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思维法吧 关注:10贴子:56
  • 0回复贴,共1

天使解读《道德经》第41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词意:
上士:指贤能之士
闻:听见 传布,传扬 通“问”。询问;问候 听说;知道
勤行:努力实行
中士:一般人
若存若亡: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下士:才德差的人
建言:指古语或古谚
明道:悟了道
昧:昏,糊涂,不明白
进道:修道有了进步
夷:平,平坦,平安 平和;平 平正
颣lèi:缺点;毛病 疙瘩;颗粒 不平
上德:至德;盛德。
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裂谷;山谷;河谷;峡谷;幽谷;谷口(两山之间的入口);谷水(山谷的水) 两山之间的水流 古代道家用语 [valley]。如:谷牝(犹谷神)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广:指面积、范围宽阔 多 扩大,扩充 广阔,宽阔;分布广;辽阔 引申为大 盛大 普通;广泛
不足: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建德:刚健之德
偷:浅薄;不厚道 马虎 苟且
苟且:随便,马虎,敷衍了事 只图眼前,得过且过 不循礼法
渝:水由净变污 引申为改变,变
质德:质朴纯真的德
大白:最白者 洁白 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
辱:玷污,辜负
方: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
大方:自然不俗气;无拘束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隅:角落 靠边的地方 边远的地方 事物的部分或片面
大器:比喻大才。
大音:最美妙的音乐
希声:无声
象:形状,样子
大象:大道,常理
无形:不见形体:不见形体
成:做好,做完 完成,成就 形成 成功
译文:
悟了大道的贤能之士,听到别人讲解大道,就会认真去了解,体会,去实践。
悟性比较一般的人,听了大道,似懂非懂,似信非信,似有似无,心中犹疑惑不定。
才德比较差的人,往往是以他有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来判定它是对还是错。如果他过去完全没有听说过,他就会大笑“哈哈哈!我长这么大,见得多了,从来就没听过这么一种说法,整个一胡说八道!”。仿佛他才是那个最懂大道的人。道是个很少人真能懂得的道理。碰到一个自以为是的下士,听了你讲的道,却不笑。说明你讲的道本身有问题。
所以,古人说过,在一般人看来:
悟了道的,却好像是变愚昧了。
学道有了进步的时候,却好像是退步了。
平坦的大道,却好像是崎曲不平。
至盛的大德,却好像是空虚的河谷。
丰盛的大德,却好像是不充足。
刚健的大德,却好像是敷衍了事。
质朴纯真的大德,却好像是被污染。
最洁白的,却好像被是被玷污。
最大的立方体里面,看不到它的边角。
最大的人才,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最大的音,我们无法听到它的声。
最大的形状,我们无法看到它的样子。
道是万物的唯一主宰,而万物却不知道它的存在。
但是,只有道,永恒地存在着,从任何事物变化过程的开始,一直存在到任何事物变化的结束。
本章一大道之间的关系:
本章讲悟道者的思维方式与执迷不悟者思维方式之间的区别。悟道者,以客观的眼光去看现实。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不悟者,以主观的眼光去看世界,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想象。悟道者生活在现实中,执迷不悟者,生活在主观的虚幻中。悟道者,看到的是客观实际的大海,执迷者看到的只是自己意识里的井内风景。
举例:
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主张而又游说赵武王道:“敝国君王派我通过御史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率领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使秦军不敢出函谷关已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通行于天下和山东六国,我秦国对此非常恐惧,于是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苦练骑射,勤于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过着忧愁恐惧的日子,不敢轻举妄动,惟恐大王有意责备我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收复巴、蜀,兼并汉中,东面征服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敝甲钝兵,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会战于邯郸城下。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一般地说,大王听信合纵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颠覆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由此看来,天下各诸侯国是联合为一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也自称是秦国的东方之臣,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就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割断了右臂的人去与人搏斗,就失去了同盟而孤立无援,所以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堵塞午道,并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列阵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我们盟誓说:‘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见了面以后而使两国互结友好。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为宰相,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一人独断朝政,而我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当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寡人年龄还相当小,亲政的时日不多,但内心却非常疑惑。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根本不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计。因此正想重新考虑,改变战略国策,向秦割地,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领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并把河间之地献给秦国。
分析:
张仪的一番说辞,旨在使赵王看到其没有看到的当时政治军事形态的真相,至少张使赵王相信这是真相。当这些事实摆在赵王眼前后,赵王根据这些事实,就会感受到事态发展的趋势,然后顺趋势而为,做出去见秦惠王的决定。


1楼2014-08-02 12: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