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君循吏:土家族的诗性社会理想
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汉字为书写工具的古诗文,特别是诗作,成了土家族哲学文化向汉文化看齐的特殊标志。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诗、文,还是其他著述,都特别喜用汉典,以卯洞与容美为例,其用典都非常相似,而从文化源渊看,卯洞文化多出于川蜀,而容美文化多出荆楚,但二者的用典相谐,则说明土家族土司文化选择方面的一致性,如都喜用“棠荫”、“竹林七贤”等。当然,由于来源的不同,其习用之典的广泛性也有差别。但无论所用何典,从社会政治理想的角度看,都希望君圣吏良,而作为土司地区来说,对圣君无法直接提出要求,因而更多的是关注循吏,如在《奉送殷夷陵开美入觐》中即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种君圣吏良的社会理想:“五马翩翩恋阙遥, 云旭日满征轺。风高客路夷门道,传拥奚囊豫让桥。柳色晴牵南国兴,莺声春答汉宫韶。共知荐最明堂日,独有循良早见招。”这可以说是一首表达土家族诗人社会理想的纲领诗文,通过一个地方官的进京面圣来表达出一种对社会理想的哲学思考:从各地的官吏看,大家都忠于国家、忠于中央政权;就诗人及朋友而言,无论你官居何职何地,也不会忘记家乡和自己的民族,汉宫与南国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协调;君圣臣良,“独有循良早见招”。在《华容周明府入觐》中则更把“民”与“吏”、“俗”与治、君与臣的关系来展开:“湖边暂解宓公琴,车马翩翩入上林。云绕凤城佳气回,日临雉尾瑞烟深。催科自昔忧民瘼,抚字于今识吏心。圣主从容频问俗,定知花县有棠阴。”在《奉呈王郡侯》一诗中,诗人更是多用汉典,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社会理想追求:“汉家岳牧藉才贤,五马翩翩治郡年。惠化总如周召伯,风流不减谢临川。荒效共羡棠阴满,泽国争传麦秀篇。击壤向来同父老,还因歌诵奏车前。”在《伍荆州迁南仪部》则对官吏升迁条件有所测射,即应是一个有所贡献的循吏:“荆楚棠阴蔽芾成,偶传除目下承明。即看度越诸儒礼,谁并风流六代名。斗下寝园深紫气,云端仙掌抗金茎。到来漫草三都赋,南北今夸两汉京。” 已上所选是留有汉文诗文的容美土司的第一、二代诗人田九龄与田宗文的诗文,反映出这些初学汉文汉史的土家族文人的哲学思考与社会理想的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