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院校大都是传统国家重点高校。教育的发展同经济、社会等其他发展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传统高校大都建在城市中心,进一步在市中心扩建受到场地限制。随着前些年高校的合并、扩建浪潮。不少985、211高校在同一所城市设有不同的校区,甚至在异地建设了校区或分校。比如:北大、清华在深圳建立了研究生院;人大苏州校区;山大威海、青岛校区;哈工大(威海)、深圳研究生院;大连理工盘锦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合工大宣城校区、北邮宏福校区,地质、石油、矿业、电力(北京、地方)等。名校异地建校区是大势所趋,但问题也来啦。
1、与本部的差距。不同的高校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重点学科。同一所大学在同一所城市的不同校区,因发展历史、师资力量等,也会有差别。异地建设的校区,大都建设历史较短,与本部比差距会更大点,录取分数也相对低些。
2、学籍与两证一书。两证(毕业证、学位证)一书(录取通知书)同等规格,学籍管理按教育部规定属地管理,校区的校园就在属地,想藏也藏不住;校区属地的城市名字也记录在档案里,想抹也抹不去。一校多区,谁也否定不了,同一个学校,不同校区,发同样的毕业证,教育部同意、学校愿意、学子乐意。其他旁观者,用不着担心失意。
3、与本部差距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地域因素,异地建校的选址,北京、深圳、青岛、苏州等大高上知名城市,容易吸引人才,老师也乐意去,考生也愿意去,与本部差距就小点。二是办学定位,校区定位准确、鲜明的,发展就快点。三是地方支持力度,地方支持大的发展快些。
4、抱大腿问题。一些人认为异地校区与本部有差距,不应该发与本部同规格的两证,有抱大腿的嫌疑。但笔者认为就应该抱本部的大腿,只有抱紧本部的大腿,才能跟上总部的发展步伐,才能缩小与本部的差距,一个学校的校区不抱本部的大腿,难道去抱别人的大腿。假如校区校长不听本部的话,不按照本部统一规划发展,这个校区校长也快免职了。不是属地免,而是本部免。
5、就业歧视问题。毕业证是放在档案里的,不是用来背在身上的。不必把毕业证背一辈子,大学毕业证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不是终点,也不是成功的标志。毕业后,除了清、北等极少数顶级高校毕业生,大家可能会关注某某人是清、北毕业的。其它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同事大都知道某某人是大学毕业而已,很少关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更看重的是个人工作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一般明里暗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校歧视、专业歧视等等,也不会单单歧视哪一所高校,更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共同歧视哪一所学校。关键是自己不歧视自己。
全国高校2000多所,每年900万考生。一分就成百上千名考生,不同的学校录取不同分数的考生,很正常。异地校区与本部比有差距,录取的分也相对低,也不算错误。
普通人,分身乏术,2000多所大学只能择一而入, 既然抱定了某所大学,就热爱它吧。一味的比较,只会黯然神伤。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学习应该学的,处几个好朋友,享受一下大学氛围,健康快乐生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