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琐忆
一片果园静静地躺在苏北大地上,她成熟、安详、静谧。尘世的纷扰于她没有丝毫相干,她自顾自地存在着,象一位与事无争的世外隐士,用自己肥美的果实滋养着生存在这里的农民。昨夜我惊醒于床头,思绪极速地往回运转,回想自己梦及的二十年前的故乡,那许许多多令人彻夜难眠的景致和像风一样飘走的往事,是那样的清澈透明,没有一丝的虚华和浮尘,纯洁如水。
果园
故乡是一片果园,辽阔的果园,绵延的是成片的新绿,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我有时候想,人如果在里面迷了路,怕是再也转不出来的了。这儿的果农有着令人惊奇的记忆力,整日迂回曲折在田埂之上,竟能找到自家的果园,还能沿原路返回,好比一只永不会迷途的蚂蚁,对自己家园的路径了如指掌。在沾满露水的清晨,果农肩着锄头往自己的果园走去,瞧见自己的果园后他们先是一阵激动:果树和昨天的又不一样了,又长高了许多。紧接着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锄草、翻土,偶尔也会停下来喝几口带来的稀饭,看看头顶上的苍穹。日头跑到西边的时候,果农们收工了,与早晨来时不同的是收工后他们都是成群结队地走着,话题永远是果树又长了多少,或今年挂了多少果之类的,决没有别的话题。翌日,他们又会将今天的工作细致地重复一遍,就这么周而复始地复制着自己单调而又惬意的生活。
故乡的果树不止一种,有桃树、梨树、苹果树,也有一些樱桃树、板栗树,不过数量很少。梨树园有趣的很,一般一户人家有十垄,一垄大概载二十棵树,像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排列的整整齐齐。品种大多是黄梨,因为黄梨单株挂果量是最多的,这梨个头大,口味清脆爽口,所以最好卖。梨园也栽有青梨,只是口感上较黄梨稍差一些,栽种的数量就远不及黄梨多了。最少的是一种香梨树,每户人家也就栽个一两棵而已,大概是由于香梨树难成活,结果少的缘故,所以没有价值,种的很少。香梨的口味是其他梨永远无法企及的,既脆而甜,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浓烈香味,外型像个瓢。故乡有一种说法,说是吃了香梨的人不管走多远,都会回家的,顾名思义地想,怕是由于香梨的谐音是“乡离”吧。家乡的一些妇人就特相信,每在孩子出门前,就在他们兜里揣几个,才能放心让他们远行。我们这些孩子们就更爱它了,放学后在香梨树下追逐、打闹,窜上窜下的。时而摘个梨,也不洗,叼在嘴里就跑的没影了。
桃园就和梨园就不同了,因为桃子有毛,沾了浑身发痒,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决没有在桃园里玩耍的。那时还幼稚地想,孙悟空怎么一天到晚总在身上头上挠啊挠的,怕是桃吃的多了,身上发痒吧。每逢开春不久,我们还有一项工作——捡桃树苗。原来树上的桃子掉在地上,来年就要萌发出桃树苗的,我们都叫它“桃树秧”。桃树秧和其他的树苗不同,能够卖钱的,一棵五分钱,足够买一支冰棍的了。所以那时我们放学后会成群结队地在桃园里进行“地毯式”搜索,一旦发现桃树秧就立即上去划个圈,表示这树苗有主人了,免得其他人再来争抢。到了夏天,我们腰包里的零花钱总是鼓鼓的。于是就一根接一根地吃冰棍,看得其他村里的同学直流口水,他们哪里知道这钱是桃树秧换来的。当然,我们没有一个人泄露秘密的,因为都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苹果树和以上两种果树都不一样,树苗既不可以卖钱,也不能在树上下跳跃玩耍(苹果树又高又大,跳上跳下会折了腿的)。但它也有个妙处是桃书和梨树所没有的,每到四五月间,苹果树根部就会长出一簇簇鲜蘑,那蘑菇一把一把的,仿佛无数大小不一的雨伞叠在一起,而且还始终散发一种奇香,以致你刚到它身边就闻到了。鲜蘑无毒,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却不是每一株苹果树都会长,一定要是那些外皮已经腐朽的树干,背朝阳光的一面才会长这东西。二十年前的故乡条件很差,这鲜蘑绝对称的上是一道美食了,记得每逢礼拜天,母亲都早早地叫醒我,挎上竹篮子一起去采蘑菇,不过却不是什么“采蘑菇的小姑娘”,而是一对采蘑菇的母子。这鲜蘑生的很刁,数量少的可怜,我们只能凭运气,运气好的话可以采几朵,相反只能空手而回,但正是因为它的少,才让我们更加钟情于它,吃起来也才更加觉得香甜可口。
一片果园静静地躺在苏北大地上,她成熟、安详、静谧。尘世的纷扰于她没有丝毫相干,她自顾自地存在着,象一位与事无争的世外隐士,用自己肥美的果实滋养着生存在这里的农民。昨夜我惊醒于床头,思绪极速地往回运转,回想自己梦及的二十年前的故乡,那许许多多令人彻夜难眠的景致和像风一样飘走的往事,是那样的清澈透明,没有一丝的虚华和浮尘,纯洁如水。
果园
故乡是一片果园,辽阔的果园,绵延的是成片的新绿,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我有时候想,人如果在里面迷了路,怕是再也转不出来的了。这儿的果农有着令人惊奇的记忆力,整日迂回曲折在田埂之上,竟能找到自家的果园,还能沿原路返回,好比一只永不会迷途的蚂蚁,对自己家园的路径了如指掌。在沾满露水的清晨,果农肩着锄头往自己的果园走去,瞧见自己的果园后他们先是一阵激动:果树和昨天的又不一样了,又长高了许多。紧接着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锄草、翻土,偶尔也会停下来喝几口带来的稀饭,看看头顶上的苍穹。日头跑到西边的时候,果农们收工了,与早晨来时不同的是收工后他们都是成群结队地走着,话题永远是果树又长了多少,或今年挂了多少果之类的,决没有别的话题。翌日,他们又会将今天的工作细致地重复一遍,就这么周而复始地复制着自己单调而又惬意的生活。
故乡的果树不止一种,有桃树、梨树、苹果树,也有一些樱桃树、板栗树,不过数量很少。梨树园有趣的很,一般一户人家有十垄,一垄大概载二十棵树,像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排列的整整齐齐。品种大多是黄梨,因为黄梨单株挂果量是最多的,这梨个头大,口味清脆爽口,所以最好卖。梨园也栽有青梨,只是口感上较黄梨稍差一些,栽种的数量就远不及黄梨多了。最少的是一种香梨树,每户人家也就栽个一两棵而已,大概是由于香梨树难成活,结果少的缘故,所以没有价值,种的很少。香梨的口味是其他梨永远无法企及的,既脆而甜,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浓烈香味,外型像个瓢。故乡有一种说法,说是吃了香梨的人不管走多远,都会回家的,顾名思义地想,怕是由于香梨的谐音是“乡离”吧。家乡的一些妇人就特相信,每在孩子出门前,就在他们兜里揣几个,才能放心让他们远行。我们这些孩子们就更爱它了,放学后在香梨树下追逐、打闹,窜上窜下的。时而摘个梨,也不洗,叼在嘴里就跑的没影了。
桃园就和梨园就不同了,因为桃子有毛,沾了浑身发痒,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决没有在桃园里玩耍的。那时还幼稚地想,孙悟空怎么一天到晚总在身上头上挠啊挠的,怕是桃吃的多了,身上发痒吧。每逢开春不久,我们还有一项工作——捡桃树苗。原来树上的桃子掉在地上,来年就要萌发出桃树苗的,我们都叫它“桃树秧”。桃树秧和其他的树苗不同,能够卖钱的,一棵五分钱,足够买一支冰棍的了。所以那时我们放学后会成群结队地在桃园里进行“地毯式”搜索,一旦发现桃树秧就立即上去划个圈,表示这树苗有主人了,免得其他人再来争抢。到了夏天,我们腰包里的零花钱总是鼓鼓的。于是就一根接一根地吃冰棍,看得其他村里的同学直流口水,他们哪里知道这钱是桃树秧换来的。当然,我们没有一个人泄露秘密的,因为都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苹果树和以上两种果树都不一样,树苗既不可以卖钱,也不能在树上下跳跃玩耍(苹果树又高又大,跳上跳下会折了腿的)。但它也有个妙处是桃书和梨树所没有的,每到四五月间,苹果树根部就会长出一簇簇鲜蘑,那蘑菇一把一把的,仿佛无数大小不一的雨伞叠在一起,而且还始终散发一种奇香,以致你刚到它身边就闻到了。鲜蘑无毒,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却不是每一株苹果树都会长,一定要是那些外皮已经腐朽的树干,背朝阳光的一面才会长这东西。二十年前的故乡条件很差,这鲜蘑绝对称的上是一道美食了,记得每逢礼拜天,母亲都早早地叫醒我,挎上竹篮子一起去采蘑菇,不过却不是什么“采蘑菇的小姑娘”,而是一对采蘑菇的母子。这鲜蘑生的很刁,数量少的可怜,我们只能凭运气,运气好的话可以采几朵,相反只能空手而回,但正是因为它的少,才让我们更加钟情于它,吃起来也才更加觉得香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