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吧 关注:45,219贴子:639,189

回复:【盘点】古代之“十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唱戏被扇耳光的皇帝李存勖
上榜理由:超乎想象的“敬业精神”
李存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建立者,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当皇帝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罚,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倍受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简直荒唐到了极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0楼2014-08-18 14:20
回复
    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1楼2014-08-18 14:20
    回复
      10、祝允明《草书诗帖》 (明代奇才草书绝品)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2楼2014-08-18 14:21
      回复
        9、赵子昂(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
          赵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钣谠猎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3楼2014-08-18 14:2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14-08-19 11:26
          回复
            8、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北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无能,但在艺术成就,尤其是书画上造诣极深,堪称历代帝王第一。其瘦金体可称天下一绝。《千字文》是我国六朝以来盛行最久的一种字书,用以教授学童,是读书识字的启蒙读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14-08-19 11:26
            回复
              7、米芾《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14-08-19 11:27
              回复
                6、怀素《自叙帖》 (中华第一草书)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被认为是怀素晚年代表作的草书,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作者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7楼2014-08-19 11:27
                回复
                  5、 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中华第一楷书)
                    欧阳询传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碑刻为主,其行书墨迹却极为希少,不易见到。笔者这里所选他的一幅行书《仲尼梦奠帖》卷,是现传世下来的欧书惟一真迹,十分珍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8楼2014-08-19 11:28
                  回复
                    4、 苏轼《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14-08-19 11:30
                    回复
                      3、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4-08-19 11:30
                      回复
                        2、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14-08-19 11:31
                        回复
                          1、《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下图第一个是《快雪时晴帖》,第二个是《中秋帖》,第三个是《伯远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14-08-19 11:32
                          回复
                            接下来,中国古代十大“盗墓”狂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3楼2014-08-19 11:32
                            回复
                              接上
                              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
                              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祖陵处,反而遭陵毁尸抛。时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乡人用兽骨置换收藏了帝后的尸骨。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是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了皇陵。史书记载了此事,根据《南宋诸陵图》,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将遗留在元宫中赵昀的头颅送回南方,并将其他五帝遗骸迁回攒宫。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外族政权,对汉人的报复和镇压是史无前例的。无道僧人杨辇真珈盗掘南宋皇陵用意歹毒,除了盗取财宝,还有侮辱汉人,击垮人们赶走蒙人意志的用意,实乃中华大民族之罪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14-08-20 11: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