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暖阳高照,咸阳难得的一个阳光灿烂的好天气。
雯婕斜斜倚于宽大的竹椅上,手执竹卷,眯缝着眼睛懒懒地看书。她身着一袭淡红色绸缎长衫,阳光反射泛着微微的华光,头发用一根白玉簪松松挽着,未施脂粉的脸有些苍白,慵懒的神态似若无骨。
小雪与小艾在她身边侍候着。小雪细细地打量着雯婕,从外表看,雯婕似已适应秦宫的生活,不再有凄怨和悲伤,生活得有条有理,方寸不乱,该有的礼节一样不少,该做的程式一件不落,每一天循规蹈矩,安分平和。她已经不知道雯婕真正的想法,到底是乐在其中,还是压抑敷衍,雯婕也越来越少跟她说心事,她也不好贸然问起。
此时的雯婕,似乎是放松而享受的。整个人半躺着,沉浸于竹书的天地。她的衣衫领口很大,露出了锁骨以下的部分。
小雪突然想起了什么,吃惊地说道:“公主,你的玉佩不见了吗?”
雯婕目光离开竹卷,投在小雪脸上,轻轻一笑:“不是,是我收好了。”小雪讶异不已:“那玉佩你是从不离身的,为什么不戴了?”
“不想戴了,所以就不戴了,我的玉饰那么多,天天换一种不好吗?”雯婕轻轻答。
“公主,难道你真的。。。。忘记了力扬?”小雪小心翼翼地问。
雯婕放足踏上了榻下的丝履,站起身来:“还提从前的事干什么?都已经过去了,忘不忘记都不重要,只是我已经不再想了。”
她的语气是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让小雪满腹心酸,曾经那么痴情的雯婕竟然能这么快地将往事抛诸脑后,是她变了,还是自己太过守旧?她不由自主想到许飞,虽然她有负于她,但是她仍然对她念念不忘,不知道她和阳蕾,现在怎么了?
雯婕将竹简置于书桌,瞧了小雪一眼,见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开解她说:“小雪,人活着就要向前看,不能活在过去里,明知道没有可能,又何必再作无谓的妄想?如果一味沉浸在回忆里,在这宫里连生存都困难,小雪,你懂吗?”
小雪似懂非懂。不过,在秦宫里,的确比在齐宫更严谨。秦律酷严无情,秦王暴躁易怒,她曾见过不少宫女宦官因为秦王的一时怒气而冤枉送命,也因此吓得不敢轻易迈出兰池宫一步,深怕惹祸上身。
她也深知雯婕因为颇受秦王宠爱,宫里众多妃嫔嫉恨不已,也许正虎视眈眈准备落井下石。想到这些,她不禁为雯婕深深担忧,以雯婕迷糊单纯的个性,能应付得了那么多人的明枪暗箭吗?不过幸好,还有长公主和靓夫人的真诚相待,使远道而来的雯婕不至于落单。
长公主何洁,虽然是秦王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扈张的秦王却对她放任迁就,溺爱有加。也许是何洁天真活泼不做作的个性颇得秦王喜好,整个王宫,只有长公主可以拂逆秦王而不罪。靓夫人进宫不久,知书达理,精通乐韵,歌声更是一绝,除雯婕外,靓夫人也是秦王最为宠爱的后妃之一。而雯婕与她俩皆一见如故,盟为闺友,闲遐时便互相走动,弹琴赋诗,品茗赏酒,也算志趣相投。
雯婕虽受嬴政厚待,却时时悬着隐忧。她知道嬴政野心勃勃,小小的韩赵之地早已满足不了他的征服欲,他时常伫立于蕲年宫中青铜铸就的巨大七国疆域图前,一看就是半晌,让为他备砚磨墨的雯婕心头隐隐发寒。图上东海边那块不小的肥沃之地便是她的故国――齐国,嬴政的目光常常停驻于此,也意味着他没有放弃对齐国的觊觑。
假使他对齐国开战,那自己作的一切牺牲便是白费,然而她不能开口探寻他的意图,因为他绝不允许后宫参政,她只能够旁敲侧击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他总是微微颔首,沉默不语,想必他都明白她的意思,只是他不会给她答案。
无论怎样,时光总是一点点流逝,就如兰池宫中那座精致的玉漏,细沙于壶口簌簌坠下,一刻也未停歇,在沙漏一陈不变的节奏间,雯婕送走了十七岁的大喜大悲,春去秋来,十八岁已是波澜不惊,没有渴盼,也就没有绝望,没有欣喜,也就没有痛苦,她学会了如何在宫中低调的安身立命,与人无争。也正是这种淡泊的性格,反而让秦王愈加信赖,甚至会在日理万机不能分身之时,让她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在重要仪式或者宫宴中,雯婕更是不可缺少的后宫主角。
一向冷酷的秦王突然对一个女子如此恩宠,也让朝野上下,三宫六院议论纷纷,人们都说雯婕虽无王后之名,却有王后之贵,若有了龙种,登上后位是迟早的事。
雯婕听说了人们的议论,付之一笑。那笑容里有着不屑一顾的漠然。
落叶漫天飞舞之时,咸阳的气候已是凉寒逼人。天空永远阴沉灰暗,空气永远干燥冰冷,连呼吸都觉得有刺痛的味道。雯婕开始蛰居于兰池宫,轻易不出门,整日沉沉睡着,连长公主与靓夫人的宫里也懒于走动了。
如果没有这一天,或许她一生都会这般慵懒如冬眠般度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似水,稳妥周全,直到老死,也许会有风光大葬,以极至尊贵的方式安稳入土,带着无价的陪葬宝物,长眠于地下,名字也许会载入史册,长垂不朽
只是这一天发生的事,既震动天下,流传千古,也改变了她的一切。
雯婕斜斜倚于宽大的竹椅上,手执竹卷,眯缝着眼睛懒懒地看书。她身着一袭淡红色绸缎长衫,阳光反射泛着微微的华光,头发用一根白玉簪松松挽着,未施脂粉的脸有些苍白,慵懒的神态似若无骨。
小雪与小艾在她身边侍候着。小雪细细地打量着雯婕,从外表看,雯婕似已适应秦宫的生活,不再有凄怨和悲伤,生活得有条有理,方寸不乱,该有的礼节一样不少,该做的程式一件不落,每一天循规蹈矩,安分平和。她已经不知道雯婕真正的想法,到底是乐在其中,还是压抑敷衍,雯婕也越来越少跟她说心事,她也不好贸然问起。
此时的雯婕,似乎是放松而享受的。整个人半躺着,沉浸于竹书的天地。她的衣衫领口很大,露出了锁骨以下的部分。
小雪突然想起了什么,吃惊地说道:“公主,你的玉佩不见了吗?”
雯婕目光离开竹卷,投在小雪脸上,轻轻一笑:“不是,是我收好了。”小雪讶异不已:“那玉佩你是从不离身的,为什么不戴了?”
“不想戴了,所以就不戴了,我的玉饰那么多,天天换一种不好吗?”雯婕轻轻答。
“公主,难道你真的。。。。忘记了力扬?”小雪小心翼翼地问。
雯婕放足踏上了榻下的丝履,站起身来:“还提从前的事干什么?都已经过去了,忘不忘记都不重要,只是我已经不再想了。”
她的语气是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让小雪满腹心酸,曾经那么痴情的雯婕竟然能这么快地将往事抛诸脑后,是她变了,还是自己太过守旧?她不由自主想到许飞,虽然她有负于她,但是她仍然对她念念不忘,不知道她和阳蕾,现在怎么了?
雯婕将竹简置于书桌,瞧了小雪一眼,见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开解她说:“小雪,人活着就要向前看,不能活在过去里,明知道没有可能,又何必再作无谓的妄想?如果一味沉浸在回忆里,在这宫里连生存都困难,小雪,你懂吗?”
小雪似懂非懂。不过,在秦宫里,的确比在齐宫更严谨。秦律酷严无情,秦王暴躁易怒,她曾见过不少宫女宦官因为秦王的一时怒气而冤枉送命,也因此吓得不敢轻易迈出兰池宫一步,深怕惹祸上身。
她也深知雯婕因为颇受秦王宠爱,宫里众多妃嫔嫉恨不已,也许正虎视眈眈准备落井下石。想到这些,她不禁为雯婕深深担忧,以雯婕迷糊单纯的个性,能应付得了那么多人的明枪暗箭吗?不过幸好,还有长公主和靓夫人的真诚相待,使远道而来的雯婕不至于落单。
长公主何洁,虽然是秦王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扈张的秦王却对她放任迁就,溺爱有加。也许是何洁天真活泼不做作的个性颇得秦王喜好,整个王宫,只有长公主可以拂逆秦王而不罪。靓夫人进宫不久,知书达理,精通乐韵,歌声更是一绝,除雯婕外,靓夫人也是秦王最为宠爱的后妃之一。而雯婕与她俩皆一见如故,盟为闺友,闲遐时便互相走动,弹琴赋诗,品茗赏酒,也算志趣相投。
雯婕虽受嬴政厚待,却时时悬着隐忧。她知道嬴政野心勃勃,小小的韩赵之地早已满足不了他的征服欲,他时常伫立于蕲年宫中青铜铸就的巨大七国疆域图前,一看就是半晌,让为他备砚磨墨的雯婕心头隐隐发寒。图上东海边那块不小的肥沃之地便是她的故国――齐国,嬴政的目光常常停驻于此,也意味着他没有放弃对齐国的觊觑。
假使他对齐国开战,那自己作的一切牺牲便是白费,然而她不能开口探寻他的意图,因为他绝不允许后宫参政,她只能够旁敲侧击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他总是微微颔首,沉默不语,想必他都明白她的意思,只是他不会给她答案。
无论怎样,时光总是一点点流逝,就如兰池宫中那座精致的玉漏,细沙于壶口簌簌坠下,一刻也未停歇,在沙漏一陈不变的节奏间,雯婕送走了十七岁的大喜大悲,春去秋来,十八岁已是波澜不惊,没有渴盼,也就没有绝望,没有欣喜,也就没有痛苦,她学会了如何在宫中低调的安身立命,与人无争。也正是这种淡泊的性格,反而让秦王愈加信赖,甚至会在日理万机不能分身之时,让她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在重要仪式或者宫宴中,雯婕更是不可缺少的后宫主角。
一向冷酷的秦王突然对一个女子如此恩宠,也让朝野上下,三宫六院议论纷纷,人们都说雯婕虽无王后之名,却有王后之贵,若有了龙种,登上后位是迟早的事。
雯婕听说了人们的议论,付之一笑。那笑容里有着不屑一顾的漠然。
落叶漫天飞舞之时,咸阳的气候已是凉寒逼人。天空永远阴沉灰暗,空气永远干燥冰冷,连呼吸都觉得有刺痛的味道。雯婕开始蛰居于兰池宫,轻易不出门,整日沉沉睡着,连长公主与靓夫人的宫里也懒于走动了。
如果没有这一天,或许她一生都会这般慵懒如冬眠般度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似水,稳妥周全,直到老死,也许会有风光大葬,以极至尊贵的方式安稳入土,带着无价的陪葬宝物,长眠于地下,名字也许会载入史册,长垂不朽
只是这一天发生的事,既震动天下,流传千古,也改变了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