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永年杨氏太极吧 关注:24贴子:140
  • 10回复贴,共1

孙存周先生手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存周先生简介

生于1893年2月, 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属望都县)人,逝于1963年8月。是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的次子,讳焕文,号二可,他自幼秉承家教,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尤以武术击技闻名于世。文武兼修,16岁始发奋苦修,三年得家学大要。19岁与钱氏完婚,遂黄袱独杖,游历南北数省,交流武艺,所过之处,声誉鹊起。1924年,孙存周先生不慎被盟兄误伤左目,遂闭门用功,数年后,孙存周先生竟臻不闻不见而知觉之境,技击超神入化。1929年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存周先生被聘为首席监察委员。后受聘为江苏省国术馆代理教务长。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他被聘为国术评委。抗战爆发,孙存周先生随即参加抗战。历时三年余,大小数十战,强弱悬殊,终被日军击散。1942年,存周先生潜回北平。不久日本人闻孙存周先生之名,欲请聘。孙存周先生闻讯,避至河北定兴孙振川、孙振岱二师兄处。期间曾多次资助掩护抗日人士。1944年洛阳之役,长子孙保和对日寇作战牺牲,孙存周先生慨然曰:不辱家风。解放后,存周先生大隐于市,然但凡闻其名而来访者无不惊服而去。孙存周先生自民元出道以来,与各派拳家较艺无数,平生未遇其匹。海上拳术名家褚桂亭叹孙存周武艺绝伦,技击独步,同时代无人能出其右。孙存周先生一生笃技击、好任侠、远浮名,书剑合璧、轻利重义。以其一生对武学研修的苦心孤诣和潇洒超脱、求真忘我的精神境界感召后人。孙存周先生质朴天然,幽默博学,趣意清雅。通诗文词曲,知古乐音律,更好书画,以山水为多,尤善松柏,合以其性。


IP属地:河北1楼2014-08-08 14:02回复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苟有道心再参道门.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IP属地:河北2楼2014-08-08 14:02
    回复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应敌时,敌若推之,则把力量导引道脚底涌泉,如泥牛入海,应拳击脚踢,则迅速欺身向前,如发箭冲进对方门户,在对方力量还没发出(还在根节)就将对手发放出去,如果对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触面,即用此接触面将对方发出.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涌泉,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吸气入丹田,同时神贯注气走满入全身胀如气球.蓄存气不出,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吐气身体感觉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各毛孔泄出.空体无气尚未进气,要感觉体内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钻探各部位.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多看孙禄堂先生的照片,多体会拳中的意和劲.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IP属地:河北3楼2014-08-08 14:03
      回复
        三.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实战中把劲路打通.实战时,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劲找到了.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IP属地:河北4楼2014-08-08 14:03
        回复
          六.化枪为拳,人的骨架就是大枪,特别是脊椎,经过内功训练,如同白蜡杆般坚韧.充满弹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发,转化为高频杀伤的弹抖力,如同枪法里的绝技金鸡乱点头,腰胯劲传导到枪头,化成枪花.但这必须借助大杆的弹性,硬木棍挽不出枪花来.得把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到手的筋骨结构练的像白蜡杆子,发劲也是循着枪诀,沾实始吐力,这才是形意直劲的真意.
          附:
          孙禄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挺拔如枪杆,有些人总觉得形意重拳和频率不能兼顾,是内功未到,难得真传,虽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还有关节还在打软,力量在传递过程中从关节漏掉了,发劲做不到冷弹脆快,只好憋一口气在胸口或丹田,去抡.推.搡.撞.骨力在实战中的运用实际与兵器无二,这身骨头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枪拳,太极.八卦是刀剑拳,通臂.披挂是鞭子拳.循着用兵器的窍门去琢磨,各种劲诀就通了.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骨劲在身上而不外显,自身身体既是拳头,骨架生棱,骨力如刀剑.变化皆在骨架上.形意以枪化拳,枪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纯以骨架传劲走劲.身体骨架即是刀枪剑,是最佳最好的传劲工具,不是发劲工具.既然是传劲,自然是越结实越好.骨架结实就在一个整上,全身整合,周身关节无断之处,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处不能松透之处,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无时无处不是处在自然的整之状态,整劲是指由整的架子传过来的劲.最后打成一个整,打出来整劲等等说法仍然还是在跟自己较劲,全浪费在自己身上了.枪"滑"杆"抖"枪之说,滑者主直劲,劲在脊椎,带周身直进.抖者主螺旋转劲,劲在腰胯,带周身拧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直劲者,直进也,孙存周前进一丈,后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伤人,疾打疾进,其威可怖.抖者,转劲也.腰胯左转右转不断相连即成抖.所谓胯骨即是大转子,道理在此.直劲,劲在脊椎,曰龙劲,取"龙形搜骨"之意.抖劲,劲在腰胯,曰虎劲,取虎腰胯之功.
          六部剑,顾到上下左右前后,无剑时手臂即是剑.手臂一出就要带锋,这是骨力透体的一种体现.用骨头打人固然是一种修炼心法,也是一种挨打的感觉,被人拿骨刀捅了似的,这把剑是真剑,六面带刃,手往那里一摆,六面顾到.不能只会往前打,左右上下来了就只会拨了,上下左右来了照样打,走刀剑诀里的削.带.砍.骨头是带刃的,不能只有拳头有杀伤力,小臂也是武器.手臂是剑,剑刃就是小臂的螺旋,加了螺旋力的小臂打在身上,痛到骨髓.要练出隐藏的剑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锋.手臂上不带锋,手臂上挂不上劲不行.一开始练拳,是手臂挂在身子上,身体是不会动的;后来,是身子挂在手上,手臂小动,身体大动.这时手上才能挂上劲,才能支起三关.但这还不够.最后浑身通透,无所谓哪里挂哪里,这才有成.练拳也是要四面八方的练,一个钻拳出去,在练的时候,不是只冲敌人的下巴,全管.这样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拳师教徒弟,让他们先傻练着,渐渐有体会后,教剑法时,再把这个四维上下的道理点透.


          IP属地:河北7楼2014-08-08 14:04
          回复
            明.暗.化劲
            明劲.暗劲.化劲都可以伤人,但形势不同,效果有异.真正的以真气作用发出的明劲,能使未练过硬功夫的人也能产生铁砂掌般的威力.将一块青砖立于桌面上,用手一挥,上半截粉碎,下半截纹丝不动.这绝不是本力大的人能够做得到的.暗劲打人,有渗劲的效果.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伤着了,用手按一下西瓜,皮没破,瓤全坏了.化劲则能直接伤人气血.明劲伤人筋骨,暗劲伤人五脏,化劲伤人神气.也叫气打,意打,神打.整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任督二脉,暗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带脉.而化劲的基础是打通大周天.
            明劲易骨,练精化气.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明劲用法起如钢锉,落如钩杆.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追风赶月不放松.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
            真正练明劲之法,先站三体式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初习者更不能求快,应一式一式地练,力求步稳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匀,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紧张,发力要求松紧得当.而且每次练完后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气.练时先要松开周身,气沉丹田,不必强求呼吸运力之法,以自然为要,一举一动须合乎规矩,整齐不乱,松肩垂肘,拨顶提肛,虚心实腹,松腰合胯,动作舒展圆活而又不失自然.如此练习一段时期,周身自然和顺,劲力自然通达.此时即须在练习时意念微注意肘部,动作到位后即要根节松,梢节紧,以求慢慢将沉坠劲,即爆炸劲练出来.练习大约一两年后,即可带着练明劲,但要注意发力时只能发出四五分劲,慢慢逐渐加大发劲力度与次数.发力时根节一定要松,中节一定要沉.坠.裹,松中出力.以柔用刚.以缓用急.这样练的好处是,较易体会丹田发力及劲力的阴阳变化,且绝无周身僵滞,头晕目眩,火气上升之苦.但须注意劲力虽柔,一定要做到松而不懈,和而不流,周身不失中正,姿势尤须挺拨,不可软塌.练明劲为外刚内柔,要求外形发刚劲,内意柔和自然.而练柔劲则要在周身和顺后逐步做到外形虽柔,内意却是坚刚,一举一动,圆活而沉实,动作到位后,不管发劲与否,总带着刚的意识,心中稍微一动,便从丹田发抖搂之力.
            明劲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都极力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练中要逐步将这种僵力,换为圆活灵巧之劲,松肩,肘尖要下垂,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蕴藏一定的内劲,塌腕,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分伸出,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明劲是形意的刚劲不是蛮劲,是"明白"的劲,是懂得的劲,是按规矩练出的上下相连整齐内外如一的劲,久练,自然会松,松中再出的劲才是真的刚劲,不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练出来的才是刚劲.练暗劲化劲后一样有致命的刚劲,那是极柔后以至在虚无中发出的劲.
            暗劲易筋练气化神.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明劲有声,暗劲无声.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暗劲是以劈拳来练的,慢慢的,浑身上下象虫子一样蠕动,尤其是丹田的蠕动.手往回收蓄劲时,全身都松了下来,长期习练此式,自然丹田饱满,内气充盈,全身放松.练时是以死步练习,逐渐过度到活步.纯纯粹粹是以丹田元气来催化关节,发力等等.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内劲渐渐在体内生长出来,出拳一点贯性劲也不借用,完全是从后腿蹬起的丹田力气,与人动手一出手,自己觉得没有怎么用力气,可是对方却觉得受到很大的内力冲击.
            化劲即练神还虚洗髄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随彼意而应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化劲成就的标准是,好象与万事万物都有血缘关系,有耳聪目明返老还童之效.化劲阶段就出了虎豹雷音,这是生命更新的声音.到了化劲阶段,打人也要用浪头,但浪头下后继的劲道无穷尽,所以变化也无穷,打人跟变魔术似的,身形没有边,这是有了神变.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第二层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第三层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
            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如此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无可无不可.
            耿诚信幼年练拳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事,对于人所发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此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
            易骨,骨髄饱满,骨生棱,常人与之轻触即如铁石轫刀痛入骨髄,此肾气饱满象,其人内劲必暗.必寸微动即可摧人;易筋,真传内家者整身以精气神充满一身如桶,此为身筋手臂大腿,以精气充满整手臂整腿都是无形之筋,周身如一体之韧,周身精气充添全角如筋,故曰周身一太极,周身一丹田,其人沾人即跌,周身一如也;洗髄,周身精气不只充沛更饱满,至无微不至,其气渗入骨髄,饱满骨髄,更饱满上丹田神室,破初关,过重关,由拳入道,而有神鬼灵感与超人之身法,腾挪变化,灵知如神,身形如鬼魅.
            发劲


            IP属地:河北8楼2014-08-08 14:05
            回复
              一.发劲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间己身被内气填充,即丹田气炸向四肢周身,瞬间脚踩大地,故如大地打人,微颤敌已跌出,因发劲甚快,手掌尚未有触敌身感觉,真发劲常快到跌者常不知自己如何跌的,且发劲者也未感到劲有阻碍,未感受对方有体重有抗力.周身奇经八脉常通之故(普通人是十二经脉通,而奇经八脉只每两时辰与十二经脉通一穴,小滴涓流之通,而内家修者可将八脉气足通关而逐渐趋向全通,成洞庭湖(八脉),可倾刻间调节长江水(十二经脉),故一但发劲,丰盈之气由丹田炸向四肢及周身,故周身澎湃之气,可伤人可发人,高手在对手拳脚攻己身时,吐气开声,身颤微拧,则对手自伤或跌.内家高手感觉两臂是插在丹田,不在肩膀.纯厚者既轻灵又猛烈,轻轻用内劲一拍,挨者即如同挨猛击,惊慌不及人已跌出.
              胜敌无绝招,见敌打来,心念一动,随式打去,即可成功,乃无意中抖擞之神威.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发劲其实就是一颤或说是一抖,而前提是松,如果松了,劲仍难发出,要在腰上找毛病,劲要练到背上,试劲的方法:浴后不要擦,用抖劲尽力一抖,看背后的水珠能抖去多少,看那些水珠弹出的力量有多大.整劲试法,身子直立,平伸双臂与身体成十字型,反臂手心向下,然后坐腕,极力向外撑.然后,可请人猛击你手掌,你身子飞出,而拳架都不会散.惊抖力又叫抖翎劲,发出来是抖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背劲,背上的出劲,蓄发在于背,要抖背.近身之后,蓄发变动全部由背上完成,手头自不必有什么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压制着他,而他再怎么控制挤压你的双手也没关系,你自管背上一抖,连续打击.翻浪劲表现在后背和肩上,惊抖劲表现在腰上,想一下猫.狗下水洗澡上来后抖掉身上水的动作,试着做一下,两手臂平伸如抱圆柱状,两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动,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动手时讲究惊乍打人,一是靠对手惊起自身,打出本能反应,二是出手冷脆惊起对手,一打就是一个空白,就是说打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打的.练习吐内劲打沙包使沙包不动只震动悬挂之绳.


              IP属地:河北9楼2014-08-08 14:05
              回复
                三.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一着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劲至,则应以警劲,敛气竦神,紧以当之,震以杀之,行所无事矣.发劲时外示柔软,内涵坚刚,足腿用劲,由脊发出,当机立断,应发即发,不可迟疑.用劲最难,虽劲大于敌,用而不当为敌用,用之过早,则劲已出而敌未着,过迟则敌已入而肘不得伸,劲因不得达,皆授人以隙.敌无论以何手来,吾均宜及身而紧,一紧即发,必使敌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压敌境.倘沉之过下,或起之过昂,敌人蹈隙最易.手足吞吐之劲必同等,如以五十磅之劲打出,亦以五十磅之劲收回,吞吐劲不相等,病在迟缓,故敌人得接其手而还击之.快由于有劲,无劲必不能快,吞吐之劲相等,则无留顿不收之弊,敌非但不能接,且受伤尚不知手之来路,故临敌万不可接人手.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后能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发力到落点的一瞬间高度紧张,而后再迅速放松,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到落点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越大.要想打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转腰扣裆,腰部旋转,裆劲扣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练习螺旋劲,要以身体中心为轴,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侧转动,产生离心力.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衡量一个拳手发劲的质量,劲要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有腰裆的弹抖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的转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有落点劲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


                IP属地:河北11楼2014-08-08 14:06
                回复
                  五.人的先天之力有大有小,力气大的打力气小的是自然规律.但武术修炼的是力的质量.如果一拳可以打出周身的力量,那么这是整体力.力气越大的人整体力肯定大.但是练到了周身一体,身体一颤即可伤人,这种力方可称为内劲,练到了这个层次,力气大和小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这么高频的力打在谁身上都受不了,内劲表现并不光就体现在杀伤力上.内家拳练的是全面的功夫,空有一击必杀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所以练拳要练身步法,不但要练快,也要练准,进步和落步都要又快又准,才能夺对方的机势,高手相争,胜负立判,靠的就是身步法的极其灵巧和一触即发的劲力.
                  形意拳发劲称之谓抖绝劲,务要全身放松,身体高度的协调统一,全身的劲力集中一处的整撼力,也称暴发力,参考观察骡马干完活打滚后混身一抖的劲力.形意发力时,肌肉是由松到紧的,好似全身的散劲顷刻间聚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开始时劲是聚不起来的,随着练习的过程,劲会逐渐好起来,松为了速度,紧为了整劲.先松后紧,运动过程中松,发力瞬间是紧,随之而松.一张一弛.
                  将丹田的鼓荡之力,腰胯的抖擞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为一,形成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劲路渗入对方体内.动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将这种零距离发劲做到随心所欲,才能谈到在实战中自由运用粘.连.绵.随.牵.捺.逼.吸等内家劲诀.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皆可发劲,所发之劲才是五脏之力.形意发力劲长,平时练拳就要将劲往远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单崩或双崩都如坦克车撞人,故形意之拳极实非抽击,快如冬天打冷战(抖颤),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弹击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飞.发劲是利用呼吸,然后用神.用意.用气将劲打出去,可使对方如触电样跳出.这种劲打出去,会使人吓一跳,而有惊心动魄之感.


                  IP属地:河北13楼2014-08-08 14:06
                  回复
                    七.内家工夫不到家即是形打,重外劲重体能重技法,全身伸缩束展以助劲力,借身体全势之缩伸,摧进内脏神经结实摧打伤人,此是形之劲打,河南心意之外形是典型内家形打,气力身形并摧,外形极猛烈惊人.功夫上身后一点浊力都不须使,也无须再考虑攻防招式,自然会恰到好处,自然控之胜之.自由进退中,只要如小儿、女人怕人打到头脸般的遮一下,沾粘控已可自然完成,敌已落于掌控中,或跌或倒地或扭曲如包粽.沾一听二顺势击发是三,高者一二三合一,如龙卷入,如水注入,顾打合一.沾粘控之利害在周身能以寸劲击人.
                    拳劲之发放,在贴身靠打,节节贯穿,如长江之浪,一波而三叠.即以手粘住沾实发力,意念深透,劲力不绝.招法练时要开阔博大,方有气象万千之象;用之时则短马贴身,在实战中捶练;而劲力的运用和完整的劲道,则在单操空试中求得.下功夫练好拳架桩功,使内劲和动作融合起来,气力合一,这样练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
                    太极走粘劲,松胸腹以吞吐;形意走推劲,合手足以截撞;通背走鞭劲,顺腰臂以摔拍;拦手走炸劲,抽肩胯以穿弹.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中轴坚固如山,又游动如莽时,那便是刀背劲.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沉拔自如,拎称洒脱,吞吐无常,那便是剑指劲.以徒手扶剑的意识行功走架,便会练就飘逸的"剑指劲".习拳者,只有领悟了拳中的刀剑棍棒味后,才称得上"懂劲".练了剑架以后,发劲成一线直透对方脏腑.


                    IP属地:河北15楼2014-08-08 14:07
                    回复
                      我有愧于父母拿那么多钱供我去读书,而我偏偏选择了中文系,看来我毕不了业了


                      16楼2015-09-28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