油路的一共有四个密封圈(最左面还有一个,就是个盖子,没拍上去),这样把阻尼油分到“三个”主要的区域(如下图A、B、C区域)。
阻尼油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流动的时候,流通路径的大小和位置会被改变,这是不同阻尼控制器的作用,表现在骑行功能上,就是压缩和回弹速度的调节,阻尼油还负责将压缩和回弹的一部分能量转换为热能,保持骑乘的可操控性与舒适度。
图5-h

不骑车的时候,油基本都在B和C,当然管子里面还藏了一些,前叉向下压缩的时候,”银色管子“会靠近”金色管子“(这里,银色管子部分跟着内管走,金色部分跟着叉筒走,金色杆子最右边的银色套子是装在内管底端上用来固定的,这点别混淆),被压缩的大部分油从B流向A,还有小部分油会流向C,如果是大冲击,高速压缩阻尼会开启,更多的油将从B流向C;
当前叉回弹时,银色管子远离金色管子,油液从A被吸到B,而C的液体也流向B,造成回弹速度的损失,也就是回弹调节。
这里对回弹我还是有疑问的:前叉压缩的时候,理论上C的容积会扩大,但因为B主要流向了A,所以,只有小部分流向了C,我猜测这时会造成C区域出现“真空”,那么在回弹的时候,C区不满油是无法做到回弹调节的,因为B和C的交界处是回弹控制阀门,没有油通过这里,回弹如何调节?我试过,如果前叉压下去后,等一段时间再让其回弹,那么速度会比直接让前叉回弹的速度要慢,我承认,我对这个还缺乏研究,欢迎讨论和指正。
没拆过前叉的朋友可能比较晕,很正常,先留个大概的印象,下面用软件给大家做几个的简图,说明”高速回弹和高速压缩阻尼“的原理:
先来一张真实的enix主活塞图:
图5-1

请继续往下看:
图5-2

注:上图中,高速压缩阻尼原理已经写了;
高速回弹阻尼原理是高速回弹片(最顶部的红色片),依靠液流向上冲击产生的“形变”,使垫片周边向上翘起来,达到开启油路,实现高速回弹的目的。
图5-3

图5-4

图5-5

说到这里,我应该坦白,自己对回弹的油路控制还是有很多疑问,主要是要保证回弹,就要保证主活塞密封圈以下时刻满油,那么压缩的时候,怎样去调补这个主活塞以下油量的空白呢?
我从
http://www.pinkbike.com/news/To-The-Point-Rebound-Damping-2013.html里摘录了一段,但不是特别明白他说的是不是我这种阻尼器,因为我并没有在主活塞部位看见有单向阀(check valve)这个东西,请高手指点迷津!以免我误人子弟
Allrebound circuits feature a hole or “orifice,” as welike to say. During the
reboundcycle, the rebound check valve shuts, which blocks flow through the
compressioncircuit, forcing oil through this orifice. For adjustable rebound
circuitsthere is a tapered needle that fits through the orifice.
图5-6(引自
http://www.fr-club.com/viewthread.php?tid=658&extra=page%3D1)

(原文这样说道:这是主活塞正反面的特写,可以看到大小孔径在两面的高低不一,而标示为C的是压缩时流过油孔,R则是回弹时的油孔,上下端的油孔都是直通的,回弹与压缩的薄片会把各自把相对的油孔盖住,而不同的高低则使油在回弹与压缩时能通过各自的油路而达到不同的阻尼。)
图5-7(再来两张enix的“主活塞”写真)

图5-8

通常回弹阻尼会比压缩阻尼大(或者说敏感)的原因我引用一fox工程师段话来解释:
On abicycle, the rider makes up two-thirds of the system weight at a minimum. Thismeans that variations in rider weight have a huge effect on which spring willbe used, and thus how much rebound damping is required. Therefore, it isimperative that rebound damping is easy to adjust and thatit has a wide range.Compression damping is not as sensitive to fluctuations in weight, because the(adjustable) spring is helping duringa compression stroke.
(引自:
http://www.pinkbike.com/news/To-The-Point-Rebound-Damping-2013.html)
注:通常前叉能够调节的只是“低速压缩阻尼”和“低速回弹阻尼”,而“高速压缩阻尼”和“高速回弹阻尼”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前叉收到大冲击或者是需要快速回弹的场合,低端前叉只能靠自身“金属片的弯曲”或者是“弹簧的收缩”来自动调节。
这里还为大家找到一篇“单车狂热”写的“阻尼器原理”的文章,里面描述的那个阻尼器主活塞(就是上图金色管子最左端,是集成了“三个功能”并带有“白色密封圈”的那一堆东西)跟enix的很像,我推荐大家还不明白大概原理的话看一下那个帖子:
1/关于阻尼“主活塞”的帖子:
http://www.fr-club.com/viewthread.php?tid=658&extra=page%3D12/关于金色管子内部的结构,南京王剑的帖子很能说明问题: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cycling/546013,0,0,1.htm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srbqTSXnq71lvoDRBllI7id_lth_oNRXj8plpLCEGVq-JTR2_lGnZ6maX3i2NchziZQE0TJMSZ6qLLATK8mQFRhxHVwZTdxd0xG4RoLMnq以上的帖子很经典了,比我写得强多了。
3/TechTuesday的前叉调整基础教程,很经典,会帮助你梳理一些功能的概念:
http://www.pinkbike.com/news/technical-tuesday-suspension-basics-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