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永年杨氏太极吧 关注:24贴子:140
  • 1回复贴,共1

孙昌瑞《练拳心得笔记》第七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极拳以柔为主,但柔中寓刚,这叫棉里藏针,经常使肌筋骨节处于放松状态,在节节放松的同时还要保持节节贯串,形成整体力。心静才能放松,临敌要沉着,镇静,即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当然这里边不单是心理素质问题也有拳艺水平问题,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顺势借力说着容易做起难,人的本能就是见力就去顶抗,结果还是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太极拳则要求顺势借力,对方推我,我不向前顶抗,借其推我之力向后采引。如对方猛力拉我,我不向后挣扎而是顺势向前或掤或挤或靠。为什么以迂为直,因为技击都是在近距离,走弧线有利于因敌变化,动作敏捷有助于在近身条件下发挥威力。在人体生理上,臂关节转动的速率快于伸展,而手臂伸展越远,力臂越长,力量越小。走弧线更能发挥离心力和螺旋劲作用这就能使小力变为大力,因为借力才能后发先至。另一方面就是要用意不用力特别不能用大力。因为:
第一用力大能量消耗也大,体力随之减弱,不利于作持久战。
第二作用力大,反作用力也大,易失去稳定性,而在我顺人背的条件下,不用大力已足以制胜那又何须徒劳力气呢?
第三用力大,惯性也大,容易被人顺势借力。
第四用力大肌筋骨节相对紧张的时间较长,这时人体感受触觉灵敏度也相应减弱,这样就容易被对方乘隙抢攻。
第五客观上存在着小力胜大务的技匚和战术即所谓四两拨千斤的顺势借力方法,所以不主张凭大力去战胜对方。
我们主张后发先至,但不反对先发制人。只要得机得势可以先发,得实不发,那是傻子。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这句话就包含了后发先至和先发制人两种意思在内。得实即发不占人先不落人后。得实即发,迟了不行,火候已过发也无效。得实即是得机,但得机还必须得势,什么是得势呢?一要使自己处于顺势,二要对准其裆口,得其重心垂线和底盘窄面。三要不犯双重,遇到对方虚劲蓄势,我当遇虚小心防守。这里所说的虚不是指对方的空虚和空隙。
沾连粘随这四个字是以粘字为中心的,以柔在刚在技术上离不开粘。粘不住但叫丢。力出头便叫顶,用拙力抵抗叫抗,皮球泄气叫扁。推手与治水一样,遇大劲则疏,遇小劲则堵。化劲分为粘劲和走劲两种。粘劲主进,是阴中之阳,柔中之刚,虚中之实。走劲主退,是阴中之阴,柔中之柔,虚中之虚。太极拳论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走是为了化敌,粘是为制敌。走不是遇见力就逃跑,而是顺着对方的劲走,自己就像一盘水磨一样,以腰为轴,不管对方如何推挽我都顺着他的劲转动,更不能手快腰慢,手软腰硬,更像磨一样整体转动。推手讲究引、化、拿、发。引是引出敌力诱敌深入的意思。如遇大个子有稳如泰山之势,必须引之动,因为动能生隙,导隙击之。将其重心引到支撑面的边缘然后用小力将其击出。遇到搭手对方手臂离自身较近,其蓄劲必充分,此时只能通过引化把对方手臂引向自己一侧。他力臂一长,力量就小,这时用小力可擎起。如遇敌手从正面按来,我速用捋 手将其劲引进落空。遇对方持重不动,可用佯攻佯抗等法引出其反作用力。
走化不是消极防御,走化时存有使对方受我制约的动机,就像两军环山作战一样,你打我走,走了半圈以后用我的前军去打对方后军,用环形的切线把对方打出圈外。


IP属地:河北1楼2014-07-24 17:53回复
    难得一见的好贴。


    2楼2015-12-04 21:17
    回复