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常逛贴吧。见识了很多精华评论,收获很大,但是各种无脑言论见得更多,各种喷,各种糊,甚至有的人连观点的源头都没有搞清楚,信手拈来,咱能偶尔正常一回吗?是是非非,公道自在人心;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真不愧是贴吧,恐怕已经没有人脸上还是干净的啦。各种名词术语层出不穷,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就算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如果细论下去,最终也应该是对立统一的。为什么就不能心平气和的,互相印证呢?
强烈建议作者在文中弘扬一下孔子的,礼相敬,乐相亲。不要老是谈国之大礼,大礼的根本还在小礼,小礼的表现就是每个人的节操。先有仁者爱人,才能人人友爱,和谐不是大家都有钱花就能实现的。孔子言礼教,序周易,治春秋,都是在标榜一个道德楷模。法同理,人同情,道同路,自然太和太一,天下大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是说的因果关系,不是说有钱了就是文明人,是的话,就不会有无道昏君了,没有谁比国君更有钱。仗势欺人的暴发户,随处可见。所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的是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在孔子眼里就是过眼云烟。
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的应该是,贤良的君子也是需要增值财富的,只有掌握了更多财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化,广施仁德。所以后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是包含了这一层意义的,这就是儒商,其与奸商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是只有辅弼帝王才是儒家仁义的唯一出路。这一个独木桥也承载不起。
如果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上来说,儒家辅弼帝王治国理政也是同理。帝王广有天下,牧养万民。辅明君,谏庸君,为的还是能让君主在取之于民的同时,做好用之于民。不管是做名臣良相,还是儒商巨贾,造福于民就是成仁,扶德扬善就是取义。仁至义尽就是圣人。
这么说是不是跟传统儒家理念有悖?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是矛盾的。但是绝不是与儒家理念矛盾,仁义本身只是一种价值观,他并不是一套生存处世的手段,学会仁义并不能解决吃喝问题,要吃喝还得另外学习生存的学问,仁义变不出粮食,也变不出金银财宝。所以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穷了一辈子命的人,数不胜数。
有人会问,那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还读圣贤书干吗?是啊,我们被骗了吗?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你被骗了,但是你是被自己给骗了,不是圣人骗了你。
好笑吗,你笑的出来吗?
知道自己怎么被自己给骗了吗?你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结果荒废了自己的心。你只看到了,古今贤人的成就如何伟大和地位如何显赫,听惯了,社会舆论的道德说教和人心险恶,却不知贤人的成就只是来自于他生存处世的本领,而历史地位才是他坚持仁义本心的回报。圣人立言只是为了告诉你一个有利于万民福祉,同时更有利于你自己发展前途的价值观,可没有阻止你去学习如何变强的本领。你只看到了做贤才的好处,却没有学会做贤才的方法,如何能成为贤才?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虽然不堪,其实说的并没有错。首先你要有才,你要变强,颜如玉才会给你机会,黄金屋才会让你踏足。圣人价值观的作用,是给你一个持续踏足黄金屋,永远保留颜如玉的方法。为富不仁,为官不任,你富贵的了几时?
君子固穷。是美德。其实更多说的是求贤才而不得其法门的人的无奈。穷的只剩道德了。如果连最后的道德品行要放弃的话,那就是一文不值了。社会不是不承认他的高尚,只是如果只因为善良就赋予其权柄的话,好人办坏事,也是很可怕的。于是读书人的称谓就是对于其道德的肯定认可。读书人也是人,为了求生,耕读传家,世代冲击搏出位,就成了传统。也许官本位就是这么来的吧。
以上,偶的。
强烈建议作者在文中弘扬一下孔子的,礼相敬,乐相亲。不要老是谈国之大礼,大礼的根本还在小礼,小礼的表现就是每个人的节操。先有仁者爱人,才能人人友爱,和谐不是大家都有钱花就能实现的。孔子言礼教,序周易,治春秋,都是在标榜一个道德楷模。法同理,人同情,道同路,自然太和太一,天下大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是说的因果关系,不是说有钱了就是文明人,是的话,就不会有无道昏君了,没有谁比国君更有钱。仗势欺人的暴发户,随处可见。所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的是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在孔子眼里就是过眼云烟。
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的应该是,贤良的君子也是需要增值财富的,只有掌握了更多财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化,广施仁德。所以后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是包含了这一层意义的,这就是儒商,其与奸商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是只有辅弼帝王才是儒家仁义的唯一出路。这一个独木桥也承载不起。
如果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上来说,儒家辅弼帝王治国理政也是同理。帝王广有天下,牧养万民。辅明君,谏庸君,为的还是能让君主在取之于民的同时,做好用之于民。不管是做名臣良相,还是儒商巨贾,造福于民就是成仁,扶德扬善就是取义。仁至义尽就是圣人。
这么说是不是跟传统儒家理念有悖?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是矛盾的。但是绝不是与儒家理念矛盾,仁义本身只是一种价值观,他并不是一套生存处世的手段,学会仁义并不能解决吃喝问题,要吃喝还得另外学习生存的学问,仁义变不出粮食,也变不出金银财宝。所以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却穷了一辈子命的人,数不胜数。
有人会问,那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还读圣贤书干吗?是啊,我们被骗了吗?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你被骗了,但是你是被自己给骗了,不是圣人骗了你。
好笑吗,你笑的出来吗?
知道自己怎么被自己给骗了吗?你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结果荒废了自己的心。你只看到了,古今贤人的成就如何伟大和地位如何显赫,听惯了,社会舆论的道德说教和人心险恶,却不知贤人的成就只是来自于他生存处世的本领,而历史地位才是他坚持仁义本心的回报。圣人立言只是为了告诉你一个有利于万民福祉,同时更有利于你自己发展前途的价值观,可没有阻止你去学习如何变强的本领。你只看到了做贤才的好处,却没有学会做贤才的方法,如何能成为贤才?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虽然不堪,其实说的并没有错。首先你要有才,你要变强,颜如玉才会给你机会,黄金屋才会让你踏足。圣人价值观的作用,是给你一个持续踏足黄金屋,永远保留颜如玉的方法。为富不仁,为官不任,你富贵的了几时?
君子固穷。是美德。其实更多说的是求贤才而不得其法门的人的无奈。穷的只剩道德了。如果连最后的道德品行要放弃的话,那就是一文不值了。社会不是不承认他的高尚,只是如果只因为善良就赋予其权柄的话,好人办坏事,也是很可怕的。于是读书人的称谓就是对于其道德的肯定认可。读书人也是人,为了求生,耕读传家,世代冲击搏出位,就成了传统。也许官本位就是这么来的吧。
以上,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