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不能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在炽热得烤人的夏,市中心正午的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几乎是贴着身子走下天桥。有跟我同样着一身校服的学生擦肩而过,三三两两地讨论上午的考题、待会的午餐,耳边,大多数人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天气太热。擦汗、说笑、打闹,在这样拥挤的电梯旁边,我只能皱紧眉头竖着身子从人与人之间钻过。
扭头,还是那个老人,形单影只地抱琴,满目沧桑。不,应该说,他整个人都是沧桑的。他并不像路上常见的乞讨者,可怜兮兮甚至有些讨人厌地扯着你说:“行行好吧,祝你好运,好人好报啊……”我对那些人是向来避之唯恐不及的,不管他们说的有多好听。
朋友要买零食,现做现卖的那种,在距离老人大概几米远的地方,我便在她身边等待。偶尔地,回过头看看老人唱歌的模样,而后笑,微微地,踏实地笑。
他在这里已经不是第一个夏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来的呢?他并不是每日都到,也许因为这个因素,我记不清楚了。
他每每到这里,总是穿着同一身衣服,亦不像常见乞讨者的那样破烂不堪,只是有些脏了。太阳毒了会加一顶草帽,盖住一厘米长的白发。
他的音箱很小,大概只有几盒烟那么大,他爱将它放在身后,所以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发现它。音箱的主体是淡蓝色的,像是大雨才过尚未晴开的天空,染上时间的灰尘,半蓝半灰。发声孔是淡黄色的,就像久旱逢细雨的泥土,不泥泞湿润得使人不敢靠近,却不乏生命的细腻味道。音箱是已经损坏了的,有凹陷的部分,见证老人萧瑟的过往——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的生命是萧索的——本该是对比冲撞的色彩,到他手中竟成一天一地的契合,包罗万象。
有人经过他,从钱包中拿出零钱放到他的竹筐里,老人一定及时停下琴声来道谢。我为那一句“谢谢姑娘”感动了。
钱躺进约莫半米高的竹筐中,投入零钱的年轻姑娘随人流不见了踪影,于是我开始打量那竹筐。竹筐的上边缘已经磨损,整体看来也并不算干净。白配浅绿的编织,让人联想到编制者坐在一把小木凳上,仔仔细细地缠缠绕绕,诉说一种淡然悠长。
我看得入神,不小心在偶然间被老人抬眼对上自己的目光,我立刻看向别处,如同犯下了某种滔天大错。他的皮肤在黄种人里偏黑,算不得黝黑,在我看来是极健康的肤色。苍老的皮肤上不仅印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更有粗糙结实的感觉,不像常年务农的农夫那样“刀枪不入”,而是写下意味深长的“一辈子”。
可是,他的眼神甚是澄澈与明亮,恍若将至黎明时的第一抹微光。
我不知在那样的目光中读出了什么,只是大约感觉,那像是在小时候痴迷的《西游记》中,托塔天王李靖的照妖镜,让人的心魔无处遁形。
日光投下,再反射进他的眼中,亮得出奇,却并不至于钻石那样耀眼、闪光灯那样犀利。我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而在我所能想到的词汇里,我愿意称之为,希望。
他早已继续唱了——我并不清楚那是戏还是歌。惭愧地讲,我从未听懂他在唱些什么,虽然我一直是着迷的。那大概像是京腔京韵,有戏曲的韵味在其中,却不那般精致有线条感。他唱出的每一个音都是词,没有丝毫拖远的长腔,亦不拖泥带水,而韵律清晰婉转,曲折动人,恰似教堂钟声回味无穷。
他的声音像是老生的声音,也许是由于年纪大了而沙哑,但我不得不承认那底气比青壮年小伙子的足得多。那样的力量像空谷山林的回音传响,震透了心灵的窗。
老人的怀里始终抱着一把不知名的琴,只有两根琴弦,在琴头的琴弦是翘起的,明显被换过。两根琴弦之间显然少了其他的弦,我认得这琴不是二胡。他的表情平淡坦然,绝无任何可怜之色,取而代之的是投入音乐与琴声的安然。
我隐约感到,他大概是从极远的远处,被某个国度派来的使者,传播令人动容的歌。
我还是那样不住地望他,偶尔遇到他神灵般澄明的眼眸,再立即逃开。
“要辣椒吗?”
“要。”
小摊的顾客很多,摊主熟练地抡着胳膊操练,剥皮、下锅、捞出来、刷酱……人们还在各个摊位前和饭店里买餐闲侃,老人还顶着头顶正上方的红日与满身的汗水弹琴唱歌。
“我们走吧。”朋友买的零食出了锅刷好了酱,被她借助木签子举着,津津有味地往嘴里送。
老人的身边没有水,更没有任何吃的。
我与朋友一同离开了摊位,加入快节奏生活的人群之中。随着我们脚步的移动,距离老人越来越近,我踌躇良久,终于对朋友说,等我一下。打开钱包,我走向他,虔诚恭敬地弯下身子,将零钱放入他的竹筐之中。
未待我起身,他的琴声与歌声已停,道:“谢谢,谢谢小姑娘。”那一刻,我虽知道这是顺理成章的情节,却仍有些震撼,至于个中缘由,说不清道不明。
朋友对我的评价是,你真有爱心。
我想那并非爱心,亦非恻隐之心。我始终不能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终于突破了对他身上那股莫名力量的恐惧,做了我想要做的事。
之后的某日,我再与朋友同行,一位学艺术的、眼光独到挑剔的朋友。她亦是驻足,投钱,回来说:“他弹得是真不错!”
我点点头,笑着表示赞同。
后来,我们都离开了,琴声依旧,接下去的日子里,老人还在弹琴歌唱。
我无从了解老人的姓名,只是祈祷在多少年后,我可以带着不认识他的新朋友,偷偷持好一种不知名的信念,介绍说,喏你看,那是琴人。
在炽热得烤人的夏,市中心正午的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群几乎是贴着身子走下天桥。有跟我同样着一身校服的学生擦肩而过,三三两两地讨论上午的考题、待会的午餐,耳边,大多数人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天气太热。擦汗、说笑、打闹,在这样拥挤的电梯旁边,我只能皱紧眉头竖着身子从人与人之间钻过。
扭头,还是那个老人,形单影只地抱琴,满目沧桑。不,应该说,他整个人都是沧桑的。他并不像路上常见的乞讨者,可怜兮兮甚至有些讨人厌地扯着你说:“行行好吧,祝你好运,好人好报啊……”我对那些人是向来避之唯恐不及的,不管他们说的有多好听。
朋友要买零食,现做现卖的那种,在距离老人大概几米远的地方,我便在她身边等待。偶尔地,回过头看看老人唱歌的模样,而后笑,微微地,踏实地笑。
他在这里已经不是第一个夏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来的呢?他并不是每日都到,也许因为这个因素,我记不清楚了。
他每每到这里,总是穿着同一身衣服,亦不像常见乞讨者的那样破烂不堪,只是有些脏了。太阳毒了会加一顶草帽,盖住一厘米长的白发。
他的音箱很小,大概只有几盒烟那么大,他爱将它放在身后,所以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发现它。音箱的主体是淡蓝色的,像是大雨才过尚未晴开的天空,染上时间的灰尘,半蓝半灰。发声孔是淡黄色的,就像久旱逢细雨的泥土,不泥泞湿润得使人不敢靠近,却不乏生命的细腻味道。音箱是已经损坏了的,有凹陷的部分,见证老人萧瑟的过往——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的生命是萧索的——本该是对比冲撞的色彩,到他手中竟成一天一地的契合,包罗万象。
有人经过他,从钱包中拿出零钱放到他的竹筐里,老人一定及时停下琴声来道谢。我为那一句“谢谢姑娘”感动了。
钱躺进约莫半米高的竹筐中,投入零钱的年轻姑娘随人流不见了踪影,于是我开始打量那竹筐。竹筐的上边缘已经磨损,整体看来也并不算干净。白配浅绿的编织,让人联想到编制者坐在一把小木凳上,仔仔细细地缠缠绕绕,诉说一种淡然悠长。
我看得入神,不小心在偶然间被老人抬眼对上自己的目光,我立刻看向别处,如同犯下了某种滔天大错。他的皮肤在黄种人里偏黑,算不得黝黑,在我看来是极健康的肤色。苍老的皮肤上不仅印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更有粗糙结实的感觉,不像常年务农的农夫那样“刀枪不入”,而是写下意味深长的“一辈子”。
可是,他的眼神甚是澄澈与明亮,恍若将至黎明时的第一抹微光。
我不知在那样的目光中读出了什么,只是大约感觉,那像是在小时候痴迷的《西游记》中,托塔天王李靖的照妖镜,让人的心魔无处遁形。
日光投下,再反射进他的眼中,亮得出奇,却并不至于钻石那样耀眼、闪光灯那样犀利。我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而在我所能想到的词汇里,我愿意称之为,希望。
他早已继续唱了——我并不清楚那是戏还是歌。惭愧地讲,我从未听懂他在唱些什么,虽然我一直是着迷的。那大概像是京腔京韵,有戏曲的韵味在其中,却不那般精致有线条感。他唱出的每一个音都是词,没有丝毫拖远的长腔,亦不拖泥带水,而韵律清晰婉转,曲折动人,恰似教堂钟声回味无穷。
他的声音像是老生的声音,也许是由于年纪大了而沙哑,但我不得不承认那底气比青壮年小伙子的足得多。那样的力量像空谷山林的回音传响,震透了心灵的窗。
老人的怀里始终抱着一把不知名的琴,只有两根琴弦,在琴头的琴弦是翘起的,明显被换过。两根琴弦之间显然少了其他的弦,我认得这琴不是二胡。他的表情平淡坦然,绝无任何可怜之色,取而代之的是投入音乐与琴声的安然。
我隐约感到,他大概是从极远的远处,被某个国度派来的使者,传播令人动容的歌。
我还是那样不住地望他,偶尔遇到他神灵般澄明的眼眸,再立即逃开。
“要辣椒吗?”
“要。”
小摊的顾客很多,摊主熟练地抡着胳膊操练,剥皮、下锅、捞出来、刷酱……人们还在各个摊位前和饭店里买餐闲侃,老人还顶着头顶正上方的红日与满身的汗水弹琴唱歌。
“我们走吧。”朋友买的零食出了锅刷好了酱,被她借助木签子举着,津津有味地往嘴里送。
老人的身边没有水,更没有任何吃的。
我与朋友一同离开了摊位,加入快节奏生活的人群之中。随着我们脚步的移动,距离老人越来越近,我踌躇良久,终于对朋友说,等我一下。打开钱包,我走向他,虔诚恭敬地弯下身子,将零钱放入他的竹筐之中。
未待我起身,他的琴声与歌声已停,道:“谢谢,谢谢小姑娘。”那一刻,我虽知道这是顺理成章的情节,却仍有些震撼,至于个中缘由,说不清道不明。
朋友对我的评价是,你真有爱心。
我想那并非爱心,亦非恻隐之心。我始终不能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终于突破了对他身上那股莫名力量的恐惧,做了我想要做的事。
之后的某日,我再与朋友同行,一位学艺术的、眼光独到挑剔的朋友。她亦是驻足,投钱,回来说:“他弹得是真不错!”
我点点头,笑着表示赞同。
后来,我们都离开了,琴声依旧,接下去的日子里,老人还在弹琴歌唱。
我无从了解老人的姓名,只是祈祷在多少年后,我可以带着不认识他的新朋友,偷偷持好一种不知名的信念,介绍说,喏你看,那是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