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沙窝吧 关注:16贴子:247
  • 3回复贴,共1

水牛山文殊般若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牛山文殊般若碑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取自《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段: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观正法,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盘,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名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犹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
此碑原于水牛山峰端,1973年移至县文化馆。碑高2米,宽0.86米,厚0.14米。上罩盖顶石一块,碑额中置佛龛。龛中雕菩萨1尊,盘膝而坐,神态端庄安然;两旁雕侍者各2人,线条优美;下配两狮作朝供状,栩栩如生。龛之两侧阴刻“文殊般若”四字。字高15厘米,宽约为20厘米,书体为隶楷相间,浑厚勃发。碑首下阴刻《文殊般若经》经文10行,每行30字,计297字,书体同碑额,字径5厘米。碑之两侧镌有善主职称姓名,因刻度较浅,现已剥落难辨。《文殊般若经》书体为由隶向楷过渡的代表作。
【札记】据《宁阳县志》,水牛山,历史上长期属于宁阳,晚近始属汶上。


1楼2014-08-06 08:22回复





    2楼2014-08-06 22:23
    收起回复
      碑帖文殊般若
      详细描述:
      文殊般若碑:山东汶上县水牛山《文殊般若碑》拓片,碑文取自《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一段: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观正法,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盘,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名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 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犹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此碑原于水牛山峰端,1973年移至县文化馆。碑高2米,宽0.86米,厚0.14米。上罩盖顶石一块,碑额中置佛龛。龛中雕菩萨1尊,盘膝而坐,神态端庄安然;两旁雕侍者各2人,线条优美;下配两狮作朝供状,栩栩如生。龛之两侧阴刻“文殊般若”四字。字高15厘米,宽约为20厘米,书体为隶楷相间,浑厚勃发。碑首下阴刻《文殊般若经》经文10行,每行30字,计297字,书体同碑额,字径5厘米。碑之两侧镌有善主职称姓名,因刻度较浅,现已剥落难辨。《文殊般若经》书体为由隶向楷过渡的代表作。汶上文殊般若碑  文殊般若碑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同著名的清凉寺、二佛洞相伴在县城西北白石乡水牛山上。碑高2米,宽0.7米,厚0.15米,碑文为佛经,字体由隶变楷,楷意浓重,浑厚端庄。与汶上汉代衡方碑齐名,是继衡方碑之后的碑中骄子,珍贵国宝。近几年来,日本、韩国、泰国、瑞典、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历史学家、佛学专家、石刻艺术家、书法家纷至沓来,专程到汶上观看、研究此碑,《文殊般若碑》的拓片极为珍贵。此碑标志着楷书在这一时代已经取代了隶书的地位而成为社会用字的正统字体,对后世尤其唐代楷书形成和发展起了先导作用。


      3楼2014-08-06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