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吧 关注:380,230贴子:8,262,327

回复:【转】基于地震神棍频出,特转发一下我校同学从专业角度的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上,对于能量理论下,能量对于地球的影响是一种什么过程,实际他的理论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点的能量释放过程,也叫螺旋理论,是一种将能量以一种绕动方式下进行的最后静止过程,这个也就是圆的形成,所以我们的地球是圆的,越圆的东西越稳定,所以地球是比较稳定状态的,那么能量的影响也是一种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就是涡旋理论,也叫逐渐加速度过程---这个是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以螺旋的最外开始方向为释放加速度方式,向内为逐渐减小的能量过程也叫精制过程,所以我们地球的银河系悬臂的外围,是一种逐渐往外的一种加速过程,实际一般理解都能理解为外加速过程,会被甩出银河系,而向内的银河系的旋转,会将这个能量进行聚集,所以地球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步,如果哪一天,悬臂减小转动,那么地球可能会被向外的速度甩出银河系!!!所以地球显得比较中间点,所以还是珍惜我们的地球为好!!


78楼2014-09-10 18:45
回复
    接上他的理论,比较多一点,那么X星对地球的影响将什么时候结束,这个也是一个问题,这个和银河系的倾斜角度问题,银河系是对太阳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个角度一定有一个力量,才能将银河系推动,那么这个倾斜的角度和太阳之间的倾斜角度,这个当时命名为太阴的地区,这个地区就是我们银河系和太阳成一个三角形状的一个点区域,这个区域一般为黑色,部分深空的探测在探测这里,这里被发现有一个星系,这里当时的中国古代当时叫太阴,在这里,X星将会是这里的,它应该是太阳背后被抛出的物质,按照斜方向来到我们这里估计有两到数次左右,回到太阳可能性质应该有,时间长而已,那么这个来至于太阴的X星,将带来一定的能量,将银河系进行减速度,因为三角形状的顶点的加长,将会是一种旋转加速度的过程,那么地球将会逐渐更加精制于我们的位置,那么地球现在基本稳定不动的!!!一直到悬臂加速,地球将被甩出现在的位置,那么这个时间应该估计什么时候,同样为X星离开以后,大概估计为四年以后开始影响地球,这个应该是2018年,所以估计地球现在的 稳定时间不多!所以尽最大的能力对任何人都需要进行救助!!!!


    79楼2014-09-10 19:00
    回复
      接上,关于地球不动学说,他曾经于84年2月份到10月份使用载人的宇宙舱到过宇宙,进行过实际考察,当时的《单程车票》这个歌曲就是在大陆发表,以对于他个人的这个做法表示担心的一种表达,确实真实非常的危险,一共4。7吨的舱,食品和水要占据到1吨重,各种设备要到0。7吨重,自己重量为3吨,电源和安全保护要到300公斤,所以在这个空间中要完成这些科学考察,非常的艰难,他几乎有时候一天只睡1个小时,完成数据的录入和部分为了保持数据的及时的使用通讯发回地球,所以显得格外的繁忙和危险,几次遇到陨石,躲不开,只能跟一段让它轻轻撞一下离开或者贴上去跟它跑一段,非常的危险,每天只有20分钟通话时间,太阳能板几乎没有备用,非常小心使用,每次的打开需要格外的小心,好在台湾紧急提供了两块备用电池板,被撞以后,自己还需要出舱进行着宇航服装下的更换太阳能板,可惜了电压等级又不一样,所以电力不够的情况下,几乎靠以前学习的盲文进行书写,最后使用了一台德国人送的打字机进行工作,到第四个月,自己取水的时候水龙头没有关好,水将舱给弄湿了,几乎在不敢开电力的情况下,孤立黑暗中呆了一个月时间,最后靠微弱的月球反光将地面擦干,最后自己出舱,发送了一个短句:再见,亲爱的地球,自己拔掉氧气管道,自己自杀于月球不远,这个时候,是外星人赶过来帮助,将他送回了舱,并且帮助他将舱弄好,帮助他做好了电源的转接工作,最后将部分氧气帮助给他送了上去,给地球发信息,需要氧气,于是地面做好了氧气发生板块,外星人帮忙给他从地面送了上去,电影《深缘》里面部分的那段有人和外星人进行联络那段语句,实际真实的是外星人的信息,最后真实拍摄下了外星人的部分场景,最后外星人的一个飞船路过,其舱在下面呆了一个星期,最后离开了,部分电影描述的就是那样的场景,所以他个人当时的经历确实复杂,为了考证这个课题,几乎自己自杀于太空中,幸好被外星人救援,这些数据因为是他自己想考察的,所以几乎为他独立数据,所以一些几乎没有被用来参考!!!但是历史确实是真实的,那段时光确实真实存在过!!!
      8个月时间,他几乎以个人的坚韧度过了那种孤寂的宇宙考察生活,自己在电力恢复以后,独立使用当时的最先进的液晶显示面板电脑,写作了自己的电视修理技术心得,最后在太空完成对于陨石探测软件架构下的软件写作,使用当时的探测鱼类的软件,探测宇宙生命,同时使用这个软件编写了一种视窗操作软件的写作,这个他当时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当时的三级别程序的编写员了,实际编写程序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不难,所以他编写了程序,使用这个毫电只有5到7瓦特的写作机器来说,非常容易,一个太阳能面板一天可以发电10度电,电池储备以后可以基本维持几乎三天的电力需求,所以只写作是很省电的事情,他后来一直在写,几乎写了三个月时间,到落地的时候还在写,打开5厘米厚度的封闭门以后,他依然在写!!!所以对于他个人的那段经历,确实显得还是非常的难得,


      93楼2014-09-11 03:57
      回复
        民科官科,在目的上、在学问的目标上都是相同的,都是找到方向方法。既然你认为官科那么牛,那官科到现在还没找到地震预测的方法。我看在水平线上,基本上是半斤八两。你所说的民科的那些方法,在三四十年前,那就是官科所搞的东西。动物预测,地电地磁,即便现在官科也在搞这些。监测大地的电阻电磁变化,科学上也没什么问题,都是一定角度出发找到根据的方法么!
        你在13楼提到的一些民间艺人公布的数据和所谓的结论和科学家相比就是小儿科。科学家提到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要强,但是管不管用这个看看事实就会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管科还没发布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可能性理论和方法。但是民科的东西往往在实用的角度反而和事实更接近。
        就拿汶川地震来说,地震前蛤蟆搬迁,就有网上民科的“谣言”,要有大地震之类的。但是专业的角度分析,蛤蟆搬迁是正常的,反而进行辟谣。把异常现象当作正常现象,从而错失了躲避灾难的机会。甚至个别村根据这些民俗准备避难的,也被辟谣劝回,从而没有躲避灾难。后来网上有分析,蛤蟆季节搬迁过程,限于小蛤蟆。而大小蛤蟆在一起搬迁,是地震来临的灾难,可靠性是很高的。汶川地震绵竹的蛤蟆搬迁,恰恰就是大小蛤蟆在一起的搬迁。专业的恰恰是忽略细节了!从过程来看,绵竹的蛤蟆搬迁作为地震的预测,是可行的。如果能根据蛤蟆搬迁采取措施,则会避开汶川灾难。这个蛤蟆搬迁在专业里也许不叫数据!可能就是你说的神棍!
        有时候关键性的征兆能解决专业所解决不了的大问题。在汶川地震之前,专业的在大小蛤蟆逃命的过程里显得是苍白无力的。
        标题用给予地震神棍频出。这个用词你知道么,很讨厌!大多数的民科更喜欢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他们同专业的一样,有科学的研究精神,甚至远远超过专业的官科。原因就在于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们会更努力求证自己的观点。至于你提到的随口没有根据预测的,那不叫民科。真正的民科虽然不是本专业,但他们会有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预测,对待结果,是谨小慎微的。
        如果你看不起真正的民科,那你的实质就是就看不起专业之外的科学人士的探索,可以说是心胸狭隘,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科研探索的重任呢?不能一视同仁的眼光看待科学创新。眼里就不会有专业之外的科学成果。放眼看看,有多少科学成果有多少科学定律有多少科学规律是他们本专业人士自己创造出来的?
        ------------------------------------------
        如果这样的讨论都删除,那么在地震吧发言讨论也就没任何意义了


        95楼2014-11-16 09:34
        收起回复
          很多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其因果关系的。某段时间地震预测的“民科”“泛滥”,虽然不排除个别的人恶意所为,但也说明一个事实。这个很有市场,受到很多人关注。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关注。如果官科能解决这些问题,那这个“泛滥”就会消失。天气预报这么难的事情都已经搞定,(俗话说的天有不测风云,就是往日所说的不可预测。)那被官科定性为不可预测的地震未来的某一天当然也会被搞定,就是时间问题了。那么民科在这一领域做些工作,也就变成很平常的事情了。
          看看这些年网络的不正常做了些什么?
          十几年前,科技论坛和科学讨论可以说很火爆,科技论坛几乎无处不在,讨论科技的人也是多如牛毛。看看现在,基本上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科技论坛了,即便是科技论坛,也没有讨论的文风和风格。网络上的科技之风已经被干掉了。也许这就是官科所感觉的“泛滥”。
          十几年前,网络论坛是畅谈理想的地方。现在呢?娱乐、不着边际的胡侃覆盖不明的目的、顶贴等等占据主流。近些年的经历大家都知道,爱国的言论遭到群殴,以前的民族英雄一个一个都成了打击怀疑的对象。网络的趋势就是把年轻人都赶到游戏,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的行为上,娱乐占据绝大部分江山,毫无意义的内斗争论,就像搂主这个不着边际的帖子一样。不是建言这些不合理的如何改善,如何规避一些不良行为,而是一棍子全部打死。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搞地震预测的希望绝迹。
          发帖子前先想想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96楼2014-11-16 10:07
          回复
            请问楼主真的是地质大学的还是假冒名牌中国地质大学啊?我看你像个假冒伪劣产品啊?怎么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记住假冒伪劣产品祸国殃民啊!要不得……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4-11-16 12:34
            回复
              又是批民科,民科一不得工资二没奖金为研究地震都在付出,可官科一在批民科,争来争去没有用,我一直不想争,你们欺我们民科没有能人,全球地震界有种和我争,日本2011年大地震哪一个提前测出来,我提前测出来2010年六月份发贴被消了网号,现在王中雨个人空间中医中药论坛上还有贴,我又报了2015年第一场雪与16年高原彩云条条飘飘,哪一个有种测一下15年什么地方震,拿真东西说话,我也测了由1951年至2001年两次大地震震中同等距离产生出由1931年大地震震中至2051年这次大地震的震中,提前几十年测出震中,我在用对应磁场测地震与连锁地震法测地震,神棍把地震测出来也敢报,你们哪一个敢报,我在人世间以是下等人为什么总在我们伤口上撒盐。你们以板运动产生出地震现在又说地震存在时空性,你们相互矛盾得说法太可笑了,你们得理论正确为什么汶川地震测不出来?你们不就是事后英雄,如果你们测对几次我永远不在测地震,是揭开地震内在机理是测地震是提前测震级任你们比。民科们加油,为研究地震我们民科贡献最大,民科才是最伟大得人。


              98楼2014-11-16 13:44
              回复
                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时真理在少数一方。


                99楼2014-11-16 20:01
                回复
                  有这辩论的时间,可以多学点日语,就像我当初在纳兰性德吧的辩论一样无用,还是拿实事说话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4-11-16 21:13
                  回复
                    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总把民科叫成神棍骗子流氓民科又如何能尊重你,官科给民科提供点基础理论民科讲一下测地震方法多好,共同研究地震,那位科普地震专家为人们做得很好,为大家讲科普,大家会不尊重人家。


                    101楼2014-11-17 20:43
                    收起回复
                      【摘自地球内部存在大气层】
                      3、在地震前或地震中地磁场紊乱
                      在地震前和地震中一段时间内,从地表可检测到地磁场紊乱,如在空中被吸附的永久磁铁会脱落下来,指南针和罗盘会产生不规则的指向等,地磁场与地震为什么有关呢?答:由于地球岩浆磁体平时处于抱团稳定状态,且地磁场的方向也是稳定的,当地磁移极后,地磁轴位置改变,地磁轴将以强大的推动力,形成强大的岩浆冲击波,推动岩浆向着一个方向移动,并打破岩浆磁体的稳定,产生地磁场紊乱,尤其是在地震区域周围会有明显的地磁场紊乱,即在地球内部,一部分岩浆的移动,必定打破磁力线在岩浆中的有序排列,形成地磁场紊乱。


                      102楼2014-11-22 10:19
                      收起回复
                        该贴易误伤,民科和神棍不一样,该贴将神棍干的事按在了民科头上,


                        IP属地:湖北103楼2014-11-22 17:55
                        回复
                          神棍来也


                          104楼2014-12-02 20:12
                          收起回复
                            在2015年神棍们都拿出点真本领来测几个地震,大家说说雾都是四川是河北可现在河北比四川多雾,唉河北与四川..............。


                            105楼2015-01-06 15:20
                            回复
                              平时思维有弱点,以偏盖全的,能相信其专业思维水平高吗?为何不逆向思维,也许官科的某些研究思路和认识水平,在民科看起来也很可笑呢?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06楼2015-01-09 2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